什么是云端运算服务-
「云端运算」是一个引领科技潮流的词汇,其背后的含义是将数据和运算任务交给远程的服务器处理,并通过互联网传输这些数据。所谓的“云端”,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互联网”(Internet)。这个名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电脑工程师绘制网络结构图时,他们用一朵“云”来代表广域网域或Internet。云端运算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到远程主机以获取服务的技术。
云端运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运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根据需求提供给电脑和其他设备。它的运作方式就像电网一样,是一种继1980年代大型电脑到客户端-服务器转变之后的又一次巨变。使用者无需了解云端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也不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更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端运算描述了一种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它通常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在这个语境中,“云”其实是网络和互联网的一种形象化的比喻。
云端运算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互联网将庞大的运算程序自动拆分成许多较小的子程序,然后由一个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大型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返回给使用者。这项技术的运用使得远程服务供应商能够在数秒内处理数以亿计的资讯,实现与超级电脑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例如,Skype通过点对点(P2P)方式共同组成单一系统,而Google则通过MapReduce架构将资料拆成小块进行运算后再重组。
互联网上的云端运算服务在某种意义上与自然界中的云和水循环具有相似性,“云端”是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通常,云端运算服务应具备以下特征: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部署资源或服务、实现动态、可伸缩的扩展功能、按需提供资源并按使用量付费、透过互联网提供面向海量信息处理、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参与、形态灵活、减少使用者终端的处理负担并降低对IT专业知识的依赖。
云端运算可以包括几个层次的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这些服务通常通过互联网提供通用的线上商业应用,软件和资料可以储存在数据中心。
目前主流的云端服务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网络化的软件应用,如Yahoo电子信箱、Google地图、Youtube、Facebook等。其次是“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平台和整合的API,让客户可以在上面开发和托管应用,如微软的Windows Azure、Google的App Engine等。最后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将基础设施如IT系统、数据库等整合,直接提供硬件环境和网络带宽给企业使用,如中华电信的HiCloud等。
如果你使用过Gmail、Hotmail或Yahoo邮箱,或者在Flickr、Picasa等网络相册上分享照片,或者使用Facebook与朋友交流,那么你已经在享受云端科技带来的便利了。因为这些资料都储存在远程的网络服务器中,可能是在台湾,也可能是在数千公里外的美国。在云端科技的浩瀚海洋中,其所依赖的服务器早已超越了数部的计量,而是跃升到“万部”以上的规模。这些服务器像繁星一样分散在各地,通过超高速网络的纽带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庞大且处理速度极快的运算及资料储存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云端主机”。
当我们每一次在Google输入关键字时,云端主机便施展其强大的魔法。它将复杂的搜寻任务分解成众多小程序,然后分派给庞大的主机集群去并行运算。运算的结果再迅速整合,瞬间传送给用户。即便面对超过十亿个网页的庞大搜索任务,也能在零点几秒内完成。
诸如Google、Microsoft、Yahoo、Amazon等网络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尖端技术,建立起了庞大的云端服务器阵列以提供云端服务。而在台湾的舞台上,中华电信、经济部工研院、资策会以及数十家相关厂商共同成立了“台湾云端运算产业联盟”。他们瞄准了2010年作为“台湾云端运算产业元年”,意图在这片云端运算产业的十兆元大蛋糕中切下一大块。
那么,云端技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上网已经变得简单又快速。无论是家用的ADSL、光纤网络,还是无线的3G、3.5G、4G(WiMax)上网,都让我们随时随地保持在线。而行动上网设备的价格越来越亲民,平板电脑、小笔电、智能手机,甚至是游戏机都支持无线上网功能。这使得我们不再需要随身携带USB随身碟。只需将常用的资料、电子档放在云端,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能上网的电脑或行动上网设备存取这些云端的资料。甚至,我们还可以轻松与他人分享资料,或进行在线协同编辑。
对于企业来说,云端服务的采用则能够节省建置机房、租用频宽以及资讯人员的管理成本。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开发服务,而且云端服务是以使用量来计费,更加符合成本效益。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放弃自建机房,转而拥抱云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