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警示|教你几招,识破就业招聘骗局!

网络知识 2023-02-18 19:24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职场达人上头条#关注@职场战斗力新闻链接近日,微博爆料,有一宁波19岁的小哥哥去参加完宁波盛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后选择跳崖轻身了,这让以开车为生的王先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随即与新闻记者前往当地了解情况得知,儿子的的求职结果却变成贷款……

#职场达人上头条# 关注@职场战斗力

新闻链接

近日,微博爆料,有一宁波19岁的小哥哥去参加完宁波盛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后选择跳崖轻身了,这让以开车为生的王先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随即与新闻记者前往当地了解情况得知,儿子的的求职结果却变成贷款两万多做培训,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网友们看完新闻后表示,这很可能就是招聘骗局。

每年春节后,都会迎来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就业季,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当地就业局都会为广大求职者跳槽搭建最大的平台,在这熙熙攘攘的就业市场中,招聘单位包罗万象、鱼龙混杂,这也给一些黑中介和不法分子提供了诈骗求职者的机会,我们需要学会识破以下骗局,才能让自己不误入别人设下的圈套,最终就可能会出现前面新闻中的悲剧了。

1、以招聘为饵,骗取求职者培训贷款

大专毕业的小杨,在网上看到正在招聘“网络设计助理”。招聘人员和小杨说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期后就能推荐到到阿里、腾讯等大公司就业,承诺100%就业,实习期需要接受专业的网络设计专业培训,而这笔培训费用由小杨支付,待成功入职阿里、腾讯公司转正后就可以来报销。小杨说自己刚踏入社会,家庭也不富裕出不了这笔钱,招聘人员就推荐了一款可以网贷APP,并告诉小杨可以凭自己的身份证信贷培训费,待参加工作后分期三年内还清即可。

三个月实习期后,该企业却用“专业水平不过关”、“面试未通过”等理由拒绝了他,让小杨自己去谋生路,小杨不仅无法进入阿里、腾讯等百强企业工作,无形中还背上2万多块的贷款负债。

求职警示

以招聘为由,与网贷平台联手诈骗求职者培训贷款。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如果企业要求员工在上岗前提交保证金,或者培训费用,员工应该予以坚决拒绝,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和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招聘单位的违法行为。

2、兼职骗取免费劳动力

某公司文员小王工作之余想做一份兼职,增加一点自己的外块,通过某群里看到抄录员这一岗位非常适合自己,能在家工作挣钱,给出的福利待遇也很诱人。小王于是想试试看,从群主手里领到了50份文稿的抄录任务,每天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大概抄了半个月终于完成了任务。当小王把招录完的文稿发邮件到指定接收人邮箱后,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信息回复,自己辛苦了大半个月不说,一分钱木有挣到。

招聘警示

这是通过大家熟悉的社交工具如QQ、微信等发布招聘信息的虚假兼职,一般都不用求职者到公司,只需要在家完成,到时按照计件数量核算酬劳的,但由于这种工作要约多半是口头协定,双方并未签署《合作协议》,也未明确什么样的结果为合格,什么样的结果为不合格,参与者绝大部分都是白做,平台机构通过这种方式骗取求职者的免费劳动力,从而赚取更多的利益。

3、加入违法公司,最终被连带承担责任

小袁是刚从县城中学毕业的应届高中生,通过老乡介绍入职一家电讯公司当话务员,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客户推销办证业务,如会计证、电工证等,就是大家说的办假证。小袁负责按照提供的客户名单打电话介绍该业务,并从成交单中获得高额的提成。小袁虽未参与后续的违法行为,但当公安机关查办此案时,小袁也随同公司其他人员一并被捕入狱,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求职警示

求职者因为不懂法律知识,被不法公司利用从事违法犯罪行为,并被其高额的利益所诱惑,伙同违法犯罪分子参与诈骗等违反行为,即使自己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犯罪行为当中,但也有可能会被追究责任,所以求职者,特别是农民工朋友打工前一定要了解法律基础常识,擦亮双眼,以免被连带。

4、黑中介和空壳公司勾结诈骗求职者

从农村老家跟随表哥来城市打工的小齐通过某职业中介所介绍后入职了一家做养身保健品的公司当销售员。在成功得到面试通知后,中介人要求小齐和表哥两人需要缴纳工作介绍费500元/人,方可拿到正式录取offer,小齐和表哥没有多想就立马刷卡缴费后,次日前往该公司去报到上班。谁料到,当哥俩兴高采烈前往公司办公地点时,发现完全是一个正在施工的大厦,当两人返回中介所时,发现中介所大门紧锁,哥俩打电话给中介人,电话早就停机了。

求职警示

一些中介机构或空壳公司串通起来,或者同一伙人既办中介机构,又注册了空壳公司,以录取通知为诱饵,吸引求职者缴纳介绍费、保证金、服装费、体检费等,然后提供虚假地址给求职者诈骗违法案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收入任何费用,如有违反求职者可以拒绝并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5、虚假招聘盗取求职者信息

对于求职者来说,填写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求职登记表或者也成为应聘表,而应聘表中多半都会填写个人的大量信息,如身份证信息、个人信息等。有的用人单位,甚至要求求职者在填写完信息后,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个人招聘以及其他证件,而最终又以不符合招聘单位为由拒绝求职者入职,而个人信息却被一些公司拿去做网贷或者申请商业贷,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用于非法活动中,最终还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求职警示

很多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求职者私人信息,以填表为由,要求求职者提供如手机号、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等,从而侵害求职者利益,从事一些非法活动。

6、轻信他人诱惑,误入非法传销组织

周先生前不久辞职,并在其朋友圈和微博上发出了自己没有工作,急需找工作的信息。信息发布不久后,就收到了一个自称是朋友的回信,说自己刚拿下一个大工程,正好需要象周先生这样的人才,而且这个项目是国家资助的,只要做好就可以拿到不少钱,要求他本人必须参加封闭式培训后才可以上岗。周先生木有多想就订购车票前往了指定地点。在其参加所谓项目专业培训的期间,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全部被管理员没收,并限制其私自外出,在几经周折后,他趁人不备成功逃脱并报了警,最终被警方依法取缔了该组织。

求职警示

在高回扣的引诱下,以销售代表的名义被收取一定的“入会费”进入组织,再以宣传、骗取其他人“入会”、购买某些产品而赚取提成。求职者千万要学会分辨是非,远离这些“洗脑”组织,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可能掉馅饼,想轻轻松松就能赚钱是不可能的事情。

求职警示录

我们求职面试中要学会小心谨慎,并学会注意以下细节,以免让自己陷入招聘骗局中

1、对QQ、微信、微博上地求职信息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说辞,一定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核实相关信息。

2、面试前后,除简历外,不向对方上交身份证、学历证等证件,不交纳任何费用。

3、了解求职行业当地薪酬标准,过高薪酬地招聘信息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被高额薪酬冲昏头脑,保持理性求职。

4、求职前详细了解用工方式、工作时间、薪酬标准、公司福利等,并询问试用期规定以及转正标准,与用人单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5、辨析公司业务和自己的工作内容是否违法,对违法行为及时向公安和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予以举报、投诉。

6、保留企业违法证据,适时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途径维权自身合法权益,提升自己地就业生存能力。

精彩阅读↓
就业侃|本科毕业生就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原创分享|2019年开年大吉,教你摆脱节后综合症困扰!看《知否》盛明兰如何成就当家主母,悟职场人生之道!

#职场达人说# #青云计划# #了不起的职场女性# @头条职场 @头条职场联盟 @青云计划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