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印度二十年:掘不尽的市场,打不完的
在印度理工学院的一场校友活动中,Vikas Agarwal接触到了刚刚进入印度市场的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一加科技),虽然那时候的他已经在多家跨国公司工作过,并且拥有印度理工的管理学硕士学位,但仍然对这家来自于中国的创业公司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而这份好奇心驱使他成为了一加在印度的第一名本土员工,并且,这一待就是五年。
五年后的今天,一加在印度高端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Vikas的团队人数也从原来的几个人,扩张到了上百人。
在这期间,Vikas见证了国产手机品牌在印度的“全面爆发”,以及印度本土部分品牌的快速陨落,,还有来自于竞争对手们“高压炮”式的轮番轰炸。
vikas接受记者采访被印度当地媒体经常提及的一个例子是在去年的一加6T发布会外,小米给场外前来参加活动的用户发放计算器,并在周边打出“算算价格吧”的海报,为自己的高端机型造势,而三星也会购买“热搜”在宣传上直接对中国的品牌商强势进击,而这样的竞争在印度的市场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印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都不输中国市场。”Vikas对记者说,但现在的印度拥有比中国更大的市场机会。
相比其他地区,印度是全球唯一一个呈现换新手机频率加快趋势的国家,和2G转3G时代的中国市场颇有几分相似的地方,而14亿的人口红利在任何一家品牌手机厂商看来,更是割舍不下的“肥肉”。
“2018年印度手机出货量突破3.3亿部,印度整体手机出货量增长11%。”Counterpot Research研究总监Neil Shah在一场采访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强劲促销和市场激烈竞争的推动下,区间在150美元推火网以下的产品在出货量和零售量的份额上都被中端产品(150~200美元和250~400美元)蚕食。而在400美元至600美元价格区间的智能手机,占印度地区智能手机总销量的3%,成为2018年第四季度增长最快的区间。
对于中国厂商来说,经过市场的历练,这些都是最为擅长并且把握十足的价格区间,机会触手可及,但硬币的另一面也是风险。印度市场的多样性考验着手机厂商本地化的能力,而不断涌入的新进者则让竞争变得越发透明,在市场份额与利润的天平上,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无疑是对管理者能力的考验。
“2019年市场上可能有50个活跃品牌,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退出者将超过进入者。”Neil Shah对记者说。
“缺水的海绵”
对于中国手机厂商而言,在全球智能手机增速遭遇天花板的现实环境下,印度市场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走在印度德里的大街上,如果不看肤色不听口音,往往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矮旧的砖房,简陋的小吃档,扎堆的广告牌,十年前中国三四线城镇手机厂商乱战的景象若隐若现。越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品牌厂商对营销的投入越不吝啬。
“印度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这里是我们全球市场的第二大总部。”一加科技CEO刘作虎对记者表示,印度市场拥有大量的年轻购机群体。他把印度比喻成一块“缺水的海绵”,吸引力强劲。在这里拥有可以媲美中国的人口基数,三分之二的人年龄不到35岁,,90%的人渴望更换到智能机,换机市场容量全球第一。
但在进入印度前,他可并不这么想。
“其实,在2014年初的时候,印度市场并不是一加的重点,也没有任何渠道的合作,因为一加的机型普遍在400美元以上,而当时印度主要还是以功能机为主的市场,高端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只占印度市场的很小一部分。不过,在一加1发布后的两个月,我们发现自己错了。”刘作虎对记者表示,流量趋势(销售数据)显示,印度位列一加国家销量排行前七,不少印度人在欧美区域的电商渠道订购一加的产品,转运印度。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刘作虎看来,主要是因为印度的电商环境发生了变化。
IDC数据显示,在2013年以前,印度的电商渠道只占整体销售渠道的3%。但在2014年之后,印度电商步入快速发展期,当年的几个标志性事件是,号称“印度亚马逊”的Flipkart获得10亿美元(约合63.46亿元人民币)投资,而刚进入印度市场一年的亚马逊则表示将继续加码印度市场,投入20亿美元(约合126.92亿元人民币)。
越来越多的印度年轻人选择在线上购买电子产品,消费潜力在巨头们的“烧钱大战”中不断被挖掘。
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刘作虎随即决定进入印度市场,并且在2014年12月与亚马逊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第一个月,在没有做任何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下,一加的手机销售量就达到了近7万部。
而和一加一样嗅到印度市场机会的还有来自于中国的其他品牌厂商,除了同样主打线上的小米, OPPO、vivo等则选择由“地面部队”出击,主要瞄准的也是中高端市场,但比起线上,它们遭遇的对手更加强劲,而自身也面临着品牌建设“从零开始”的挑战。
印度街头的广告牌半壁江山
从印度的手机市场发展史来看, 过去十年间,印度市场线下市场经历了国际品牌垄断、本地品牌崛起和中国品牌厂商分食三个阶段。而中国厂商在印度的淘金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中兴华为这样搭配系统卖的正规军,以及GFive基伍这样的“三五码”厂商为代表。
“那时候中国厂商多以白牌和ODM为主,手机的销售价格也只在30美元到40美元之间。依靠着深圳的配套能力,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甚至在印度市场上打败了诺基亚,并且为印度本土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土壤。”一位来自中国手机产业链的从业者对记者表示,以Micromax为例,这个曾经的印度“本土一哥”就与深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金立到闻泰,再到中兴下面的子公司,Micromax的手机多数由中国的公司合作生产。而印度本土的一些手机厂商Intex、Lava在初期的崛起也基本依赖于中国的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2年前后,深圳就有120家企业以ODM方式进入印度。正因为如此,当时的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上总被贴上“低价”、“代工”的标签。
网络推广
- 5g网络有多快:5g网络网速有多快
- dota2无法连接至steam网络 为什么无法连接dota2网络
- 无线网络信号接收器 无线网络信号接收器怎么用
- 网络延时是什么意思 网络延时是什么原因
- 无线网络不可用:无线网络不可用是什么原因
- 网络广告销售技巧 网络广告销售技巧有哪些
- 智能手机网络设置 智能手机网络设置在哪里
- 为什么找不到无线网络 为什么找不到无线网络信
- 网络这么赚钱:网络怎么能赚到钱
- 为什么无线网络连接不上 为什么无线网连不起来
-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网络上人际交往的优势
- 支付宝网络系统异常 支付宝显示网络异常什么时
- 营销软件:营销软件有哪些
- 无法访问您要使用的功能所在的网络位置
-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有哪些
- 什么网络电话最好用 什么网络电话最好用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