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家邹树文教授

网络知识 2023-08-30 13:47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在中国昆虫学界,邹树文教授是一位特殊人物,甚至有人称他曾经是神一般的存在!虽然有所夸张,但其漫长的一生确实充满传奇。很多人对他的认识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中国昆虫学史”, 但他的贡献却远不只是研究史料。年轻的学人如不留心近代昆虫学史,则对他未必十分熟悉,因为公开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对他本人及其成就的介绍非常有限。笔者为作好这个文章,跑过好几间大图书馆,详细搜寻阅读了他发表于1949年以前的著作及论文以及相关资料,并对一些史料和照片进行了必要的考证写就此文,希望让读者对这位昆虫学大先生有更多的认识。但因本人并非史学家,掌握的资料仍然有限,存在聊误欢迎指正。
邹树文教授出生于1884年9月22日,江苏苏州吴县人,是我国昆虫学及植物保护领域的先驱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出生的家族十分了得,是当年苏州的名门望族,爷爷辈就开始做官,其父邹嘉来为清末知名政治人物,做到外务部大臣。邹家后人也多有成就,其堂弟邹秉文先生是中国植物病理学奠基人,兄弟俩当年号称是农界“二邹”。邹树文1902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也就是现今北京大学前身,连读五年至1907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授内阁中书五品衔。那个年代读书人不多国内也尚未形成学位制度,一毕业就授官衔五品,级别相当高。1908年冬邹先生考取两江公费赴美留学,次年进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师从名震中外的昆虫学巨擘Comstock教授,攻读经济昆虫学,研究介壳虫并获得学士学位。后转伊利诺依大学研究院研究鳞翅目幼虫, 获科学硕士学位,是我国最早留美取得硕士学位的昆虫学家,与如今国内博士遍地之景况绝不可同日而语!其先后在全美昆虫学大会上宣读论文并获西格玛•赛(Sigma Xi)金钥匙奖,去了芝加哥大学从事生态学研究,在美6年多时间,涉猎过当时昆虫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以下是邹先生现今发现最早期的照片,拍摄年代不详
邹树文先生1915年学成回国,被聘为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后兼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及农场主任。当年师资有限,除了主讲昆虫学外,另讲授生物学、植物分类学、森林学等课。他学识极其渊博,所授各课讲解深透,深受学生欢迎。1921年4月转任东南大学农科昆虫学教授,后兼病虫害学系主任,专职讲述昆虫学,这是我国昆虫学系统性教育最早的时期。邹回国后长达十多年间述而不作专注教学,培养了大批早期农学及昆虫学人才。上世纪20年代初,后来成为昆虫学大家的陈世骧,周尧,蒋书楠等还在少年或孩童之年。邹树文堂弟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先生约年小其9岁,稍晚也自美国学成归国,共同就职于东南大学,兄弟俩一人主学昆虫,一人主攻植病,均是农界杰出人物,常有交集与合作。以下照片难得见到兄弟两人同框,时为欢迎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尼登教授到东南大学讲学所拍。拍摄人不详
该照前排为尼登夫妇与其女儿,后排左起分别是胡先潇,秉志,邹秉文,邹树文,最右一位据考证应是林学家凌道扬先生。这一合照早在互联网流传,但对人物的标注多有聊误,如不少资料把后排第三位标注为胡适应该有误。
自1922年起邹树文开始担任江苏省昆虫局技师后代理局长。当年的江苏省昆虫局在近代昆虫学史上留下了非常辉煌的一页,值得大书特书!此局可不是现今行政权力机关的局子,完全是一个纯粹的害虫防治实验机构。成立昆虫局的起因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江苏各地农作害虫十分猖獗,特别是棉花金刚钻危害甚烈造成棉农及地方财政重大损失。有鉴于此,由当地银行财团及江苏省政府出资,以邹树文所在的东南大学农科为依托而设立。昆虫局成立后重金聘请美国昆虫学祖师爷之一的吴伟士当局长,邹树文以及张巨伯,吴经甫,张景欧,杨惟义,吴福桢,祝汝佐,程淦藩,邹钟琳,李凤荪等先后聚集到该局担任技师,分组对棉虫,蝗虫,螟虫,桑虫等主要农作害虫进行系统研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国昆虫学名家。当年在这批学人之中邹树文最为年长,资历最深,他带领同仁以及东南大学师生进行害虫试验研究,调查防治情况,举办讲习宣传等活动,还分赴各地指导防虫治虫工作,据统计记载,仅1926年在苏北指导灭蝗四千余担,同年在昆山、吴江协助除螟,减少稻米损失二十五万余担。
当时的南京不少学成归国的昆虫学人才汇集,多数供职于江苏省昆虫局,一时领学术风气之先。由于江苏省昆虫局有效的工作,一些其他省份先后仿效成立昆虫局。1928年5月,邹树文兼任浙江省昆虫局局长,在他主导下设立昆虫分类、昆虫生活史等研究室并在各地成立稻虫,棉虫,桑虫研究所,发行年刊及出版物。邹树文本人也开始著述,先后于1930年及1931年出版
《浙江省稻作栽培概况》
《浙江省昆虫局概要》
邹树文先生主持江浙两省的昆虫局工作前后达八年之久,很多当时的后辈都是有感于他的实干精神而走到一起。壮年时期的邹树文人高马大玉树临风,身强力壮,雷厉风行,执行力极强,具有很强的科研领导能力,是一位学术背景非常深刻的职业实干家!江浙两省昆虫局创造的历史业绩与辉煌与他长期主持密切相关贡献不言而喻!这是他中年时期照片,拍摄年代不详
1930年邹树文离开昆虫局的工作,曾短期任职江苏省农民银行,随后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前后达十年,期间他于1931年完成“昆虫”一书,由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笔者年轻时在旧书摊上用几毛钱购得一册,至今保存完好,历久常新!具有相当收藏价值。
此书为一科普性质的小册子,邹先生以其渊博的昆虫学知识及行云流水的文笔写得字字珠玉非常有趣!
上世纪三十年代他的社会地位非常高,是非常有声望的社会名流。当年蒋介石推行新生活运动,虽然政治上备受质疑,但对革除社会陋习提升国民素质具有积极意义。蒋介石带头邀各界精英著文支持这一运动,邹先生则出版有“新生活与乡村建设”一书。抗战爆发后他写过“抗战与农产”及不少政论文章,如要整理颇费时日,望后人加以研究。
卸任中大农学院院长后曾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农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农林部专门委员、以及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蚕丝研究所所长、国立西北农学院院长等职直至1949年。
邹先生并未随蒋介石撤往台湾而是留在南京,解放后不久与原复旦大学校长章益,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等名人一起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进行改造性学习。学习完后邹树文被送到南京担任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成为专门研究昆虫的守陵人。不过这可能是一个象征性安排,因为不久又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并获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顾问等职,待遇相当不错。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归属于中国农科院地点位于南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十分适合邹先生晚年发挥的单位。解放后的邹先生年已古稀,对外界社会活动包括昆虫学会的活动参与不多,但却于1964年以80高龄前往北京参加了中国昆虫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并与当年昆虫局老同仁留下一张十分珍贵的“九老图”
本照片由王林瑶先生拍摄于当时的北京西苑大旅社,九老分别是邹树文,胡经甫,邹钟琳,尤其伟,任明道,吴福桢,吴宏吉,陈家祥,岳宗。如果说其他诸老辨认不出的话,邹先生特有个人形象一眼便知。
解放后三十余年间,邹先生以年迈之身闭门著述,专致于农业史料研究工作,除参与《中国农学史》编写及校勘徐光启《农政全书》外,笔耕不辍不断发表论作,现能搜查到的主要有十篇,散见于不同刊物,邹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及史学功底及广博的农学及昆虫学专业背景每篇都写成绝对的精品及经典,笔者愿不劳其烦罗列如下
毛诗蜉蝣虫名疏证,邹树文 - 生物学通报, 1956
古书上的虸蚄(即今粘虫) 及其为害情况与防治经验考,邹树文 - 昆虫知识, 1956
西汉以前几种动物分类法的疏证,邹树文 - 动物学杂志, 1958
我国饲养蜜蜂的起源,邹树文 - 收藏, 1958
虫白蜡利用的起源,邹树文 - 农史研究集刊(第一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
诗经黍稷辩,邹树文,农史研究集刊第二期,科学出版社,1960
《论徐光启〈除蝗疏〉 》 ,邹树文,科学史集刊,1963
古代文献上白蚁的危害状况及其防治措施,邹树文 - 昆虫知识, 1963
古文献中蚕病及家蚕低温催青的记录,邹树文 - 昆虫知识, 1964
关于我国古代动物分类学的讨论,邹树文 - 昆虫学报, 1976
大约于1964年应中科院之约他开始写作“中国昆虫学史”一书,并于1966年前完稿付梓,但遗憾的是不久发生文化大革命书稿被搁置,其本人也在WG中受到冲击。文革后科学出版社重启该书出版工作,此时他早已是耄耋之年,只能在床塌上抱病校阅,次年该书正式出版,成就邹先生一生学术最高峰,但先生却稍早一步驾鹤西去,享年九十有六,未能亲睹大作面世引为憾事。
       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昆虫学史”一书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震动,该书以十分翔实的史料考证及独到的见解研究阐释了自西周至清末中国古代昆虫研究防除及利用的历史,自成一家之言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价值。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书的出版对促进我国农业生物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先导作用,国际知名大史家李约瑟高度赞扬“此书诚属光辉夺目之作,必将使其名扬四海,流芳百世!”邹树文先生漫长一生中几乎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在干着最踏实的事业建树丰盈,他不愧是我国杰出的农业教育家,昆虫学家,植保学家及农业史学家,是杰出的仁者智者,年高德劭,中国学界真正的大先生!笔者行文至此,脱帽立正,向伟大的前辈致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