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个时辰刚好是现在两个小时吗

网络知识 2023-07-08 14:03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古代是古人的当代,而现在的我们也正在成为历史。这都是时间上连续的,都是一代代人们的生活。所以无论古代的时辰、重量还是长度,都可以追根溯源。古人也在他们生活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以参考的资料。一个时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错,就刚好是两个小时。汉代以后十二时辰均分一天,而现代24小时均分一天,很容易建立对等关系。楼上有人说在很长的时间里面时辰划分是不均匀的,这是错误的。我们能够知道至少汉代以后,十二时辰就是均分一天,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
为什么?因为古人留下了他们计算时辰的方法。
在早期的古籍中,记时方式确实与后世差异很大,比如《孔雀东南飞》中有一句“奄奄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比如《女曰鸡鸣》的鸡鸣。具体划分方法目前并无太多证据可参考。也和后世十二时辰差异很大。
《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大系》中说
这也是不准确的。
网上很多人说中国古代历法重要、厉害。很少人真的看中国古代历法本身。如果看过,就可以直接知道,历法之中是有时辰的计算公式的。
《汉书》中记载三统历的计算时辰的公式如下
推諸加時,以十二乘小餘為實,各盈分母為法,數起於子,算外,則所加辰也。
这里的加时,就是时辰的意思。比如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的一次日食,发生在下午一点多。电视剧里面可能就是说未时日食。其实古人不这么说的。古人会这样记录日有食之,时加未。
这是古代常用的表述时间的方式,最早的起源可能是一种叫做式盘的工具。
式盘大概长上面这样,一圆一方两个盘子叠在一起。下面的称为地盘,代表大地,不动。上面的称为天盘,代表天空,随时旋转。人大概等于在中间的缝隙了。
在转动天盘时,比如斗柄指向某个方位,就说斗指某、斗临某、斗击某或者斗加某。
而地盘第二圈,就是子丑寅卯十二辰。一天之中,随着地球自转,斗柄会轮替加临十二辰,如图中就是斗加卯了。
比如《汉书•王莽传》中记载,“天文郎桉栻於前,曰時加某,莽旋席隨斗柄而坐,曰「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此时王莽已经濒临绝境,只能求助于玄学给政权续命,于是天文馆员操作式盘,按北斗指向十二辰中的某个,王莽就把坐席随着斗柄来转向,以体现天命在他。
回到时辰的计算公式来,
推諸加時,以十二乘小餘為實,各盈分母為法,數起於子,算外,則所加辰也。
这是怎么算的呢?举个例子吧,《三统历》以把一天分为81份,一个朔望月为有2392份,也就是一个朔望月有2392/81天=29又43/81天。
比如本月合朔是子时,那下次就是29有43/81天后合朔。下下次就是59又5/81天后合朔。
这个43和5就分别是两次合朔的小余。
那么两次合朔的时辰怎么算呢?就是要43/8112=6.37,子丑寅卯辰巳午,第七个是午,就是午时合朔;下次则是5/8112=0.7,不足1,就还是子时合朔。再下次小余应当为48/8112=7.1,所以下次就是未时合朔。
来说,小余除以81,就是这事发生时候是零点几天。乘以12即可换算为对应时辰。这也就必然意味着,一天等于12时辰,而时辰是均分的。想一想,0.6天等于几个小时,你怎么算?这不就明白了。
古代有很多天象记录,在一些天文和历史研究中都可以作为验证依据,反过来,时辰这事我们也可以靠天文记录来验证当时人用的时辰大体怎么划分。比如这条日食记录
这个是当时一次预测&实测记录。预测的不准。实测辰时二刻初亏,辰后二刻大约是食甚,巳时三刻复圆。
很容易查询到,本次日食在公历12月,贴近冬至,七点多太阳刚刚升起来,日出就是辰时,而日落自然应该是申时,楼上某些认为日出日落铆钉卯酉的纯属瞎胡说的。
这样的记录还有很多,大家自己比对。后面说点题外话。
楼上 @东风坞•紫川泠 回答内容过于奇葩。还有两千多赞,甚至还有专业徽章,就离谱。
这图是明仿制简仪下面的日晷配件图,压根它也不是元代的,现在一般认为是清代补的配件。
这是一个地平式日晷—— 实际常见的日晷有两种,分别是赤道式和地平式。简单区分就是二者盘子的姿态不一样——赤道式是斜着的,地平式是平的。
比如故宫的一些日晷就是赤道式的,倾斜角度和本地纬度有关。这种日晷刻度是均匀的。之前我设计过的日晷也是赤道式。不同地区需要调节不同倾斜角度的。
而简仪配的这个,就是地平式日晷。这个虽然盘子是平放,晷针也得根据纬度倾斜。这样的日晷刻度一般就不是均匀的——和时辰不均匀一毛钱关系都没,纯粹是几何关系造成的。人外国地平式日晷也不均匀。
基础教育得加点天文,不然这网友脑补™太厉害。。。
而 @李弹花 所引用的隋书内容,理解也是错误的。
         袁充发明的也是一种地平式的仪器,并非地平日晷。如前面说的,地平日晷的晷针应当倾斜,指向北极星。而他这个晷针是竖直的,就是后世的正方案!正方案的影子变化有更加复杂的透视关系,不同季节因为太阳高度不同也是不同的。无论袁充还是隋书,都是搞不明白这个变化关系的,也根本没有实际用过。这玩意,西方叫火星日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