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鞅变法,战国时期还有这些变法
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卷入了改革变法的浪潮。魏国是最先变法的国家,开国君主魏文侯支持李悝(音kui)变法,使魏国而富强。魏文侯在位长达50年,对变法支持力度和支持长度,都是历史少有的。后来,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韩国有申不害变法等,都从政治、军事、经济……
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卷入了改革变法的浪潮。魏国是最先变法的国家,开国君主魏文侯支持李悝(音kui)变法,使魏国而富强。魏文侯在位长达50年,对变法支持力度和支持长度,都是历史少有的。后来,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韩国有申不害变法等,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调整了社会结构。本文探讨一下其中最著名的三家变法,看看他们是怎样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
1、楚国吴起变法
楚国变法比商鞅变法还要早。楚悼王时期,任用魏国人吴起做令尹,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
A、废除世卿世禄。这是西周时期普遍存在的政治制度,贵族在政治上可以继承爵位,在经济上可以继承俸禄。它的缺点是,当代杰出人才由于祖先没有立功,没有爵位和俸禄可以继承,得不到应得的待遇。变法实行“君爵平禄”,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收回的爵位和俸禄将分给当代立功的人。
B、整顿吏治。楚国的官员制度有两大问题,大臣太众,封君太众。这些人享受了国家大量的俸禄,却不能为国立功。变法主张削减大臣和封君数量。
C、奖励耕战。当时国家的强大主要有两点,一是农业,二是军事。变法重视对耕战的奖励,调动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
D、广辟土地。楚国国土广阔,还灭了一些南方的国家,获得了更广大的土地。变法要求贵族去开荒,这样可以扩大土地,增加收成,实现国家富强。
吴起变法的广度力度相当大,如果变法可以持续的话,楚国一定会成为相当强大的国家。秦国相国蔡泽评价吴起变法时说,“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可见,吴起变法成果是相当可观的。
,吴起变法还是失败了,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楚悼王去世;二是反对派强大。
中国古代,改革最根本是要得到国君的支持。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君王支持的力度;君王支持力度的大小,取决于君王寿命的长度。吴起在楚悼王晚年开始变法,变法推行不久,楚悼王就去世了,吴起被反对派射杀于楚悼王的灵堂之上。楚国变法失败。
2、秦国商鞅变法
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任用卫人商鞅,主持变法,进行了政治经济一系列制度的变法。商鞅变法分为政治制度改革和经济制度改革两个方面
政治制度改革
A、把乡和驿合并成县,由国君直接任命县令和县丞。这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雏形。
B、改革官僚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官僚由国君任命,不再世袭。这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雏形,可以将社会精英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政治中来,让政权充满活力。
C、实行军功爵制。新法按照军工分封爵位,立功就升一级爵位,再立功再升级。“有军工者,各以帅受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因为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但百姓非常欢迎新法,立军功能做官升官,享有特权,人人都想立功,积极参军,奋勇杀敌,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实行连坐制(告奸法)。把全国百姓编起来,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一家犯法,十家连坐,便于中央集权。百姓为了不受牵连,就会告奸。告奸赏一级爵位,匿奸按投降论处。
经济制度改革
A、废除井田制,重奖耕植。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每户农民耕种的土地数量受限制,当时生产工具不行。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商鞅变法扩大了农民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井田制下,一亩100步长,100步宽;变法后,240步长和宽是一亩)。
B、奖耕植。即便不能参军,没有军功,老百姓从事种地、纺织,也可以受奖励。只要产量高,也可以升爵位。
C、强制分家。一个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必须分家。秦国征税时按户数收税,户数增加,税收也增加了。
D、主民客民分业。秦国农民叫主民,韩赵魏三国人口来秦国从事农业生产的被叫做是客民。主民主要是当兵,客民主要是种地(主民更可靠,还可以立军功。)秦国吸引其他国家的农民过来秦国种地,过来就分给土地,3年免征劳役,吸引了大批来外来的农民。
商鞅如何冲破变法阻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A、树威信,立木为信
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变法没有威信,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发布告示说,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来搬。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说到做到”在百姓中一下子就传扬开了。
B、惩贵戚
太子犯法,商鞅竟然让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代为受过,一个处以刖刑(砍脚),一个处以黥刑(在脸上刻字涂墨),于是“秦人皆趋令”,再也不敢批评新法。
虽然商鞅死于非命,但变法制度被延续下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为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和经济上的基础。通过军功爵制,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被六国称为“虎狼之师”。
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的改革措施主要是胡服骑射。胡服是说改穿游牧民族的服装,骑射是招募骑兵。
当时,游牧民族穿着衣短袖窄的服装,同中原华夏族人的宽衣博带长袖大不相同,赵武灵王看到胡人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为了获取支持,赵武灵王做了两件事,一是争取重臣的支持,一是争取公族的支持。重臣中有位两朝元老,名叫肥义,他支持赵武灵王的举措,还说了一句特别深刻的话,“成大功者,不谋与众。”
公族中最德高望重的是公子成。为了获得公子成的支持,赵武灵王亲自去游说,讲了四点理由。
A、从目的上说,穿衣服是便于使用,何必管他是胡人的还是华夏的,不必在礼仪上过于拘泥。
B、从现实上说,赵国处“四战之地”,必须图强。
C、从历史上,赵国的列祖列宗是在应对夷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赵国需要正视西面和北面的威胁。
D、从国耻上看,赵国国内有国中之国中山国(史称千乘之国),是羞耻。胡服骑射的目的是继承列祖列宗的遗志,富国强兵。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得到了重臣和公族的支持,迅速推行了下去,消除了游牧民族和华夏民族的心理隔阂,有利于民族融合。
胡服骑射之后,有了少数民族主动归顺赵国,有的献出战马,有的干脆把骑兵改编为赵国骑兵,使得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特别是骑兵空前发展。
事实上,赵武灵王改革的第一个目的是富国强兵。第二个目的是洗刷羞耻。
前323年,韩赵魏、中山、燕国,互相称王,对抗齐国、楚国和秦国。史称“五国相王”。(背景周朝只有天子才能称王,诸侯只能称公称候,这时齐国楚国秦国都很强,都称王。所以其余五国互相称王,互相承认。)名称改了,但实力没有改。赵武灵王八年,韩赵魏五国攻打秦国,被秦国打得大败。赵武灵王说了一句,“无其实敢出其名乎?!”没有实际的国力,要国王虚名有什么意义呢?赵武灵王九年,韩赵魏三国攻秦,又一次打败,赵国损失八万人。赵武灵王之后不再称王,终生不称王。后世称他赵武灵王,是对他的尊称。
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实力迅速强大,很快就灭掉了中山国,将赵国南北连成一片,成为统一的完整的国家。还占领了北边和西边大片胡人的土地(赵武灵王20年,辟地千里),使赵国一下子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之一。胡服骑射拓展了疆土,壮大了实力,使赵国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区域之一,赵国在当时已经取得了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实力和政治资本。
网络推广
- 过期域名有价值吗 抢注过期域名的几大注意事项
- 域名注册去哪个网站好 如何辨别哪个网站好
- 洛浦百度关键词排名的优化策略与实战技巧
- 台南网站优化公司 提升您网站曝光率的最佳选择
- 广州服务器托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 选域名可以先考虑哪一类 新手需要了解哪些域名
- 怎么注册好记域名 注册好记域名有什么技巧
- cc域名具有哪些优势 有没有投资价值
- 陕西SEO推广的用户痛点有哪些
- 服务器无法正常运行 也许是这3个原因导致的
- 山东百度关键词seo有没有优惠
- 元谋专业的网站建设公司 打造您的在线品牌
- SEO搜索引擎优化的细节分析
- 南溪seo网站排名关键词优化 提升网站可见性的有
- 双辽网站SEO 提升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可见性
- 如何利用竞价推广打造品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