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优质回答李商隐的《蝉》,与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并列唐代咏蝉诗三绝,托物言志,各自抒发不同境遇,后世评价李商隐这首最高。李商隐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辗转各地当……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优质回答
李商隐的《蝉》,与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并列唐代咏蝉诗三绝,托物言志,各自抒发不同境遇,后世评价李商隐这首最高。李商隐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辗转各地当幕僚小官,处境每况愈下,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无限遐想,诗意解读稍显破败的旧院子里,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有两人合抱那么宽,古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给这个院子添了点生气。
正是夏日炎炎,树上有蝉声鸣唱。那只蝉站得太高了,只能栖风饮露,难以饱腹。就算是连连悲鸣,凄凄切切,也是徒劳白费了嗓子,没人会在意。昨夜五更后那只蝉的声音已经是断断续续,稀稀疏疏了,嗓子都哑了,那一树仍然像如今这般碧玉青葱,丝毫不为所动。
古树下的石桌边一中年儒士,头戴儒帽,微扯短了一寸的衣袖,摇头叹息。
我们同病相怜啊!我这些年辗转做几个小官,寄人篱下,想起五柳先生说过‘田园将芜胡不归?’,不是我不想归去,故乡的田地长期荒芜,杂草长得跟房子差不多高了,还怎么回去?”
树上的蝉声响起“知了,知了……”好像在回应一般。
“烦劳你的鸣唱让我如梦方醒,我也是一贫如洗,举家清寒啊!”
后世对于《蝉》的评价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唐代咏蝉诗中虞世南笔下是清雅华贵之蝉,骆宾王笔下是绝望呐喊之蝉,李商隐笔下是窘迫无援之蝉。同是咏蝉,境遇不同,感触不同,从各自笔下的蝉可见,各有千秋。
正如清代施补华曾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之所以堪称神句,因为本身是咏蝉诗,这一句却上升到了诗人与蝉的对话当中,是李商隐认清现实窘迫的点睛之笔。虽是托物言志,却不同于虞世南和骆宾王那样自比高洁或呐喊,而是仿佛有一面镜子,一树无情,蝉亦发出无情警告,照见了自己的一生,寄人篱下的悲哀现实。
忧郁诗人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出自李的挚友、诗人崔珏的悼亡诗《哭李商隐》,得出的结论言简意赅李商隐怀有凌云壮志之才,“虚负”是因为命运不公;“一生襟抱”说明心志坚定,可惜可叹的是怀才不遇,仕途坎坷。
李商隐年幼失怙,与母亲相依为命,十岁上下就要开始养家糊口,饱受生活的沉重压力变得敏感孤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又害怕与人交流,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抑郁自闭症的前兆。
命运曾经眷顾过李商隐,他师从名家令狐楚(狐楚的骈文,杜甫的诗歌,韩愈的古文并称唐代三绝)备受关怀照顾培养,在当时的官场人脉很广。仕途艰难,各种考试选拔屡屡失败,辗转幕僚小官,又深陷党派之争的漩涡当中,四处碰壁,凄苦无依,性格更加沉默,最终更加寄情于诗词当中,以求解脱。
所以我们看的李商隐的诗多数是在写他的愤懑、抑郁、不得志,而且非常的婉转让人捉摸不透,出名的诸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还有很多诗都是《无题》,含蓄又朦胧,让人分不清是在描绘爱情,还是内心,套用到很多情境都很符合,看不懂他真心想要表达的。
譬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理解为是男女间对爱情的坚守,或是李商隐对于官场的执着,亦或是赞美师长对学生的敦敦教导及保护等等。李商隐写过多少爱情诗,就说明他有多缺爱,因为没有,所以做梦都想拥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所以晴空认为李商隐是一个内心孤独、极为缺乏安全感的诗人,加上现实的坎坷、命运的捉弄导致的抑郁不得志,如若没有诗词这样的排遣方式,大抵会成为一枚抑郁症患者。
这个回答你们满意吗?喜欢的点赞、转发、关注,感谢支持~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见解探讨!
其他网友观点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一提到蝉,我们总会想到炎热夏天里的聒噪,总会记起夏蝉不知春秋。当下,蝉被我们赋予生命短暂的悲惨意象,或引申为无知的代名词。
可是在古代,蝉却被诗人们认为是清高典雅的象征。《吴越春秋》有"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㧑挠,长吟悲鸣。"古人不知蝉吮吸树汁而生活,误认为蝉居身于高处,不染世俗凡尘,依靠着露水这种无根之水生存。,蝉这种叫声凄凉、脱离世俗的动物,受到大多数诗人的喜爱。
唐朝的咏蝉诗颇多,时人在众多诗句中评选出三首,成为唐代咏蝉三绝。
其一,虞世南笔下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笔下的蝉少了一份悲惨的境遇,多了一抹悠然自得的自信。蝉的鸣叫声清远并不是凭借着秋风,而是蝉本身栖息在高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虞世南借蝉,抒发了自己胸中的报复,表现出自己性格特征中独有的自信。
其二,骆宾王在狱中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蝉》没有了虞世南的自信,而多了一种心心相惜、无人慰藉的惆怅。骆宾王时任侍御史,直言劝谏武则天,却不知此时的大唐已经丧失太宗时期的"民主"。在女帝的高压政策下,骆宾王等一众"不识时务"者踉跄入狱。骆宾王的《蝉》是在狱中所作,他直言当今世道无人相信蝉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既然如此,谁又肯了解自己,替自己洗刷冤屈呢?
咏蝉三绝中一绝,便是李商隐所作的《蝉》。通过对咏蝉三绝的了解,我们明白虞世南的《蝉》积极乐观、自信豁达;骆宾王狱中咏《蝉》伶仃孤苦、饱受委屈。那么,李商隐笔下的《蝉》又是一种怎样的风格呢?
蝉居高以露水为生,可夏日炎炎,露水早已蒸发,蝉难以吃饱,只能日复一日地嘶哑鸣叫;蝉的叫声越来越稀疏,直到五更天还断断续续,可是依附的大树却依旧翠绿;遥想我这些年如同一根树枝在宦海中沉浮,官职低微的我本想辞官去,奈何故乡的田园已经杂草丛生,再无我归处;谢谢你的鸣叫声,它使我记起我一家也甚是清贫。
李商隐的诗素来不给予读者最为直接的大喜大悲,而是将所有情感深埋于自然规律中,给人一种朦胧浪漫又颇具凄凉的感观。
就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表面上看仅仅是春蝉吐丝、燃烧蜡烛这种再平常不过的自然规律。,我们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其中蕴含着深意。并且不同的人解读,会有不同的感观。有些人认为它赞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有些人却觉得作者歌颂了矢志不渝的爱情。所谓神句,都是猛然一瞧再平常不过,仔细一想却又思绪不断。
要评析李商隐的《蝉》,要了解李商隐的为人,他的困惑、他的人生、他的喜怒哀乐。
李商隐家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从三岁起李商隐就同父亲一起背井离乡。本来一家人生活还算富足,可李商隐十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长子李商隐头上,不得已他和守寡的母亲带着一家人返回家乡。折返家乡的李商隐并没有因为家境贫寒而放弃读书,反倒是靠替人抄书维持生计。爱学的李商隐得到了精通五经的堂叔帮助,在他十六岁时就能写一手好的文章。之后他更是得到了骈文大家令狐楚的垂怜,令狐楚珍惜李商隐的才华,在生活上慷慨地接济李商隐一家,在文学造诣上更是毫不吝惜地将自己所擅长的骈文倾囊相授。自此,李商隐完成了从散文写作到骈文的转变。在辞别这个像父亲一样的骈文师傅后,李商隐又在王屋山潜修道教两三年。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山后,李商隐屡试不第,终于在他二十四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可正当他决定一展抱负之时,他的贵人令狐楚却撒手人寰。在为师傅办完丧事后,李商隐接受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约,成为了一名幕僚。王茂元更是爱才心切,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眼看着李商隐就要苦尽甘来,谁曾想李商隐就此卷入了党争的漩涡。
牛李党争持续了四十年之久,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代表着读书人的利益,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捍卫着世家大族的地位。两党在这四十年内你方唱罢我登场,将唐朝的政治搞得乌烟瘴气。党争与李商隐本来并无干系,在李商隐娶了王家大小姐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王家成为了李党。而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在世时是牛党的一员。之前,李商隐虽无意陷入党争,却被同僚们默许为牛党一员。之后,李商隐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被牛党认为是背叛师门,清高的读书人自然排级李商隐,何谈仕途上提携。而李党代表着世家贵族,这群人自然瞧不上没有背景的李商隐。如此一来,李商隐在朝堂上两头受气,没有立足之地。
李商隐虽然被牛党误解,但他毕竟是王茂元的女婿,为什么不能绝处逢生呢?很遗憾,王茂元在世时并没有好好地为李商隐引路。就算没有牛李党争,我相信李商隐的仕途也不会一帆风顺,因为李商隐是个曲高和寡之人。在李商隐与发妻王氏相濡以沫十三年后,王氏去世,李商隐悲痛欲绝,此生未曾再娶一人。可见,李商隐是个重情义的人,这就决定他不适合官场的左右逢源,到能在诗词歌赋中占有一定席位。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人?用他好友崔钰的一句话概括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了解李商隐的喜与忧,再来看看他笔下的《蝉》。《蝉》这首诗应该是四联八句,被称作神句的第四句,应当是"一树碧无情"。清代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称此句为神句,并点评道非复思议可通,所谓不宜释者。
也就是说不仔细琢磨,我们是不能体察到作者所传达的信息的。"碧"字凸显出画面感中的冷色调,再结合上一句"五更疏欲断"与李商隐官场落寞的一生。便可体会到,李商隐何尝不是那只对政治富有热情的蝉,随着朝堂的黑暗,这只蝉渐渐地发不出声响。党争却像参天大树深深扎根在大唐这片沃土,这股无情的祸水不论对错,将多少士子寒窗苦读来的功名随意洗刷,又将他们一展宏图的雄心彻底击碎。
到头来,蝉本无情,树也无情,唯有李商隐是有情之人。
其他网友观点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蕴合称“温李”,李商隐诗风朦胧,构思奇特,富于幻想色彩和浪漫气息。李商隐于唐文宗年间进士及第。曾任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后因牵涉牛李党争,后半生抑郁不得志,潦倒而亡。《蝉》的第四句是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句是李商隐借诗以言志,借物喻人,表达自己终身不得志,以蝉之高洁自警,慨叹身世之沦落飘零,郁郁不得志。网络推广
- 5g网络有多快:5g网络网速有多快
- dota2无法连接至steam网络 为什么无法连接dota2网络
- 无线网络信号接收器 无线网络信号接收器怎么用
- 网络延时是什么意思 网络延时是什么原因
- 无线网络不可用:无线网络不可用是什么原因
- 网络广告销售技巧 网络广告销售技巧有哪些
- 智能手机网络设置 智能手机网络设置在哪里
- 为什么找不到无线网络 为什么找不到无线网络信
- 网络这么赚钱:网络怎么能赚到钱
- 为什么无线网络连接不上 为什么无线网连不起来
-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网络上人际交往的优势
- 支付宝网络系统异常 支付宝显示网络异常什么时
- 营销软件:营销软件有哪些
- 无法访问您要使用的功能所在的网络位置
-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有哪些
- 什么网络电话最好用 什么网络电话最好用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