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干货,却依然没有提升?

网络知识 2023-02-18 15:33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我接触到的很多做运营的同学,都还是蛮积极上进的,为了能够提升自己,会去听线上的分享课、去看运营方面的书籍、去看各种各样的干货文章,就这样一直不断坚持着。,等到一两年之后,回头一看,自己似乎并没有很大的提升,甚至依然停留在原地,那之前付……

我接触到的很多做运营的同学,都还是蛮积极上进的,为了能够提升自己,会去听线上的分享课、去看运营方面的书籍、去看各种各样的干货文章,就这样一直不断坚持着。

,等到一两年之后,回头一看,自己似乎并没有很大的提升,甚至依然停留在原地,那之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我根据一些同学的反馈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发现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要的知识与所学知识有落差

二、认知出现偏差

三、重理论,不重视落地

四、学习的动机不纯

五、干货本身比较水

以下就展开来讲,希望大家能够有所领悟。

一、需要的知识与所学知识有落差

我们看的很多干货,其实并不适合当下的自己。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上学,我们知道每个年级都有指定的教材,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作为运营,根据年限、工作经历等,也是可以划分出初级、中级、高级,,这个划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于是,我们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

回到网课上来,单节网课面对的是一小撮固定的用户,由于两者之间有错位,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和自己所需对应不上,等课程结束后,吐槽一句这讲的是啥?听不懂。或者就是这也太简单了!于是就白白浪费了时间。

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评估。

我们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评估都会高于实际情况,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有自信总是好的,但不要过于眼高手低。

我们在挑选网课、运营书籍时,要准确的评估自己,比如自己做运营2年,对数据精通,对用户运营不精通,想提升逻辑能力,这时,就可以看一些有深度的锻炼逻辑能力的干货。因为数据精通的人,往往已经有了很强的逻辑性,在方式方法上可能还欠缺一些,稍微学习别人的经验就可以事半功倍。

反过来,如果是对用户运营精通,数据那块不是很熟,想提升逻辑能力,就要从基础的逻辑分析入手。

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

对自己有了准确评估后,就要先花费点时间,去找适合自己的知识,比如评估后,发现自己是个小学一年级水平,就不要去学二年级的课程,从基本的加减乘除学起先。

而干货知识,绝大部分都没有注明难度,有些会粗略的提示,适合初期还是中级的运营,依然不是很详细。

一个好的做法是,去找和自己水平相近的人,问他们有哪些好的资料、书籍可以推荐,这个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像我做的“老虎讲运营”公众号,就定义为初级、中级运营来看的,如果是高级运营来看,估计会说这讲的好像太基础了!

二、认知出现偏差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

同样阶段的运营,因为思维方式不同、阅历不同,对同样的干货内容,会有不同的认知。

举个例子,之前做手游,因为和渠道有些沟通上的往来,商务就对我们运营做了一些沟通技巧的培训,也算是干货。结果发现,听完之后,有的运营在之后的沟通中,就熟练的运用起来,有的还是老样子。去问原因,说这讲的就是沟通吗,让对方收到你的信息就可以了。

一个做的比较好的运营,说我知道了,沟通之间会有信息的损耗,所以之后着重重复重要的需求,效果很好,资源比以前好要多了。这就是同样的干货,因为认知出现偏差,导致收效的差别。

温故而知新。

很少有人因为看一次,就能把干货里面的精髓完全掌握。就需要我们时不时的回顾下,翻出来过去的干货,文章、视频或者书籍在来看看。

比如我之前研究用户行为时,看了《引爆点》《认知盈余》收获颇丰。第一遍学习到了核心的要点,当读第二遍时,会留意那些细节,有时会得出和之前完全相反的结论,当看第三遍时,就可以说吃透了。这是解决认知偏差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几遍之后,依然理解不了,那么还有一条了可以走放弃。

三、重理论,不重视落地

爱好夸夸其谈,一谈执行就摆手。

这是一些运营的通病,在做方案时,可见一斑。他们做的方案往往比较宏大,比如双十一上个活动、月底更新大版本,问具体的活动形式、更新内容,就懵圈了,落地的能力偏弱。而这样的运营,往往喜欢看高大上的干货,知识变现、社群经济、互联网思维等等概念信手拈来。

比如做用户运营的同学,一入行就深知马斯洛的用户需求理论,也知道做活动时要满足用户的自重感,带去成就感,怎么做呢?就茫然无措了。在学习干货时,又喜好高大上的概念,对执行嗤之以鼻,久而久之,虽然看了很多,学了很多,依然做不好事情。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在学习干货知识、技巧时,要刻意的去运用到实际中去。

之前我有看过咪蒙写的关于起标题的一些技巧,比如切入点要独到、要能引发好奇、情感共鸣等等,然并卵。那个策略,起多个标题,分别发给不同的用户去看点击数据,找出效果最好的全部铺开,那我就会了。先草拟了十来个标题,然后给不同的用户去推送,发现效果最好的是讲奖励的,讲技巧的,放到咪蒙里讲就是能引发用户好奇。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很好案例。

根据落地所需,缺什么补什么。

运营的价值在于执行,在于效果。这里拿广告投放来举例,老板说,这边产品要上线,给你10万块,去投放。拿着钱心里就没底了,要去找哪些渠道?要怎么核算投入产出比?要是投砸了岂不是饭碗不保?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掌握新知识,然后运营到实际中去,结果不仅仅学到了干货知识,还顺利的完成了老板交代的工作,完美。根据当下迫于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是成长最快的一种方式。

四、学习的动机不纯

有些人学习的目的一种是自嗨型,甚至会自我蒙蔽。

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动机本身就不纯。这样的人学习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出一个积极上进的自我形象,当遇到问题、苦难、挫折的时候,会无辜的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报了那么多班,看了那么多书,结果不好,我也没有办法呀!我是真的很努力了!在成长这个问题上,虽然没有功劳,有苦劳哇!

其实简单改变下思路,把为了学习而学习,变成为了提升而学习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人,学习的目的是做给别人看。

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就懒散了。他们会经常给别人说,我看了什么什么书,学了什么什么知识,朋友圈也是各种报班培训。(咳咳,虽然我也秀过,但我不是这种!),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别人的一个赞,和秀美食是一个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学习动机不纯的人毕竟还是少数,真正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不爱学习的。

五、干货本身比较水

你所看的大部分干货都是水货。

这是事实,曾经我也很喜欢看各种干货,感觉讲的好有道理,甚至要顶礼膜拜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分辨是非能力的提升,发现很多干货都没有可读性,要么是凭空猜想出来的,要么是一些错误诱导,要么就是挂着专业的术语的行业软文。

真正有价值的干货如大海淘沙。比如线上的分享,一般是一个小时,听过后,发现大部分是讲道理,吹水的,其中可能只有一两个点有价值。而这一两个点,如果是其他方式获取,如文章,可能五分钟就掌握了,而现在要花费1个小时,就有点亏了。

实操看文,理论看书。

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经验。想学习实操性的知识,看文章即可,因为具体工作的实操,往往没多少内容,我们需要掌握的是怎么做,一篇文章足以介绍完全。

比如线下活动方案,包含时间、场地、人员、物料这几块,根据一篇文章的介绍,自己模仿,拟出个活动方案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是想学习活动的理论,比如活动的本质、影响等,就可以找一些书籍来看,会讲的十分透彻,书籍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最好载体。

综上以上是一些人爱学习,没有提升的几个主要原因,实际中生活中可能还会因为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提升,比如职场中遇到了不公,因为某种原因跨行了等等,剔除各种特殊原因,若想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还是认准一个行业,一直走下去,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五年以上,你就是专家了,那时候,再回头一看,会发现,已经远远的甩过其他人很远了。

本文作者@老虎由(靠谱运营)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信息流广告投放广告投放平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