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听歌二十年 打败盗版音乐网站的竟然是他

网络知识 2018-09-13 08:56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上世纪 70 年代,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教授 Dieter Seitzer 因为实在受不了电话传输过来的低音质声音,开始着手研究如何优化声音信号。没过几年,光纤电缆的应用让电话音质大大改善,Seitzer 便转向研究如何处理音乐信号。

长沙SEO赚钱,湖南SEO优化,长沙SEO工具,长沙SEO基础,
1979 年,如何网络推广,长沙网络推广软件,怎样做网络推广,长沙网络推广宣传,Seitzer 研发出第一个能对音频进行压缩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这一技术后来被他的学生 Karlhez Brandenburg 改进并发扬光大。
1995 年 7 月 14 日,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之后,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 Fraunhofer IIS 决定,将 Brandenburg 团队开发出的音频压缩技术以「.MP3」作为文件拓展名。再后来,MP3 成为了这一类型文件的代称,而可以播放此类音频文件的硬件产品,被称为「MP3 播放器」。
MP3 的出现最终改变了整个音乐行业,只不过,它得以在全世界流行,还要从两个美国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谈话说起。
 
「1」
1998 年,肖恩·范宁刚满 18 岁,在美国波士顿的东北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某一天的宿舍聚会上,爱好音乐的室友向他抱怨互联网上 MP3 搜索下载的差劲体验,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很多人喜欢在电脑里存储大量的 MP3 文件,能不能开发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分享?
天才加勤奋的范宁说干就干,着手开发这样一款软件它可以将所有的音乐文件网址放到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并提供文件的搜索与检索,用户可以很便捷地在成千上万个音乐文件中,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并将其下载到本地。
这一无意间构造出的技术,后来成为对互联网产生了巨大影响,它被命名为「对等网络」,英文名为 P2P(Peer to Peer)。
1998 年下半年,范宁开发出的 P2P 下载平台被命名为 Napster 并正式上线,随后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用户数很快突破了 12 万。对 Napster 倾注的心血让范宁无暇关心学业,第二年他便同无数科技届前辈一样,选择退学并全职投入创办了 Napster 网站。
由于操作简单下载方便,Napster 成为爱好音乐的网民们最喜欢的网站。他们发现,这里下载的 MP3 文件音质与 CD 相差并不大,还不用花费一分钱——这比花费 15 美元购买 CD 划算多了。
于是,免费的 Napster 在几个月内席卷了整个美国的各大院校,有的学校全部网络带宽中有 30% 都用在了 Napster 上。2000 年秋天,Napster 宣布用户量达到了 3800 万,巅峰时期,其用户数的超过 8000 万。
Napster 的崛起让年纪轻轻的范宁收获财富身家百万,并在 IT 届名声大噪。2000 年 10 月发表的《Time》杂志上,这个辍学不久的年轻人登上了杂志封面。
范宁名利双收,网民可以免费下载音乐也占了不少便宜,但对唱片业来说这却是空前的灾难。1999 年,美国唱片行业在年销售额连续三年上涨达到了 370 亿美元,随后在 2000 年衰减至 350 亿美元,2001 年则降到了 330 亿美元。
Napste 让几乎所有的网民学会了如何将 CD 中的文件转成 MP3 格式,并在同类型的网站上分享,于是购买 CD 的人越来越少,免费音乐网站们的用户却越来越多。利益受损之下,法律成为唱片公司最好的武器。
1999 年 12 月,华纳、BMG、百代、索尼和环球五大音乐唱片公司联合,对 Napster 发起诉讼。彼时,网络服务中的知识产权在美国属于新兴事物,审判的战线而被拉长。经历了判决、上诉再判决,2001 年 2 月,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了最终裁决,判处 Napster 侵权,并勒令停止促进唱片作品的非法传播。
版权纷争的败诉,让 Napster 元气大伤。在删除了大量侵权作品后,Napster 用户量急剧下降。之后的几年里,尽管肖恩·范宁和后来的继任者都试图重振业务,但始终没能有所建树。2008 年,Napster 卖身百思买,后被转手至流媒体音乐鼻祖 Rhapsody,最终消失在互联网世界里。
Napster 的败诉让唱片公司松了一口气,却并没有让盗版音乐停止传播,Kazaa、Grokster、Morpheus 三家音乐分享网站在 Napster 衰落后迅速流行,用户数总计达到了 7000 万。由于这三家公司均在美国之外的国家注册,唱片公司想要通过诉讼迫使其关闭可谓难上加难。
另一个更加无法解决的难题是,即使这三家网站被勒令关闭,用户也会迅速转移到其他同类型平台上去,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时间,遏制不了的网络盗版,成为了全行业的难题。
在美国,最终用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新打败盗版音乐网站的,是后来因为开发出 iPhone 而被奉若神明的乔布斯。
「2」
当 Napster 被法院判决侵权的,苹果公司副总裁乔恩·鲁宾斯坦在日本东芝的实验室里,见到了新开发的硬盘产品,它的尺寸只有硬币大小,容量却达到了 5G。
东芝的研发人员并不知道这款存储设备能用来做什么,但鲁宾斯坦却意外兴奋。他找到乔布斯,开口就要了一千万美元,要买下东芝这款产品的专有权,用它来打造苹果的全新产品,iPod。
当时,美国最流行的音乐播放器品牌 Rio 旗下的产品只能存储十几首歌,这与搭载 5G 内存的 iPod 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把一千首歌装进口袋」,苹果公司为 iPod 打造的广告语,足够让竞品们不堪一击。
不过,有着艺术情节的乔布斯显然不想让 iPod 成为盗版音乐的帮凶。在产品研发的收尾阶段,他让工程师对 iPod 的软件进行了修改,使得 iPod 只能单向同步,用户可以从计算机把歌曲转移到 iPod 上,却不能从 iPod 转出,尽可能地避免用户利用 iPod 交换盗版音源。
iPod 的塑料包装盒上,还印着一句简单的标语「Don't Steal Music」。
,iPod 本身并不能阻止盗版音乐的传播。,无论是 CD 转制还是网络下载,都割裂了 iPod 的使用体验。如何创造一个简单、安全且合法的下载音乐的方式,是苹果面临的新难题。
2002 年至 2003 年 4 月一年多的时间内,乔布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与唱片公司、歌手及音乐家们谈判之中,乔布斯的目的很明确,他要拿到五大唱片公司及各大歌手的版权授权,在 iTunes 上出售正版音乐,让 iPod 的使用体验变得无缝且直接。
2003 年 4 月 18 日,在终于得到唱片行业的支持后,iTunes 商店正式发布。发布会上,乔布斯痛斥 Napster、Kazaa 等音乐下载平台是「偷窃行为」。他讽刺盗版网站的下载速度以及劣质音源带来的差劲音质,告诉用户应该使用付费却正版的 iTunes 购买音乐「用 iTunes 下载歌曲,不再偷窃。」
iTunes 最终大获成功,其发展之迅速甚至出乎苹果的预料。原计划 6 个月达成 100 万首歌曲的销售目标,在 6 天之内便得以实现。乔布斯称 iTunes 的成功「将作为音乐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被载入史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乔布斯的豪言壮语截止 2016 年,在诞生后的 13 年里,iTunes 平台总计销售了 250 亿首单曲。
iTunes+iPod 组合的大获成功也让苹果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2005 年,苹果依靠这一业务创收近 50 亿美元,占据公司总收入的一半;至 2009 年,iPod 总计销售 2.18 亿台。iPhone 诞生之前,iPod 是苹果毫无疑问的摇钱树,也让苹果从一家电脑制造商转变为最耀眼的科技企业。
美国的唱片行业在乔布斯的帮助下,找到了在互联网时代绝佳的发展路径,并让盗版音乐网站们彻底退出了市场。,P2P 的下载技术却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洋彼岸互联网正野蛮生长的中国,并几乎摧毁了本就饱受盗版困扰的唱片业。
这一切开始于 2002 年,一家未来将成为中文搜索巨头的公司,上线了音乐免费搜索下载服务,它被命名为百度 MP3。
「3」
2005 年,在香港完成上市的腾讯上线音乐服务,牵头的吴宵光对负责人朱达欣的期待是,复制 iTunes+iPod 的模式,成为中国的乔布斯。
当朱达欣试图与四大唱片公司展开谈判时,却无一例外地碰了钉子。唱片公司的负责人提出了他们的疑问「有免费的百度 MP3 在,腾讯凭什么能吸引用户付费?」
2002 年上线的百度 MP3,在百度发展初期对流量的贡献功不可没,一度占据了百度整体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与谷歌的战役中,MP3 下载堪称百度「本地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百度 MP3 的操作对用户来说同样简单友好,搜索框中输入歌手或歌曲名称,所有用户上传的文件及网址便会跳转出来,通过迅雷等 P2P 下载工具即可下载。
这几乎就是一个中国版的 Napster,不过它在运营上更懂用户。在百度 MP3 首页,百度建立了十几种搜索榜单,帮助用户了解当前的音乐流行趋势。
幸运的百度 MP3 还赶上了一个好时代。2000 年开始在中国流行的 MP3 播放器,让它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会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1998 年,从三星分离出来的世韩电子发布了第一款 MP3 播放器,并于 2000 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不过,超过 2000 元的价格却挡住了大部分用户。
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答案藏在中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深圳和东莞。嗅觉敏锐的商人们迅速采购了闪存及主控芯片,配上晶振、片感、片阻、耳机等加起来不到 20 个元器件,组合出一套 MP3 播放器并推向市场。很快,数百家 MP3 制造厂商便在华南地区遍地开花,激烈的竞争之下,让成本低廉的 MP3 价格越拉越低,随后火遍了中国大江南北。
2002 年至 2007 年间,MP3 播放器与百度 MP3 相互成全,并逐渐将 CD 和磁带从音乐产业淘汰,唱片市场过渡到互联网时代,一大批音乐类下载网站、播放器软件拔地而起2002 年千千静听,2003 年好听音乐,2004 年一听音乐、酷狗,2005 年酷我、QQ音乐,2006 年虾米,2007 年天天动听,用后来流行起来的词来说,互联网音乐就是那时的风口产业。
,2000 年左右声名鹊起的一代流行偶像,也为互联网音乐的崛起贡献了足够强大的内容支持。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罗志祥,孙燕姿蔡依林梁静茹萧亚轩,五月天苏打绿 SHE F4,这些被称为天王天后天团的偶像们,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在互联网上下载音乐,并用音乐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
可惜的是,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和他们购买打口碟的前辈们一样,最珍贵的青春成长在盗版的丛林之中。只不过,互联网盗版与之前的盗版 CD、磁带相比要更加残忍。
「4」
互联网在中国野蛮成长的初期,「免费+分享」的精神被视作这一新事物至高无上的权利,这导致的结果与美国市场一模一样互联网公司赚到了流量,用户免费听了音乐,被饿死的却是歌手、音乐人和唱片公司。100 元的 MP3 加 1 块钱的网费,你就可以畅听几乎所有发表过的音乐作品,而仅有的这点钱,一分钱也没落在音乐的生产者的口袋里。
2005 年 8 月 5 日,迅速成长起来的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暴涨 354% 成为美股的又一大奇迹。树大招风,百度遭遇的却并非空穴来风。2006 年,包括全球知名的七大唱片公司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将百度告上法庭。,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在法律层面仍然有诸多问题难以界定,最终在当年的 11 月 17 日,七大唱片公司的诉讼被驳回。
受挫的唱片行业普遍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为搜索引擎提供了避风港「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的,如在接到权利人通知书后立即断开与侵权作品的链接,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唱片业的第一次维权行动未能如愿以偿,与此,几乎所有探索付费音乐的公司也均宣告了失败,其中比较知名的,是后来受到谷歌青睐、由姚明投资成立的巨鲸音乐。只可惜,它在运营期间始终没能探索出方向,到 2013 年宣告停止维护。
在盗版音乐一片狼藉的环境里,电信运营商们却为音乐付费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出路彩铃下载。一个值得一提的数字是,2006 年网络歌手庞龙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位列第八位,而为他的收入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两只蝴蝶》这首歌在彩铃下载市场创下的 2.4 亿元的毛利润。
除三大运营商外,另一家付费音乐领域撕开血路的,是被四大唱片公司质疑过的 QQ 音乐。2006 年,QQ 空间在快速迭代中突然火爆了起来,当年第三季度注册用户突破 5000 万,月活跃用户超 2300 万。这给了 QQ 音乐团队新的思路。于是,2007 年 6 月,QQ 音乐的包月服务以「绿钻贵族」的形式上线,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功能是,用户可以免费使用 QQ 音乐的正版曲库作为 QQ 空间的背景音乐。
据易观国际统计的数据,到 2012 年,国内无线音乐市场 96% 的份额归属三大运营商,剩下的 4% 则被腾讯夺得。尽管份额不多,并且 QQ 音乐同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盗版侵权行为,但腾讯早期在音乐版权上的布局,最终还是为它后来全面赢得在线音乐市场埋下了伏笔。
「5」
2008 年,诉讼败北两年后的索尼、华纳、环球三大唱片公司将百度告上法庭,随后以《爱我中华》词作者乔羽为代表的中国音乐人集体对百度发起诉讼。或许是受制于越来越严重的舆论压力,12 月 1 日,前环球音乐中国区总经理梁康妮入职百度,这被视为是百度开始重视版权、积极沟通的信号。2010年,百度数字娱乐事业部和百度 MP3 合并成立百度音乐事业部,梁康妮出任总经理。
唱片行业孜孜不倦寻求公平的,法律层面对版权的保护也迎来了新的进展。2011 年初,文化部对包括百度 MP3 在内的 14 家音乐网站进行立案查处;4 月底,文化部公布第一批重点音乐版权保护对象,正式从法律层面开始了对音乐行业版权的维护。
3 月,知名音乐人张亚东、高晓松、小柯三人作为代表,与百度进行谈判,并提出面向全行业而非音乐人、唱片公司个体的版权解决方案;4 月,百度宣布旗下 MP3 服务开始向相对封闭的正版化模式转型, 并为此建立新的正版化曲库,此前的非法 MP3 下载链接将从百度 MP3 中消失。
百度终于与唱片公司达成了协议,并斥重金购入了第一批音乐版权。这意味着从 2002 年开始存在的中国最大的盗版音乐源,在发展近 10 年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一刻来的并不容易,这是法律和音乐行业共同历经十年之后,终于迎来的一丝曙光。
2011 年,科技领域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天才乔布斯的去世。中国互联网行业缅怀乔布斯的一种方式是,成为乔布斯。8 月,小米 1 代手机发布,智能手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进入爆发期,移动互联网也正式开始取代互联网成为主角。手机 APP 代表的流媒体,成为了新的收听音乐的方式。
2011 年至 2012 年两年间,百度依次将旗下音乐产品更名为百度 tg 和百度音乐,但始终没能挽回大量流失的用户。2013 年,百度对 7 年前收购的 PC 客户端「千千静听」进行品牌切换,更名为百度音乐 PC 端。,PC 已经成为过去,在移动端的音乐争夺上,百度再也没能赶上。
「6」
2013 年对于中国音乐行业来说可以称之为分水岭的一年。这一年开始,互联网巨头之间对在线音乐的布局初步形成
2013 年初,阿里巴巴正式成立音乐事业部,宣布收购虾米网;年底,天天动听被阿里收入麾下;
2013 年 4 月,与林志玲合唱了一首游戏主题曲的丁磊进一步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网易旗下的音乐 APP 网易云音乐正式上线;
2014 年 4 月,酷狗与酷我宣布合并成立海洋音乐集团,并计划在 2015 年年底上市;
2014 年年底,周杰伦新专辑《哎吆,不错哦》成为华语乐坛首张数字专辑,在 QQ 音乐独家发行,一周之内销量破 15 万。随后数字音乐成为发行专辑的主流方式,QQ 音乐再一次巩固了其版权优势。
不过,盗版侵权的问题仍然没能彻底解决,于是,从 2014 年开始,各大音乐 APP 之间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版权争夺战
2014 年 1 月,QQ 起诉酷我音乐侵权,涉及包括五月天、梁静茹等知名歌手在内的 400 余首作品;
7 月,首都音乐产业联盟对酷狗、酷我进行通报,指出其涉嫌侵权《中国好声音第三季》音乐作品,要求下架整改;滚石唱片起诉多米音乐侵权,要求下架侵权作品并索赔 14 万元;
11 月,QQ 起诉网易侵犯其总计 623 首音乐作品版权,法院裁定后勒令网易删除侵权内容;随后网易又反诉 QQ 侵权其 200 首音乐作品,要求停止侵权;
同月,环球唱片旗下正东音乐要求天天动听、酷我、网易、虾米删除侵权内容;
12 月,周杰伦所属唱片公司杰威尔发表声明,称网易云音乐平台涉嫌侵权,要求立刻下架侵权内容;酷我起诉网易云音乐,侵权作品达200首,要求停止侵权并索赔百万。
侵权的现象在 2015 年法律介入后最终消失。2015 年 7 月,国家版权局下达严令,要求各网络服务商在 7 月 31 日之前,下线所有未经授权的传播作品。严令之后,用户表示正式进入「双音乐 APP」时代。
版权严令之下最显而易见的的结果是,音乐市场形成马太效应格局。2016 年,腾讯收购酷狗酷我合并的海洋音乐集团,一瞬间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而与之相对的如多米一类的尾部音乐平台,逐渐消失在用户视野中。被打包卖给太合音乐的百度音乐,不久前更名千千音乐,除了唤醒老用户的一点情怀,再也没能泛起新的涟漪。
腾讯系的 QQ 音乐、酷狗、酷我,阿里的虾米音乐,以及网易云音乐,成为了如今的音乐三巨头。国内市场的另一个玩家,是苹果于 2015 年开始入华的 Apple Music。
谁也不能否认苹果的 iPhone 改变了世界,但当年的 iTunes 和 iPod,改变的只是美国。苹果的音乐服务入华之所以能够走的那么顺利,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在没有 iTunes 和 iPod 的情况下,中国唱片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在法律进步的帮助下,共同用无数次博弈的方式,撕开的一条维护版权的血路。
这条血路,比当年乔布斯的伟大变革,要困难得多。
「7」
从 1998 年肖恩·范宁上线 Napster 至今,互联网音乐已经发展了二十年。美国从盗版走向正版用了 5 年左右,中国却整整翻滚了二十年。
9 月 7 日,腾讯音乐在美国公开申报上市,估值约 300 亿美元。从盗版肆虐无路可走,到头部音乐平台赴美上市,中国的互联网音乐过去的二十年里,是一部从零起步的版权变革历史。而一代代年轻人,也在这部历史中,不断改变着收听音乐的方式和习惯。
从打口碟,到盗版 CD、磁带,再到 MP3,时至今日,长沙培训SEO,百度SEO排名优化,长沙SEO技巧,长沙SEO管理,新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的中国年轻人,终于可以说,他们回忆青春时候的每一段旋律,都是合理合法的正版音乐。
如高晓松去年所说,中国音乐产业即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