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课后三点半政策的发展进程
站长百科 2023-07-08 12:44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课后延时服务,也叫做课后“三点半”服务,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推向全国的校园服务。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安排孩子三点半放学之后的课后时间,由政府和学校出面,在校内提供作业辅导及素质提升课程。这一政策从17年试水到今年全面推广,各路教育从业者纷纷对这块“蛋糕”垂涎。本文旨在梳理目前三点半方向业务发展情况,整理我自己在了解三点半业务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希望也能给各位想要在此基础上开拓业务的同行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一、三点半政策的发展进程
2004 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谈及“托管班”,也就是我们说的三点半的问题。彼时课后托管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市场上存在的普遍需求,由社会力量进行解决。
2017 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课后三点半的政策意见。意见肯定了前几年各地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也鼓励各校开展家长自愿的课后服务,并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积极展开三点半服务的相关探索。
2018 年 8 月 28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课后“三点半”问题。中小学课后服务已上升为国策,主要解决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
2019 年 2 月,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支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2019 年 11 月,课后服务被列为基础教育6大重点工作之一。
2020 年开始,各省发布相关文件,积极推进课后三点半服务的落地实施。到2021 年 5 月,全国共有 10.2 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 万学生、465.6 万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 75.8%,学生参与率为 55.4%,教师参与率为 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 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21 年 7 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各校应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并规定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各地的相关政策也纷纷出台,今年秋季学期,绝大多数地区已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二、政策关键字解读
纵观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局有关三点半的政策文件,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
民生工程
民生问题指的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推进民生工程体现了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关系问题的决心。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贯彻实施“双减”问题的决心,也说明的课后三点半服务在较长的时间内将受到教育部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证实财政补贴将逐步落实到位。
一校一案
在各地文件的服务方式中,均提及“一校一案”或“一县一策”的方式。这说明各校在课后服务的方式上有较大的自主权,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差异化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在财政补贴和收费方式明确之后,各校会有一定的课程自主采购权。
但因为各校的服务方式、项目落地方法和课程采购倾向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将给三点半的服务提供方在标准化和规模化上造成巨大的麻烦。相应的销售和交付的成本也将提升,对于课程和服务的多样性要求也会更大。
加之整个三点半项目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目前各家在一线确实也面临了比较复杂的用户需求,市面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三点半平台和课程的交付标准。
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
政策上是鼓励由本校教师承担课后教学服务的,政策也保障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权益,也有相应的津贴给予。三点半供应商必须要考虑到教师在整个项目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帮助教师组织课程,减轻三点半给予教师的教学负担。
,部分地方政策也支持引入校外志愿服务力量或进行服务购买。但这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和资金监管平台的支持,以保证不出现乱象。
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
从各省政策可以看出 ,三点半的经费来源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财政补贴,二是家长收费。但因政策今秋刚落实下去 ,所以很多地方的财政拨款并没有在当年的预算当中,很多地区实际上经费并没有到位。向家长收费的标准没有明确出台,各校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随着三点半项目的不断推进,各地市/区教育局开始逐渐明确财政拨款数额。部分地区和学校也开始拨付专项费用用于采购特色课程。
除深圳、上海等财政经费充足的地区外,各地的收费标准一般在每月 300 元左右。就目前的实施情况而言,刨开教师工资和学校运营经费之后,费用已所剩无几,三点半服务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就我个人来看,财政补贴提升的空间不大,因为所有学生每月源源不断的财政补贴,对于各地的财政支出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只能期待随着学校提供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家长意识的不断提升,家长付费的意愿提升,在合理的收费范围内,可以给到学校采购优质内容和服务的更大的空间。
“5+2”模式
目前各地三点半的服务时间均采用 “5+2” 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在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各地对于这 10 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不尽相同。大多数地区采用 “1+X” 的教学模式,即作业辅导 + 若干节不同的兴趣课程的方式。由学生和家长自主选课自愿报名。多数地区要求不得补习学科知识,所以课后三点半的课程主要侧重点还是在素质提升。
,除了课程的需求外,帮助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相关的应用(如题库、AI 习题讲解、AI 作业批改等)在课后三点半项目也有相应的应用场景。
5+2 模式相关报道
三、核心要素
要支撑起整个三点半系统的运转,少不了核心要素和关键角色。核心要素扮演的作用和关键角色的需求各不相同。核心要素我们需要关注的,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平台
为支撑三点半项目有序展开,局/校需要有平台进行统筹。平台需要实现报名、排课、选课,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支付结算和资金监管等功能。
基于平台,区域的三点半项目也可以形成质量监督体系,保障课后服务全过程公开透明、合法合规,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课后服务效率。
课程
区别于学校正常时段的学科教学,课后三点半课程更需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课程的要求更加多元。学校需要提供足够多类别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也亟需研学、非遗、实践等特色课程。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的需求量较大。
如何保证开课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是学校和教育局比较关心的话题。跟教培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课后三点半是保健品的逻辑,重视的是课堂体验,所以必须要以优质的内容驱动。
课程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本校教师自行开设课程
2、社团课
3、由社会人士(符合标准的机构、志愿者、专家)进入学校进行专业授课
4、采购的直播课或录播课
从目前的选课需求来看,最受欢迎的是体育课,是艺术、美育、科学类的课程。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涵盖
教学管理包括三点半课程建设,进行课程评价,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进程监管,课程迭代,提供教学辅助材料、课后学生服务等。
教务管理包括教学工作规范化,选课、排课、调课、换课,教室分配,课程定价,班容管理,教学过程中考勤、纪律管理等。
教具管理包括教具的采购、配送、分发,成本控制,教具维护等。
师资管理包括教师培训,校外师资招募、输送、监管,教师管理、调配,教师绩效考核等。
某课后三点半服务产品官网呈现的课程内容
四、不同角色的需求
缕清三点半开设所需核心要素之后, 我们也要明确不同角色的不同需求,以应对需求,围绕核心要素提供服务。不同角色的需求我简单提炼如下
教育局/政府
1. 项目落地在三点半中,政府需要主动担当整个项目的领导者,推动者和促进者。解决民生问题。这一重点工作将成为各级领导被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区域的政绩工程。所以,如何快速落地,提高管理效率和课后服务实施质量,是三点半项目教育局/政府最关心的事情。
2. 合规性和安全性在改革过程中也不能生乱象,不能出现违规收费或者家长的集中负面投诉,政府和教育局必须有高效的监管手段和管理措施。
3. 政绩与创新在三点半的实施中,也需要做出特色和创新,特别是在减轻财政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层面。
学校
1. 合规性与安全性同所有进校项目一样,学校考虑的一定是项目的合规性。因为学校受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教师、家长三方的检视,绝大多数学校都不愿意为了尝试新的项目而冒风险。,在众多提出要帮助学校解决三点半服务问题的项目中,学校首要考虑的一定是这个方案的成熟度,是否有成功案例。
2. 那么具体到业务层面,最为重要的是实现三点半服务的专业化管理,切实解决课后学生的时间安排和教育规划问题。
3. 要减轻学校的行政负担和管理负担,特别是教师层面,要减轻老师的负担,有条件让老师合理取酬。
4. 是课后课程开展上面,要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5.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的因素是,三点半服务是否能够做出特色和成绩,能够成为区域内的示范项目。这意味着学校有机会赢得更多三点半项目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教师
1. 优先关注教师在承接三点半服务后是否能够保障自身的权益,能否在不增加教学负担和工作量的前提下顺利交付课程。
2. ,参与三点半是否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对职级评定或者评优评先有没有帮助。
家长/学生
1. 解决三点半之后学生的安排问题,解决接送时间同下班时间矛盾的问题减轻家庭负担。
2. 三点半之后学生的安全性和是否受到严格管理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3. 对于三点半的课程,家长也会在意课程的质量和价格,希望能够获得高性价比的优质课程服务。
4. 还有其他的基于孩子自身问题的担忧,如是否能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在校是否能够完成全部作业,是否会因在校时间过长而产生精力不足甚至厌学问题。
五、现有玩家
因课后托管需求长期存在,加之政策的支持和推动,目前世面上已涌现出大批玩家。这里主要谈平台选手 ,地方企业和课程提供商三类。
平台选手
平台选手是在上一轮教育信息化浪潮中积淀了大量 TO G 需求认知和销售渠道的教育信息化公司,凭借更靠近和更专注于公立校市场,成为三点半服务全国一盘棋之后第一批进入该领域的公司
典型代表如科大讯飞,鸿合,class 等。专注于智慧政务建设的云平台玩家如腾讯教育、华为、阿里钉钉也在后续如火如荼地加入了战局。
这样的平台型玩家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托自身研发实力,为教育局/学校提供平台级解决方案。也具备能力打造生态 ,引入合作伙伴或课程资源。
2、因其自身全国性的业务能力,平台选手一般一开始就瞄准的是全国市场。平台搭建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迁移壁垒,早期尽可能的占领更多的市场是平台型玩家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3、 基于业务惯性和平台属性,这样的公司提供的服务一般从上至下贯通,多瞄准区县教育局甚至有的从省市教育局入手。在前期市场推进上可能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由于课后三点半项目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在后续项目落地的深度和服务效果上,平台选手的表现还有待被验证。
地方企业
因为课后托管的需求市场上一直存在,加之 17 年开始,部分省市已经出台相应政策进行相关尝试,有部分地方型的三点半服务机构早早地便开始相关领域的创业。特别是像广东等政策较为开放,前期财政补贴比较到位的地方,涌现出了一批深扎地方的企业。比较典型的如米果、课外喵、海青等。
这样的地方企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发力较早,在三点半服务全国普及之前就已经有了较深的产品和课程积淀。属于早起的鸟儿。
2、深耕区域,更了解当地学校的需求,也能提供更重的服务,比如派师到校、整合当地培训机构等。并且在当地已经有比较多的合作学校和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3、地方企业一般对于当地的关系和资源比较依赖,难点是突破区域的限制,开拓其他的市场。
课程提供商
课程提供商的构成比较复杂,主要为以下几种
1、线下素质类机构转型为学校提供定制化课程,派师到校完成三点半服务交付。但一般课时费如何 cover 师资,如何高效完成复杂的师资运营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2、 具备教研能力或课程研发能力的公司,为三点半进行专门的教学研发,提供教学素材、教具或线上课程。
3、 互联网教育公司在双减之后业务转型或探索新的业务形态,开拓TO B/G 市场,将原有的 TO C 课程进行改造,适应三点半教学的场景。
课程提供商一般比较难建立课程直接的销售渠道,需要依附于三点半平台完成课程的销售。但优质课程供给长远来看会存在一定的需求缺口,这也给了课程提供商新的机会。
目前整个三点半市场还处于比较早期,各地政策和资金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学校对于自身的需求也没有那么明朗,交付也没有形成标准和统一的流程。所以三点半的爆发期还远未到来。从目前的趋势来看
1、 财政拨款与家庭共担的经费筹措模式将会是主流,实现公益性导向与长期运营的平衡。随着项目的推进,学校也会有更多的经费预算给到三点半。
2、平台在早期能够解决项目开展的问题,但个人判断因平台功能各家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加之涉及到资金监管和课程进校合规等敏感性问题,平台一定会收敛于少数几家,甚至是由教育局或者政府进行统一。
3、优质课程和服务一定是三点半项目的核心价值,家长一定是为优质课程买单而不会为平台买单。好的课程和服务也将会是三点半平台之间差异化竞争的武器。随着三点半项目的逐渐成熟,后期对于优质课程、特色课程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上一篇:SCRM管理系统企业营销必备工具
下一篇:b站被封杀up主户晨风
生活知识
- 李晨范冰冰近期感情状况李晨和范冰冰分手之
- 元旦前如何快速美容护肤护肤小秘方
- 有钱枯燥哥是谁带劳力士两个女人
- 众星现身看网球公开赛 靳东携带娇妻秀恩爱
- 人民的名义郑西坡结局是什么 郑西坡结局死了吗
- 孙浩演的穿越电影叫什么 首次演绎穿越剧爆笑上
- 石像与马龙神撞脸引热议 盘点那些年娱乐圈撞脸
- 邓紫棋晒妈妈照片 一家神基因逆龄高颜值
- 台湾演员藏芮轩年纪多大 曝深V高衩泳装照胸好大
- 连淮伟参加过什么节目 努力奋斗多年还是没出道
- 展元每天3小时玩游戏 曝常善意谎言隐瞒谷怀萱
- 丹尼斯吴最新照片 丹尼斯吴写真
- 高天鹤贾凡什么关系两人是真的闹不合吗
- 非诚勿扰插曲牵手成功的歌曲是哪首 卓文萱与曹
- 声入人心高杨是谁高扬个人资料介绍
- 上原亚衣引退3年爆结婚怀孕 包包上的好孕妈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