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开始

站长百科 2023-01-13 15:25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上山下乡是1955年开始的。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开始?

上山下乡是1955年8月9日开始的。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苏联模式

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

而在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到了苏联的城市青年移民垦荒运动,回来后就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

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开始?

上山下乡是1955年开始的。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后知青现象

知青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知青的故事已经被年轻一代称为“古”时候的事,有过知青经历的一代人也不寻求任何理解,因为寻求理解是弱者无可奈何地叹息,,知青的起源、发展,必定成为史学家们不能不关注的课题。

后知青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北京很红火的老插餐厅、红土地餐厅、黑土地餐厅、黄土地餐厅、老三届餐厅及云南知青旅游节的出现,也是佐证。

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是中国政治、经济非正常发展的产物。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提出要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大批的知识青年陆陆续续返回城市,历时20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逐步结束。

扩展资料

“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农村“插队落户”,但还有一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状况与 “插队知青”有很大不同。

“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全国各地组建了许多“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大批“知青”到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屯垦”。“生产建设兵团”虽有“屯垦”的功能,但却非正规军队,它兼具安排城市失业青年就业和备战的目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