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页设计中实现互联网广告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网络推广 2018-04-14 09:34www.1681989.com网站推广

  在网页设计中实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如何为用户提供舒适的浏览体验,又能赚取广告收益,这需要从中寻取一个平衡点。本文,将着墨于此,探讨一下该如何在网页设计中实现广告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理解广告

  这必然是设计的步,要理解广告,尽量选择那些设计诱人的广告,而不要选择那种低俗、很 Low 的广告。

  广告商之所以会购买你的广告位,其实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曝光率。你的站点访问量越高,广告的曝光率自然也越高,赚的钱也越多。所以首页的广告肯定比子页面的贵,页顶的广告也要比页底的贵。

  

 

  The New York Times 网站的 Banner 式广告

  使互联网广告的曝光率变为转化率,有的时候不单取决于多少人看到,还取决于有多少人点击。如果你将要设计的网站是为广告而生,利益导向,那么设计的时候心中就要有个小九九了如何设计,如何布局,才能实现更好的展现效果。

  对于那些赖以互联网广告谋生的网站来说,广告至关重要,用户就是他们牟利的根本,过度饱和的广告会让用户离开,广告过少,又难以维持。所以设计要有技巧,争取既能让广告商高兴,又能让用户满意。

  广告的尺寸

  广告的尺寸不尽相同,没有严格的规定说你应该用多大的尺寸,你应该了解一些比较通用的尺寸,这样在进行广告投放时,你省心,广告商也省心——不用重新修改尺寸了。

  

 

  极力推荐上面这套尺寸标准,从公告牌,到排行榜,到下拉条,均有明确的尺寸。

  ,还有其它元素也需要考虑。

  互联网广告不宜太大,从而干扰或影响到网站的正常使用,更不要遮挡住用户需要浏览的网站内容。

  而且互联网广告的尺寸要适度,和网页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协调,以免有突兀感和侵入感。

  

 

  

 

  比如各大门户网站中的 Banner 的设计均很到位,用户也能够习惯,各位不妨学习一下。个人特别喜欢背景式的广告位。优雅得体的广告,也不妨碍网站信息的汲取,甚至一定程度上点缀了网站,更有观赏性了。

  互联网广告的位置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位置比尺寸更重要。有的时候,页首一小块地方就要比页底一大片区域贵。同样的,用户一般也就看看页首的内容,页底的内容不会太关心。

  如何让广告和内容同样具有高辨识度,又不打扰用户阅读呢?

  

 

  Twitter 前几年推出的广告(Promoted Tweets)就很不错,以小的阅读干扰展现广告。

  

 

  同样的,谷歌会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右端展示广告,尽量做到不打扰用户。至于如何分配广告的位置,建议多研究研究版式理论,比如下面提到的F式布局以及Z式布局,就是根据用户一版会沿着Z线或者F线浏览内容的习惯而出来的。

  

 

  Z式布局互联网广告尽量避开Z线,避免干扰用户阅读。

  F式布局注意广告的位置

  如果你的网站被投放了好几家广告商的广告,可以尝试选择在页面的某一区域集中展现,,这样广告的效果就不是那么好了,广告之间也很难彼此区分,所以怎么做,看你的谈判手腕以及设计技巧了。个人还是推荐以用户为主的。

  至于谷歌广告,不属于设计范畴,请自行查阅相关内容。

  广告的频率

  什么地方广告要少,什么地方广告要多,也是有技巧的。

  在主页或者搜索列表页,广告要少,因为用户急切的想要搜索信息,阅览内容。当用户找到了确切的内容后,可以在子页面稍微多放一点广告,同样不要干扰阅读。a bit more advertisg.

  

 

  Times 的主页,基本无广告,信息查找很方便。

  尽管主页的广告更有冲击力,用户体验会变差,用户会感到不大舒服。

  Time 网站的主页只有一个广告,剩下的要么是信息内容,要么是导航。在内容页面,广告却很多。

  

 

  优酷“追英赶美剧好看”这里的折叠蛮有创意,拓展了页面空间。

  同样的,像优酷这样的视频大站,主页广告也很少,视频内容的广告却很长,(额,推火网小编我要带个人立场吐糟视频中内嵌的广告 15s 已经变成 60s 了。)再看看 Youtube 的主页也没什么广告,广告也是在视频页面。

  

  

 

  我们又面临了平衡问题,一边是给你发钱的互联网广告商,一边是帮你赚钱的用户。谈判手腕、人情味和对用户的重视这几个先决条件全都不能丢。,做决定一定要审慎,深思熟虑,合理考虑广告的尺寸、位置、出现频率等,优化广告和内容的关系,千万不要做那种广告肆虐的网站,那样不长久,这就是”跪着,把钱挣了。”所以我们即要合理的设计,也要为用户着想,争取”站着,还把钱挣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