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何不是赵云

网络知识 2023-02-18 19:11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何不是赵云魏延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宠?优质回答得明白诸葛亮为何要做《出师表》,《出师表》的目的是什么?《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帝王刘禅上的一份表文,相当于呈现给帝王的正规文书,重要目的是向……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何不是赵云魏延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宠?

优质回答

得明白诸葛亮为何要做《出师表》,《出师表》的目的是什么?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帝王刘禅上的一份表文,相当于呈现给帝王的正规文书,重要目的是向刘禅说明北伐的主要性,并勉励刘禅在治理国家上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尤其是“重贤臣、远小人”的用人态度。

名字出现在《出师表》中的人并不一定是名将,但一定是贤臣!

这些人是诸葛亮留在成都用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的人才,《出师表》中一共出现了四个人名,区别是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这些人并不是名不见经传,而是在各自领域有着自已的才干。

其中的费祎和董允是蜀汉四相中的两个人,名望着著;郭攸之是为人和气,气量和见识都比较大度,才干和学识都在当时较为知名;而向宠则是军队方面的人才,性情善良品德端正,并且其才干得到刘备的称赞。

比较分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四个人,你可以得出三个共同点

1、四人都是荆州人。费祎是荆州江夏郡?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人,董允是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郭攸之是荆州南阳郡人?今河南南阳,向宠是荆州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

为何四个人都是荆州人?

这就是诸葛亮用人的第一个原则,优先选拔荆州人,因为刘备建立的政权是在荆州起家的,然后在益州安家的,在益州看来,刘备的政权就是外地政权,外地政权要想在益州扎根,必须任用外地人来管理当地人,如果让当地人掌握,当地的豪强在政权中掌权,又在当地有着人脉和各种社会资源,就特别容易引起动乱。

任用荆州人掌权,是刘备和诸葛亮共同制定的国策,不容更改。

2、四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四人,你看史书上对四人的描述,其道德都不会差。

为何跟道德有关?因为这是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二。东汉选拔人才就有一项是选孝廉,什么是孝廉?就是孝顺和廉洁,这是对于人才道德水平的判定,东汉以孝治国,在当时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人的仕途,而诸葛亮又是道德模范,选拔人才非常重视道德。

3、四人都是有才干的人。东汉选拔人才,道德是排在才干前面的,诸葛亮也是这样,这是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三。

正因为道德是排在才干前面,所以就会有些人才干力差点,道德很好,道德虽然排在才干前面,但并不表示只看道德或者只看才干,而是两者都要看,所以就叫“德才兼备”。

当时一代奸雄曹操曾提出“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口号,可以说是相当另类了,虽然在今天看来,很不可思议,但在当时,道德确实是排在才干前面的,所以就有很多你刘表、刘璋、刘虞这样道德很好,但能力不强的人出来做官。

那么向宠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哪些功能呢??

向宠是向朗的侄子。

向朗是司马徽的弟子,司马徽是荆州名士,还曾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而向朗当时又是刘表任下的临沮县长,后来随刘备入蜀,任步军校尉,诸葛亮时代任丞相长史。

向宠出来作官肯定有向朗的真相,但向宠被诸葛亮重用却是因为自已的表现,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全军溃败,向蜀汉方向溃逃,基本上是溃不成军,唯有牙门将军向宠带领的部队成建制回到蜀汉,没有受到损失。

向宠是如何做到的?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逃走避战才保留整支完整军事,刘备又不傻,况且还有那么多蜀军都看着,正是因为这次向宠的遭遇,向宠回到蜀汉后,得到刘备的夸奖。

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掌权,向宠被封为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也就是禁军将领,负责保卫成都皇宫的安全,这个职位除非是得到特别信任,才干担任此职,向宠肯定是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

当作留守成都的禁军将领,向宠一直负责成都宫廷保卫工作,直到诸葛亮去世后仍是如此,最终在平定汉嘉郡蛮夷叛乱时战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供的这四个人,而掌管军队的就只有向宠一人,是要留在后方成都辅佐刘禅处理政事的,菜叶网,并不需要上前线,诸葛亮需要的是绝对忠心的人辅佐刘禅,不然如果有品行不正的人留在成都,万一发生叛乱如何办?

而至于赵云和魏延等名将,是要随诸葛亮一起上前线北伐,不可能留在成都,也就不会出现在《出师表》中。

其他网友观点

对于不太熟悉三国这段古代的人,向宠估计也就是个路人甲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诸葛亮却在《出师表》中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诸葛亮在表中是这样说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队,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意义就是说,向宠性格好,知晓军队,先帝刘备曾认为他很有才干,众大臣也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所以宫中宿卫之事,可以全部交给他来负责,他必定能够做得让大家都满意。

这里,不少人就很是疑惑,按理说不管是赵云还是魏延,才能能力都比向宠强上好几倍,诸葛亮为何不提他们呢??

本来呢?,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在他准备北伐时上奏给刘禅的,目的是推荐一些人来协助刘禅处理宫中各项事情,以保证都城的稳定和太平,这样也好让诸葛亮不用担心后方出乱子。

当时的魏延、赵云、马谡、王平、杨仪等人,都即将跟随诸葛亮一同北伐,诸葛亮自然没办法把他们推荐给刘禅,因为推荐也没用,刘禅如果在后方遇到问题,也找不到魏延和赵云的人影。

反观向宠,还有费祎、董允这些人,都是留守在成都大本营,所以诸葛亮在临走之前,就把他们推荐给了刘禅,让刘禅把宫中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处理。而这些人基本都是丞相府的人,诸葛亮对他们比较知根知底,相当而言会比较放心。

对于费祎、董允两人,因为知名度比较高,在蜀汉后期又是位高权重,所以很少有人对他俩产生怀疑,向宠呢?,诸葛亮为何觉得他是保卫宫廷安全的不二人选呢??这其中的真相,就如诸葛亮自己说的,向宠是刘备看上的人,当年夷陵惨败时,刘备的大军都狼狈往回逃,各营都损失惨重,唯独向宠所领完好无损,刘备称其能干。

这层意义上来,诸葛亮给向宠推荐的保卫皇宫的人选,并不是诸葛亮的嫡系,而是刘备看上的人,这样对刘禅来说,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接受,不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向宠做事稳重,军纪严明,但性格却有很好,和大家的关系都处的比较好。

我们都知道,京城里都住着高官、皇亲国戚。当城防司令的,如果做事很慌乱,纪律又不好,遇到危险,如何保卫京城的安全呢??,因为京城高官比较多,而且宿卫皇宫的将士很多都是权贵子弟,如果负责人做人做事太严肃,很容易遭到大家的反感和排斥,而向宠做事稳重的,性格又非常好,大家都比较佩服他。

所以,等到诸葛亮北伐时,向宠就被升迁为中领军,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而在宠负责保卫京城后,京城就基本上没出过大事,更没发生过什么乱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向宠确实是宿卫皇宫的不二人选。

后来,等到诸葛亮去世后,朝廷调遣向宠南下平定蛮夷之乱,结果他在混战中被蛮夷所杀,这本来也再一次证明,向宠毕竟适合京城保卫,而不适合带兵野战。诸葛亮当年把他留在成都,而没有带去北伐,就是知人善任的表现。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为何只提到将军向宠,而没有提到赵云、魏延等大将,真相是诸葛亮的《出事表》是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话是向刘禅说的,诸葛亮在出征前必须要把后方安顿好,只有把后方安顿好了,才干放心出征。如果后方没有安顿好,部队在前方打仗,后方出了事,如何在前方打仗呢??所以诸葛亮在出征前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平定南方,二是安顿后方,把宫中的事安顿好,现在南方已经平定,解除了孟获等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重点就放在安顿后方了。向宠是留守后方的将领,负责后方的军队,所以诸葛亮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君,晓畅军队,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为督。余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且特别专门用先帝的话引起后主的注意,用以防止后方出事。赵云、魏延是跟随诸葛亮出征的,这是属于诸葛亮的事,无需当作向后主刘禅提出的谏言,所以诸葛亮没有提到赵云、魏延等将领。在《后出事表》中提到赵云等将领,是让后主刘禅放心的,以此来表达诸葛亮收复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