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鹿鼎记

网络知识 2023-02-18 19:11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鹿鼎记》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优质回答《鹿鼎记》一书有很多游戏文字,以下回答亦是游戏文字。娱乐而已,若见共鸣之处,诸君切莫细想追思。1.小说第三十七回,韦小宝在丽春院中,与六美胡天胡地一番。一夜功夫,苏荃、建宁公主、阿珂三人……

《鹿鼎记》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优质回答

《鹿鼎记》一书有很多游戏文字,以下回答亦是游戏文字。娱乐而已,若见共鸣之处,诸君切莫细想追思。

1.

小说第三十七回,韦小宝在丽春院中,与六美胡天胡地一番。一夜功夫,苏荃、建宁公主、阿珂三人怀孕。

擒鳌拜、削三藩,都不足以让我感叹韦公的才能;每每读到这里,不得不由衷赞叹少年英才者,韦公小宝也。

小说这一回的回目叫做先生乐事行如栉,小子浮踪寄若萍。竟一句道破了,小子——我——此时对韦公的崇拜。

2.

仅一夜春宵,就有三美怀孕,按韦公这生育能力,韦氏一门,自当儿孙绕膝、瓜瓞绵绵才是。

韦公及七位夫人流落于“通吃岛”上,通吃岛岸潮起潮落,年去月来,“这几年来,七位夫人倒没多添子女”。这倒是奇哉怪哉了。

具体缘由,作者没有交代,你我读者也不敢多想。

3.

小说第四十八回,回目为“都护玉门关不设,将军铜柱界重标”,这回目每一次读到,都会让我感动庄重肃穆,大有陆游、苏轼之诗风。小说里这一回,竟全是游戏文字。

这一回讲的是韦公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和外国所签订的第一份条约。小说中,作者这样评价道“自康熙、雍正、乾隆诸朝而后,满清与外国订约,无不丧权失地,康熙和韦公当年大振国威之雄风,不可复得见于后世。”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有两支笔,左手写社论,右手写武侠小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苏联撤走包括桥梁专家在内的一千多名苏联在华专家。这件事也被金庸以游戏文字的方式写进了《鹿鼎记》书中。

当时,“中国造桥技术甲于天下,外国人来到中国,一见到建构宏伟的石桥,必定啧啧称异,赞赏不止,何以拱桥能横越江面,其下不需支柱,更觉神奇莫测。”

苏菲娅公主让使者传话“亲亲小甜心”韦小宝,想他向俄罗斯支援几名桥梁专家,原因是“公主殿下天天见到中国石桥,在桥上走来走去散步,就好像天天见到大人阁下(韦小宝)一般。”

出于苏菲娅公主的“初衷”,韦公送给了苏菲娅公主一个大箱子。“苏菲亚公主收到后打开箱子,竟是一座韦小宝的裸体石像,笑容可掬,栩栩如生。”

“这石像便藏于克里姆林宫中,后来彼得大帝发动政变,将苏菲亚公主驱逐出宫,连带将此石像击碎。唯有部份残躯为兵士携带出外,罗刹(俄罗斯)民间无知妇女向之膜拜求子,抚摸石像下体,据称大有灵验云。”

七位夫人没有多添子女,想来韦公是将一生福气,分为了两份。一份用在了那晚的丽春院,一份分给了俄罗斯民间膜拜求子的妇女。

4.

小说第四十六回,韦公离开“通吃岛”时

笑道“庄家已经离岛,这里不能再叫通吃岛了,咱们得改个名字才成。”施琅道“正是。大人请看改什么名字最好?”韦小宝想了想,说道“皇上曾派人来传旨,说周文王有姜太公钓鱼,汉光武有严子陵钓鱼,凡是圣明天子,必有个忠臣钓鱼。皇上派了我在这里钓鱼,咱们就叫它为‘钓鱼岛’吧。”

至于这钓鱼岛是否就是后世的钓鱼台岛,可惜史籍无从稽考。若能在岛上找得韦公的遗迹,当知在康熙初年,该岛即曾由国人长期居住,且曾派兵五百驻扎。

5.

韦公到台湾上任第一天,便以“请命费”为由,花差花差,轻轻松松的便贪污了一百万量银子。施琅(施世纶父亲)清廉,韦公腐败。,小说里却这样写道

虽然“施清韦贪”,百姓反觉这位韦大人和蔼可亲,宁可他镇守台湾,最好施琅永远不要回来。

上得天心,下感黎民,韦公做官的手段,同样也是细思极恐。

6.

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来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查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为御前侍卫,曾为韦小宝的部属,后被康熙派为苏州织造,又任江宁织造,命其长驻江南繁华之地,就近寻访韦小宝云。

很多读者喜欢拿《鹿鼎记》与《阿Q正传》作比较,其实在我看来,《鹿鼎记》效仿《红楼梦》的地方更多。然后读罢上文,方才知道若无韦公,世间当无《红楼梦》。

编辑于2019-12-30

其他网友观点

简单的说《鹿鼎记》中最“细思极恐”的细节是,在一个毫不不起眼的配角名字里面竟隐藏着一个尸横遍野的大案,一个几乎将浙西文人赶尽杀绝的血腥文字狱。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金盆洗手”之作,也是耗费了金老先生大量心血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金先生用工笔的手法细细地描绘出183个主要人物,并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为读者展现出一段博大的、隐秘的江湖传奇故事。这本“非武、非侠、非史、非传奇”的“四不像”作品中也隐藏了很多“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鹿鼎记》的开篇第一回中,金庸先生借江南名士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之口说出了轰动一时的“文字狱”大案—明史案。

下面土鳖君就给诸位看官盘一盘《鹿鼎记》中最隐秘的血腥历史。

壹丨茅十八,没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对书中人物名字的打磨是非常非常的用心的,他喜欢在将一个巨大的寓意暗暗地隐藏在人物的性命之中。

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慕容一族来自鲜卑东支,是南北朝时期北燕的皇族,“复”则代表着复国。所以,慕容复一名与他嘴里念念不忘的“光复大燕”是对应的。再比如阿朱和阿紫之名则来自《论语》中“恶紫之夺朱也”,暗喻着阿紫将取代姐姐阿朱成为大侠萧峰的身边之人,最终两人死在了一起。

茅十八是《鹿鼎记》中出场非常早的人物,这个五虎断门刀门下的江洋大盗,曾带着韦小宝闯入紫禁城,但被海大富的一片木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乍一看,茅十八这个名字就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样平白无奇,再一品又觉得此名也不过有点江湖,符合江洋大盗的身份。但如果细细想来,茅十八这三个字又是字字啼血,他的背后是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

贰丨《史概》,一本戳痛爱新觉罗神经的“明史”

朱国桢,明万历十八年进士,天启年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这位朱老先生是一位业余司马迁,曾写了一本名叫《史概》的明史著作。

到了顺治年间,老朱家家道中落,他的后人只能变卖家产,这本没有出版的《史概》就以一千两纹银的价格卖给了湖州南浔的大富豪庄家。

买书的是庄家的少爷庄廷鑨,据说这位富二代眼睛患有恶疾,早就双目失明。

诸位看官要知道,在我国的古代只要是身有残疾的人,都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的,就算学习再好也没个卵用。

所以,庄少爷一心想学“左丘失明”,也写一本像《国语》一样的皇皇巨著。但苦于文化水平达不到,只能买这样一本草稿。

在得到《史概》之后,庄廷鑨花重金请了20个门客,一同补齐了缺失的天启、崇祯和南明小朝廷的部分,便算是写成了。

自从清兵入关之后,在江南作下了不少血案。在当时,江南士林的“思明”情绪还是非常主流。所以庄廷鑨还是以“明朝遗老”的视角去补齐《史概》。在书中他仍然沿用了“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当作编年,仍然以明朝的官称“建州都督”称呼努尔哈赤,对爱新觉罗的祖先用“虏酋”的称呼,这在当时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这本史书写成不久,庄廷鑨就因病去世了。此后校勘、刻版、印刷、刊行的工作便由其父庄允城完成。

这位庄老爷子曾是明朝的贡生,清兵入关之后加入了反清复明知识分子团体—复社。,在“大逆不道”这一点上,庄氏父子二人颇有共鸣。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这本史书终于以《明史辑要》的名字发行,为了沽名钓誉,在书的序言里提到了茅元锡、吴之铭、陆圻、査继佐等江南名士的名字,声称他们也参与了这本书的刊校工作。对于这十八位老先生来说,简直就是天降大锅。

叁丨案发,血流成河

《明史辑要》出版之后,查继佐、陆圻、范骧三人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被莫名其妙地写进了“反书”之中,吓得三魂飞出去了两魂,这要是追究起来绝对是诛九族的大罪。于是,他们三人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赶紧去报案。

三人联名跑到浙江学政胡尚衡处举报,胡学政连忙让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去核查这件事。

赵君宋在办差时,庄允城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连忙托人找到赵君宋,给了一大笔银子蒙混过关。为了补救此事,庄允城费了很大力气收回之前所印的书稿,重新修改之后,又摆上了各大书摊。

后来,这件事又被吴之荣所揭发,这才掀起了弥天大案的序幕。

吴之荣是一位因贪腐而丢掉乌纱帽的知县。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记载,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吴之荣因贪墨4万两白银被浙江巡按牟云龙参劾,后被判了个“绞监候”。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吃了六年牢饭的吴之荣遇大赦出狱,一直在寻找起复的机会。

按照当时的规定,凡有军事行动、重大工程、国家庆典等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的时候,只要花点钱就能够买个官做。

为了快速募集到“买官”的资金,吴之荣便跑回自己当初的任所吴兴县一带,四处找富户化缘,由于有湖州推官李焕作保,富户们倒也乐得借钱给他。

唯有南浔的朱佑明和庄允城不惯吴之荣毛病,一毛钱都不出。

吴之荣确实是个睚眦必报的阴暗小人,在聚敛钱财的,他也一直在寻找打击报复的机会。

终于,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一本《明史辑要》的初稿摆上了他的案头。吴之荣简单翻看之后,便知道一石二鸟的机会来了。

庄允城出版“反书”这是忤逆之罪,满门抄斩是肯定跑不了的。如何给朱佑明也罗织一个罪名,这需要费一番脑子。

巧就巧在,朱佑明自己办了一件作死的事情。当时,朱佑明在自家园子里盖了一座楼阁,为了沽名钓誉,他托人买来一块“清美堂”的匾额。这块匾额正是变卖家产的朱家后人所买,而清美堂正是朱老相国的书斋名。

更巧的是,庄允城刻印的《明史辑要》中刻的也是清美堂出品。这不是要了亲命了吗。

搜集好了证据之后,吴之荣托人见到了驻防将军松魁,告发了此事,松魁将书转给了浙江巡抚朱昌祚,朱昌祚安排浙江学政胡尚衡彻查此事。但松魁帷幕中有位叫做程维藩的师爷,私下里将这事告诉了庄允城,老庄给了松魁、朱昌祚和胡尚衡各数千两银子,算是又摆平了此事。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登天的台阶,吴之荣怎么会善罢甘休?他又花重金搞来一本《明史辑要》的初稿,将里面违禁部分全部圈出后,直接呈给了刑部。

刑部看过之后不敢定夺,又呈给了当时的首辅大臣鳌拜。鳌中堂行动也算迅速,派刑部侍郎前往湖州彻查此事。事情已经捅上了天,就算庄允城再有钱也不好使了。

肆丨奇冤,上千人涉及其中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十月,庄允城被锁拿京城,死在了刑部的天牢之中。庄廷鑨被从棺材里挖出来,分了尸。

以清朝文字狱的风格,这绝对不算完。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月,钦差大臣来到湖州。凡是给这本书作序的、校阅的、刻版的、印刷的、卖书的、买书的、收藏的、名字莫名其妙地被列到书上的人,共计70余人统统被杀。其中,庄廷钺、李令皙、茅元铭、蒋麟征、张寯、韦元介、潘柽章、吴炎、吴之镕、吴之铭等十四人被凌迟。而范骧、查继佐、陆圻三人因为首告有功被无罪释放。

将军松魁和浙江巡抚朱昌祚革职查办,松魁的师爷程维藩因包庇罪犯被诛杀。浙江学政胡尚衡、松江提督梁化凤、守道张武烈等人以重金行贿得免。湖州原任知府陈永命畏罪自杀,棺材被运回杭州后,开棺分尸。他那在江宁当知县的弟弟被开刀问斩。归安县学新任训导王兆祯、推官李焕、湖州新任知府谭希闵等人皆被判处绞刑。

最冤的人应该是朱佑明,因为清美堂的招牌,被凌迟处死,三个儿子皆被问斩,百万家产全部充公。

,这些人的家人全部被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当奴隶。共计上千人。

而此案的始作俑者吴之荣,因功起复,做到了右佥都御史。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用文字带您领略中华之美。

其他网友观点

《鹿鼎记》这本书,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里面至少有两个段落,读完是十分让人生气的。

一个是在扬州,韦小宝迷奸阿珂、苏荃。

一个是在通吃岛,站在道德高点讽刺施琅。

扬州妓院,初看韦小宝抱七个人上床,还还没太在意,以为众目睽睽之下,他也只敢搂搂抱抱。但万万没想到,读到后面,韦小宝居然承认,他当晚强奸了其中的三个,并导致其中人两人怀孕。

我读到这里简直头皮发麻,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喜欢就去强奸啊,表白有什么用,追不到就艹,艹不到就下药”吗?关键是韦小宝还对此沾沾自喜,一点不以为意,甚至还觉得没睡到阿琪很可惜,这。。。。。也太让人恶心了吧。

他几个老婆的反应也很奇怪。,至此之后,鹿鼎记书中的女角色很明显失去了之前的光彩,完全沦为韦小宝的附庸。

联想到其他几本书的情节,金庸似乎很喜欢“某女讨厌某男→强奸→两人互相喜欢”这种桥段,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无论如何,我只想对强奸犯吐口水。

另一个桥段在通吃岛,施琅收复台湾后,封二等公,来通吃岛,拜见他的恩人韦小宝。

韦小宝忽然就变了个性格,挖空心思讽刺施琅,拐弯抹角地骂他是汉奸,骂了整整一章。期间各种引经据典,施琅气得,一度想和韦小宝同归于尽。

这一段真的有让我弃书的冲动。

施琅历史上是什么人不重要,但在这本书里面,韦小宝是最没资格说施琅是汉奸的人。施琅一家都让老郑屠了,投了清朝完全能够让人理解。而且他既然站队了,就一直站到底,为清廷尽职尽责。

韦小宝呢?前一秒还在口口声声讲义气,下一秒就杀兄弟多隆;归家三口行刺康熙,韦小宝拼了命地保护,导致行刺计划失败,三人全挂,没两年过去,康熙统一全国,韦小宝又觉得难受,觉得施琅收复台湾,所以是个大汉奸?有没有搞错?论汉奸谁比得过韦小宝?看看自己身上的官职再说好吗?

真是让人无语。。。

有人说鹿鼎记是金庸小说集大成者,其实我读完这本书,感觉是非常奇怪的。里面主要的历史角色,除了康熙,其他人的智商、政治能力几乎都为零,吴三桂、葛尔丹跟个小孩子一样,别人说啥他们信啥。

天地会、沐王府的人都愚不可及,全要仰仗韦小宝,沙皇女皇造反那段,更是扯到天上去了。而且韦小宝人物这一角色,只有在小说中期是比较立体的,前期,后期都很扭曲,前后完全连不起来,感觉根本不是一个人。

我能理解金庸试图创作一个打碎侠义精神世界的决心,书里面也确实做了很多反常规的处理,让人读完会心一笑。但这两段,真的是,三观歪的惊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