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

网络知识 2023-02-18 19:10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后来下场怎么?优质回答张柬之能够成为古代名相,就是因为他在八十岁高龄时,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动了“神龙政变”,推翻了古代上最著名的女皇武则天,重新光复了李唐江山。张柬之虽然在年轻时……

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后来下场怎么?

优质回答

张柬之能够成为古代名相,就是因为他在八十岁高龄时,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动了“神龙政变”,推翻了古代上最著名的女皇武则天,重新光复了李唐江山。

张柬之虽然在年轻时,就已经涉猎经史,才华横溢,还考中了进士。,张柬之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仕途,真的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他在太学生、清源县丞岗位上竟然一直做到了65岁的高龄。

如果放到现在,65岁,早该退休,回家领着退休工资,过清净日子了。但张柬之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正的是大器晚成之人。

张柬之65岁时,在武周朝廷的贤良科召试中以策问第一的成绩,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张柬之受到提拔,被授予了监察御史之职,成了京官。很快,又被授予凤阁舍人。凤阁是武周时期的机构名称,即中书省。

原来张柬之安安稳稳做官,成为宰相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再升升官,混个中书省的副职,然后告老还乡,颐养千年,或者老死于工作岗位之上,都是可能的。,张柬之却偏偏有个特点,就是坚持原则,敢于直谏。

张柬之曾上书武则天,直言反对皇室宗亲娶突厥首领的女儿和亲,得罪了武则天,被赶出了京城,就任合州、蜀州刺史。

而当时的朝廷,每年还会派五百士卒去姚州戍边。因为地险和瘴气,派去的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当地。姚州,大概就在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的地方。所以,张柬之又上书,用诸葛亮七擒孟获后,不留官、兵等为例,劝谏不要再派兵去了,纯粹是耗费财力,人力,却徒劳无功。结果,触了霉头,被武则天从刺史的位置给贬到了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板凳上去了。刺史如何说还是地方首长,这下直接成幕僚了。

这张柬之是越混越差了,那为何快到了八十岁时,竟然还做了宰相,最终还能发动“神龙政变”,成就如此辉煌的大业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他就是千古名相狄仁杰。

张柬之和狄仁杰有相似之处,两人年龄相仿,张柬之大狄仁杰5岁;而且两人都敢于直谏,都是从内心深处忠于李唐的。

狄仁杰在武则天选继承人时,就曾说服武则天立了唐中宗李显为皇太子。张柬之的执着,也让狄仁杰觉得,张柬之是他实现复兴李唐大业的最好人选。所以,在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贤能时,狄仁杰两次极力推荐了张柬之,把张柬之送上了宰相的位置。狄仁杰之后又推荐了姚崇、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等十余人。

因为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五人是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核心,而且均是由狄仁杰推荐的。所以,就有些史料说,“神龙政变”就是狄仁杰早已经谋划好,用来推翻武则天的。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狄仁杰实际上的想法可能略有不同。毕竟“神龙政变”发生在狄公去世五年之后,狄仁杰是无法预料这么长远,这么详细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狄仁杰所推荐之人,皆是忠于李唐的。狄仁杰推荐他们,就是想在自己死后,由这些人来保证在武则天去世后,中宗唐中宗李显可以顺利登基。只要中宗复位,那么光复李唐江山,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狄公的谋划,还是很深远靠谱的,至于如何做,就要靠张柬之等人的临场发挥了。

张柬之等人虽然位居朝廷大员之位,但在武则天病重之后,能够天天见到武则天的则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等人。而且,二张两人弄权,为了把持朝政,竟然害死了太子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李重润等人。这让张柬之等人觉得必须除掉张易之、张昌宗两人。除掉两人,必定会得罪武则天。所以,商议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逼宫武则天,迫使武则天退位,扶持时为太子的唐中宗李显复辟,则可万事大吉。

“神龙政变”成功了,武则天退位做了太上皇,被软禁宫中,唐中宗李显成功复辟了。张柬之等五位重要谋划大臣,也因功先被授予郡公,后又晋封为郡王,可以说是达到了唐朝异姓大臣的巅峰地位。

可是,“神龙政变”并不彻底,留了一个漏洞,,张柬之等五王最终都没有落下好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斩草除根”、“除恶勿尽”,武则天虽然因病,被软禁,失去了权势,,武氏家族还在。而且,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武氏家族的人相对而言,还是要比张柬之等人跟中宗唐中宗李显更亲近。再加上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因为跟随唐中宗李显不离不弃,深得唐中宗李显信任。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勾结韦后,深得唐中宗李显信任,“五王”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很快张柬之等人就遭到了武三思的构陷。武三思跟中宗打小报告,说“五王”诬陷韦后,用以中伤五人。中宗唐中宗李显并不是一个什么英明神武的君主,听信了武三思、韦后的谗言,下诏将“五王”区别流放。而张柬之先被贬到了老家襄州(现在的襄阳);后又被流放泷州(广东罗定),“忧愤卒,年八十二(虚岁)”。

张柬之辅佐中宗,重登大宝,最终却被中宗所猜疑,这让耿直的张柬之是无论怎么都无法接受的。所以,张柬之最终是在忧愁愤懑中去世的。好在他发动神龙政变的时候,已经80岁了,第二年去世,也算高寿了。最重要的是,通过神龙政变,张柬之走上了人生巅峰,让古代永远记住了他,这绝对值了!

其他网友观点

唐朝是一个名相辈出的朝代。由于唐朝采纳的是群相制,终唐一朝?包括武周时期共有300余位宰相。在这长长的宰相名单中,名相不胜枚举。“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的敢于直谏的魏征、举贤荐才、匡正则天的狄仁杰等宰相们都星光熠熠,被人们称为千古名相。

在武周朝,还有一位名相,他就神龙政变的主导者张柬之。他主导的神龙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登基。他在八十之际的这次壮举,被杜枚称为“手提社禝、上还中宗”。那么对大唐有中兴之功的功臣张柬之会迎来如何样的命运呢??

张柬之同狄仁杰一样,都是大器晚成之人。张柬之高中进士后,任清源县丞。直到永昌元年?689年才被招考录用为监察御史,当时张柬之已64岁了,按现在的政策早到了退休年龄了。后又经过多年的升迁才升至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

张柬之不畏龙颜,敢于直谏。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突厥默啜可汗趁契丹等反唐之际,便请求以其女与武则天之子和亲、悉归突厥降户为条件,表示为唐效力。武则天正值外忧内患,意欲以侄孙武延秀?武承嗣次子迎娶可汗之女为妃。张柬之认为从未有天子迎娶过异族女子,这是对王朝的侮辱,从而表示强烈反对。

触怒了武则天的张柬之被赶出了朝廷,被外放到地方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在狄仁杰和姚崇的推荐下,张柬之再度入朝,历任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成为宰相。

张柬之为相时,当时朝廷的政治格局是这样的。武则天已届晚年,精力倦怠,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日趋减弱。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却倚仗武则天的恩宠,干预朝政,飞扬跋扈,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由于张易之的挑拨离间,太子唐中宗李显还失去了一子一女和一婿。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邵王李重润与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武延基?武承嗣长子暗地议论张氏兄弟干政,被张易之在武则天面前煽风点火,搞得太子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痛骂。李重润、李仙蕙、武延基均被武则天赐死,在二张的蛊惑下,武则天对自己的子孙都痛下杀手,可见二张的存在对李氏宗室构成了多大的威胁,连太子唐中宗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兄妹都服软,上书武则天请求封张昌宗为王。

张氏兄弟不但离间太子唐中宗李显与母亲武则天之间的母子关系,还大肆陷害不依附于自己的朝廷重臣,造成武则天与朝臣之间的君臣关系紧张。

当时二张兄弟有意提拔自己的弟弟张昌期任雍州长史,但宰相魏元忠以张昌期能力不济加以反对,这可是把张氏兄弟得罪透了。于是张氏兄弟就构陷魏元忠和司礼丞高戬两人暗地称帝王垂老,应站队太子。张氏兄弟还拉来张说作证。

张氏兄弟的这招可是一石两鸟啊。要知道宰相魏元忠还是太子左庶子,是辅佐太子的官员,而司礼丞高戬还是太平公主的相好。张氏兄弟对魏元忠和高戬的诬陷一旦做实,不但去除了眼中钉,还间接打击了太子唐中宗李显和太平公主。

哪知,证人张说立场不够坚定,临场变卦。于是气急败坏的张氏兄弟指认魏元忠、高戬、张说三人共同谋反。武则天为了维护张氏兄弟的颜面,就把魏元忠三人赶出朝廷,魏元忠被贬为高要县尉,而张说和高戬被流放岭南。

张氏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作福作威,打击皇族,构陷重臣,造成武则天与李氏宗室、朝臣关系紧张,也使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的决定充满变数。铲除张氏兄弟势在必行。虽然倒张派也抓到了张氏兄弟贪污巨款的把柄,但由于有武则天这个强硬的靠山,张氏兄弟毫毛未伤,反而倒张派折了两位大将。宰相韦安石被下放到扬州,宰相唐休璟被贬到东北。看来通过正常的途径扳倒张氏兄弟是行不通的。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卧病中的武则天几乎跟外界断绝了联系,只有二张兄弟服侍,别人一概谢绝探视。当时鸾台侍郎崔玄暐认为这样不妥,上书武则天称让太子唐中宗李显与相王李旦服侍武则天,武则天却不以为然。

武则天病重,又与外界断绝联系,这让忠于李唐的朝臣和李唐宗室都惶恐不安。虽说此前武则天已立唐中宗李显为太子,但此时的武则天被二张兄弟控制,说不定二张兄弟又会鼓捣出什么幺蛾子。再说二张兄弟如果再与武氏兄弟联手,那局势更不堪设想。于是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右羽林将军敬晖、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大臣决定联合太子唐中宗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退位。

张柬之对这场政变进行了精心的部署。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兵变开始。张柬之兵分三路,他自己亲带一路指向玄武门;另一路则护送太子唐中宗李显前往玄武门;第三路由李旦、袁恕己等领兵控制外围局势。

政变将士冲进皇宫后,杀死了张氏兄弟。张柬之告知武则天,张氏兄弟谋反已被诛。随后,桓彦范请求武则天让位于太子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眼看大势已去,只得答应。

在这场政变中,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服诛,他们的三个弟弟也被杀死。其亲信也被李旦、袁恕己等抓捕,张氏兄弟的势力被彻底铲除。但此次政变也留有遗憾,那就是张柬之等人没有乘胜追击,除恶务尽,铲除武三思等武家势力。

在诛杀张氏兄弟后,洛阳长史薛季昶曾提醒敬晖借机铲除武三思,以除后患。敬晖也曾向张柬之提及此事,但张柬之认为铲除武三思一事留给皇上唐中宗李显做比较好,这样唐中宗李显借锄奸一事可以确立皇威。薛季昶听后感叹,日后不知会身死何地。薛季昶一语成谶,正是因为没有借机诛杀武三思,为日后政变五大功臣的惨死埋下了隐患。

政变的第三日,唐中宗李显在时隔二十二年之后再度登上皇位。参与政变的朝臣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敬晖、桓彦范都升官进爵,位列郡公。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区别被加封为“安国相王”和“镇国太平公主”。这些朝臣和宗室都是政变的功臣,此时都权势煊赫。这时中宗唐中宗李显为了加强皇权,壮大自己的力量,制衡这些功臣,就开始重用武三思等人。

唐中宗李显为笼络武三思,还曾亲自到访武府,对韦后和武三思的好事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并且还把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宗唐中宗李显睁眼说瞎话硬说武三思也是神龙政变的功臣,菜叶网,并赐给他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券。

武三思成了唐中宗李显的红人,他在朝中的势力迅速崛起。武三思的再度崛起引起张柬之等五大臣的高度警觉。张柬之等五大臣与武三思数度交锋,武三思在唐中宗李显面前数进谗言,指责张柬之等为权臣。在武三思的建议下,张柬之等五大臣由郡公升格为王,但被革除了宰相职务。五大臣没有了实职,成为手无寸权的人。

张柬之等被削除实权,明升暗降后,武三思为防五大臣东山再起,仍不罢手。张柬之等人先后被赶出京城,下放地方担任刺史,其中张柬之来到襄州担任刺史。

神龙二年?706年,中宗唐中宗李显的女婿王同皎愤恨武三思专权,意图除掉武三思。但由于宋之问、宋之逊兄弟俩的出卖,王同皎事泄被害。这桩案又被武三思利用,称张柬之等五大臣也参与其中,于是张柬之等人被前去王爵,流放偏远的岭南。

张柬之此时已届八十二岁高龄,他和六十七岁的崔玄暐经不起路途艰辛,在流放途中忧愤而死。这也正好逃过了随后武三思派来的御史大夫的毒手。而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三人死状甚惨。敬晖被凌迟处死;桓彦范被在竹槎上反复拖行,骨肉分离而不死,又被乱棒打死。而袁恕己被逼喝下野葛汁,毒发疼痛难忍,指甲抓地时全被磨尽,受尽折磨仍不能死,后又被打死。

在神龙政变中,张柬之等没有借机铲除武三思等武家势力,导致失势的武三思与韦后勾结再度崛起,打击张柬之等五大功臣,导致了五大功臣的惨死。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终不会缺席。乱政的武三思在神龙三年的景龙政变中,被太子李重俊杀死。睿宗李旦即位后,武三思又被掘墓暴尸。而张柬之等五大臣在李旦即位后,被平反昭雪,追复官爵。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他们又被配享中宗庙庭。

其他网友观点

张柬之老而弥坚,在八十岁高龄干了一件大事,发动了神龙政变,将81岁的武则天赶下台,使李唐得以恢复统治,懦弱的唐中宗唐中宗李显不仅喜欢戴绿帽子,还是个糊涂蛋,使得几位功臣都遭人陷害,落得个凄惨结局。

自从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几乎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们全部斩尽杀绝,李治共有8个儿子,其中四个是武则天所生,四个是李治和别的妃嫔所生,对于不是自己所出的皇子,长子李忠、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均遭到武则天迫害至死,而悼王李孝因为早亡的真相,才没有成为武则天迫害的对象。

武则天为了权力,为了夺取帝位,下令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逼二儿子李贤自杀。而两个儿子,一个唐中宗李显当了一个月的帝王就被武则天贬斥到房州,一个李旦在当了六年傀儡帝王后,被武则天拉下来软禁起来,而武则天终于是不再遮遮掩掩,坐上皇位成了中国古代上唯一的女帝王。

武则天虽然拼命的打压李唐,忠于李唐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只不过面对强势的武则天,这些人都只能等待着机会,武则天当了几年帝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则天身体状况自然也越来越差,面对选择武氏还是李氏做接班人,武则天思考了很久,问到大臣的时候,大臣们都纷纷劝告武则天将皇位传给儿子,问到狄仁杰的时候,狄仁杰劝道“姑侄和母子的关系,哪个更亲?如果立庐陵王唐中宗李显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常享宗庙,立武三思为太子,宗庙中就没有陛下这位姑母了。”

圣历三年(698年),武则天派人将庐陵王唐中宗李显接到京城,藏到宫中帘幕后,召狄仁杰等人前来,武则天带点恫吓的口气让他们再选择立谁为太子,狄仁杰并没有被吓住,依然坚持请立唐中宗李显为皇嗣,说到激动处是涕泪俱下,武则天也被感动的流下眼泪,然后将唐中宗李显推到狄仁杰面前,说道“还卿储君。”

这皇储是定下了,不过武则天并不愿意让出权力,继续维持着模糊的局面,这是因为武则天担心身后武家子弟的归宿,希望在她死后武氏势力能够牢牢的控制政局。

而另一方面,武则天欲望却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在她晚年依然对男色纵情享受,年轻且容貌俊美的张昌宗被太平公主进献给她,随后张昌宗的哥哥张易之也成了武则天的裙下之臣,这两人服侍的武则天极为舒服,而武则天给他们的回报是官职迅速蹿升,张氏兄弟得到武则天宠信,开始干涉朝政,逐渐势倾朝野!

不仅朝廷百官争相巴结,连武三思等武氏家人都抢着为张易之兄弟牵马执鞭,唐中宗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和妹妹永泰郡主只不过是在私底下抱怨了张氏兄弟两句,被张易之兄弟知道后,向武则天打小报告,武则天竟然下令杀死自己的亲孙子和亲孙女,连带永泰郡主的老公武延基也被下狱逼死。

张氏兄弟嚣张跋扈的行为引起了许多人不满,只不过有武则天在谁也奈何不了他们,不过也因为武则天对他们的宠信,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居住在洛阳宫中长生殿,武则天的两位男宠张氏兄弟陪侍左右,而太子唐中宗李显和宰相张柬之却难以近身,这使得朝臣们很是担忧,胆怯张氏兄弟会趁机发起篡夺帝国最高权力的阴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已是80高龄的张柬之毅然联合崔玄暐、敬晖、恒彦范、袁恕己等人,推举太子唐中宗李显发动政变,众人带着羽林军冲入宫中,正好遇上张易之兄弟,二话没说就将他们斩杀,随后带兵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武则天猛然惊起,问道“是哪位作乱?”

当听说张氏兄弟已经被杀,武则天盯着唐中宗李显说“这两人都已被杀了,你可以回东宫去了。”恒彦范怕唐中宗李显发怵,赶紧接话说“太子哪能再回东宫了,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李治)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杀逆贼,愿陛下传位给太子,以顺上天和下民的心愿。”

听到这席话,知道大势已去的武则天不再说话,在政变后第三天,武则天下诏传位给太子唐中宗李显,次日唐中宗李显即位,第二次坐上了皇位。

张柬之等人在政变后,四处搜捕张易之兄弟的党羽,张易之的三个弟弟全部处斩,其余同党都被逮捕下狱,当时有人提议将武三思等武氏家族也一并铲除,以免留有后患,张柬之却认为留着给唐中宗李显处置,这样可以给唐中宗唐中宗李显一个立威的机会,这却让几位功臣陷入了悲惨的结局。

唐中宗唐中宗李显被贬房州的时候,整天提心吊胆,和妃子韦氏相依为命,每当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唐中宗李显怕的就想自杀,这时候都是韦氏开解劝慰,唐中宗李显和韦氏感情非常深厚,唐中宗李显重新坐上皇位后,马上封韦氏为皇后,还让韦后参预朝政。

韦后也是个淫乱的主,和武三思通过上官婉儿牵线搞在了一起,而唐中宗李显为了制衡功臣,居然重用武氏族人,还将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对于武三思和韦后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政治上毫无当作,在生活上窝窝囊囊。

神龙政变后,张柬之五人都被封王,武三思得势后,勾结韦后对张柬之等人进行打压,先采纳明升暗降手段,削了他们的权,将他们外放,张柬之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不久又遭贬,流放到陇州,愤懑忧愁而死,时年八十二岁。而崔玄暐流放到岭南病死,敬晖、恒彦范、袁恕己都遭到杀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