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汉献帝的名单中,关羽为何排不进前五,他

网络知识 2023-02-18 19:10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上表汉献帝的名单中,关羽为何排不进前五,他前面都有谁?优质回答219年,刘备集团众人表奏汉献帝,以刘备为汉中王。大家都知道,无论古今,在这种联名上表中,排名是要分先后的。原则上地位越高的,排名越靠前。可是,声名遐迩的诸葛亮、关羽……

上表汉献帝的名单中,关羽为何排不进前五,他前面都有谁?

优质回答

219年,刘备集团众人表奏汉献帝,以刘备为汉中王。

大家都知道,无论古今,在这种联名上表中,排名是要分先后的。原则上地位越高的,排名越靠前。

可是,声名遐迩的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排名都不太靠前。

这是为什么呢?前面几位又是谁呢?

上表排名

219年,汉中之战后,众人推刘备为汉中王,上表献帝。

上表人为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西将军臣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其后,是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给献帝的正式表奏,排名是有先后的。

那么,这种先后的依据是什么呢?

为什么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排名不靠前呢?

为什么射援这种似乎没什么名气、功绩的人反而排在诸葛亮、关羽前面呢?

依据官职等级、名望为主

称汉中王之前,刘备,是以左将军、荆州牧、益州牧的名义行使权力的。

由于刘备是集团老大,,谁能在左将军府等体系担任要职,谁的实际权力、责任就越大,就表示自己越受重用。

比如诸葛亮的军师将军,就是刘备“原创”的。不过,由于署理左将军府事务,,其实权就是集团二把手。

不过,给汉帝的表奏,就要严格按照官职等级来排名了。

而这封表奏,基本上也是按照官职等级来排名的。

1、马超平西将军。

马超原本自己就是一镇诸侯,其名望、地位一直很高。

投靠刘备后,刘备迁其为平西将军。

平西将军,为四平将军之一,为重号将军,与刘备的左将军同为中二千石,只是排名在四方将军之后,但在杂牌将军之前。

在当时刘备集团中,就职位而言,马超都是当仁不让的二号人物。

2、许靖顶级名士、左将军长史、镇西将军。

许靖,在当时天下士人中的名望是极高的。

大家都听说过许邵,也就是许子将。

早年,曹操因为许邵的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之之奸雄”而高兴得不得了。

而许靖,是许邵的哥哥,两人当时齐名。

后来,刘璋特意邀请他来到益州,先后担任巴郡、广汉、蜀郡太守。

刘备入川后,他领左将军长史、镇西将军。

左将军长史,是将军府属官,千石的职务,级别也在其他众人之前。

,其镇西将军的职务,也为四镇将军之一。(蜀汉体系中,四镇将军级别很高,四征将军级别一般。比如,后来赵云由征南将军升为镇东将军)

所以,名望、官级,许靖都是当仁不让的靠前。

3、庞羲名士、左将军司马。

庞羲也是“老名士”了。

早在汉灵帝时期,庞羲就是朝廷任命的议郎,六百石的官职了。

其后,他又是刘焉的托孤重臣,在益州名望极高。

刘备入川后,他为左将军司马,与许靖同为千石官职。

4、射援名士、议曹从事、军议中郎将。

射援可能是其中知名度最低的了。

不过,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士。

当初,大名鼎鼎的皇莆嵩,就看中他的才能,将女儿嫁给了他。

此时,他是议曹从事、军议中郎将。

议曹从事,是州刺史的属官,分署州事,军议中郎将,是将军府属官。

军议中郎将为刘备“原创”,不知其级别,但议曹从事为六百石官职。

5、诸葛亮军师中郎将。

这位就不必多介绍了。

就实际权力而言,作为将军府的军师将军,此时的诸葛亮,已事实上成为二把手。

不过,在名士系统中,他的资历、名望都不如前面几位。而在官职系统中,他的级别也不占优势。

,他排名也就“屈居”第五了。

曹操、刘备称王不同之处

从曹操、刘备称王时,表奏“排名”也能看出二人不同之处。

在奏刘备为汉中王的表中,以名望、朝廷官级排名,称谓也先以朝廷官职相称,本府职务、爵位在后。

在奏曹操为魏王的表中,排名靠前的是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全部只以本府职务相称,后加上爵位。

看来,曹操、刘备两人的重点不同。

曹操,是汉室实际控制人,他称王的合法性,来源于汉帝诏书。

对他来说,最担心的是过分利用汉臣的影响,以造成“汉帝为其所挟”的不利影响。

刘备的汉中王,是大家自己“推举”的,曹操所控制的汉室不可能给予承认!

所以,刘备最担心的是推举人影响力不足,使其合法性不足。

二人诉求不同,方式自然也不同了。

调整

刘备称汉中王的过程中,要以名望、朝廷官职加强其影响力、合法性。

不过,在称王,乃至后面称帝后,他还是要按照实际能力、实际责任,给予诸葛亮、关羽等人相应的实际名分,以利于实际工作。

刘备为汉中王后,以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

而在后来劝刘备称帝时,集团文官的排名也发生了变化许靖、糜竺、诸葛亮位列前三。

而在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成为真正的二把手。

任用有名望的人来提高政权合法性,任用有才能的人提高政权的实际能力,刘备在二者关系拿捏上颇为讲究。

仁者用其仁,智者用其智,名者用其名,刘备用人,算是不拘一格吧。

其他网友观点

豹眼始终认为刘备是自立为汉中王,许多备粉不啻一鼻。正好借题主这个问题,扒一扒刘备自立汉中王这个事。

表举一事,一般是爵位高的、有话语权的人上个表,皇上点不点头,这事就成了。实质上就是地方诸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随意安排官吏而已。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孙坚率兵前来,与袁术相见。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此时,袁术是朝廷任命的后将军,在讨伐董卓的队伍中,级别最高,他有足够的资格表奏孙坚。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东郡大破于毒、白饶、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袁绍本就被董卓任命为渤海太守、赐爵邟乡侯,此时又鸠占鹊巢,代韩馥领冀州牧,也是有足够的资格表奏曹操的。

资格是一回事,关键是要有相应的军事实力,否则说话不好使。

刘备要想成为汉中王,就需要具备相当资格还得具备势力的人表奏才行。

王爵不同于一般的侯爵,就算在汉末非常时期,按照这个套路,等待有资格的人表奏是相当困难的,可以说完全没有可能。

有个人是有足够资格的,那就是魏王曹操,地球人都清楚,要想曹操表奏刘备为王,恐怕比登临火星还困难。

在此背景下,刘备就只能靠自己想辙了。

自立为王与黄袍加身不同,明面上还有个献帝存在,这个表章虽说也只是个套路,但起码表面文章要尽量做足。

汉中之战,刘备打得很惨,几乎是倾家荡产,已经没啥财力赏赐大家了。

刘备清楚、群臣也明白,想发财是没门了,唯一的方式就是加官进爵。发不出来钱,只能弄点名堂出来了。

君臣心知肚明,不谋而合,那就办吧。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

群下上表刘备为汉中王,这没啥可说的,时势所需,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表章的排名。

如果是黄袍加身,弄套黄衣服给刘备披上,这事就成了,但汉中王这个角色,明面上还需要跟汉献帝打个招呼哦,同不同意另说,起码要上个表章。

如何作好这个表章,咋跟献帝去说,里面学问就大了,做过文字工作的人,都清楚其中的门道,这比吃个饭派个座次难多了。

表章具体说的啥,暂且就不去说了,基本都是睁眼说瞎话的事,但这一百二十人的排名就很有学问。

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排在第一位,这没啥大问题,毕竟马超在雍凉地区影响很大,而且是朝廷赐爵的都亭侯。

刘备集团中,朝廷正式赐爵的只有三人刘备是宜城亭侯、关羽是汉寿亭侯,再就是马超的都亭侯。至于张飞那个新亭侯,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封张飞为宜都太守、新亭侯,恐怕曹操当时没有给他盖章吧,其说服力比不了前三位。

刘备把马超放在第一位,也是给老曹看看,马超宁愿舍弃父亲、兄弟也不愿意跟着你混,千里迢迢来投奔我,足以说明我刘玄德众望所归哦。

最起码先恶心一下老曹再说。

接下来,就该是二弟云长了,论地位、功劳还是交情,关羽不必说排在前五位,就算排在第一也没人敢不服,起码至少应该排在第二吧。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这个表章不清楚何人操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排序呢?不得不说操刀者是个人才,的确费了不少功夫

关二爷排不上第二,其他人也就别争了,那就看一下关羽之前这几位爷的来头吧。

排在第二位的是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

许靖在当时是有影响力的名士,许多人可能不清楚这位爷的道行。但说起他的堂弟许邵,大家就清楚了。

哥俩主持过“月旦评”,经常对天下名士评头品足,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许邵许大爷给封的。

玩政治就需要这些软实力,许靖正好被拿来做这个表面文章。

不过呢,虽说许靖在江湖上有些清名,但并不足以位居第二,豹眼看来,还是因为其左将军府长史的职位。

左将军是名副其实的重号将军,金印紫绶,位次上卿,可以开府办事。也就是可以自己征辟属吏,而这个长史就是左将军府最高的属官。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编的体制内的官员,得到朝廷认可的。

不管刘备封了多少杂号将军、中郎将,但按照朝廷的官制,都不在编,不是体制里的人。不管老板多么信任、倚重,但在桌面上影响力是不够的。

既然刘备还认献帝这个主,那就得遵从已有的规矩。

长史是朝廷认可的、名正言顺的官吏。作为群僚之首,领衔上表就很有说服力。

排位第三的是营司马庞羲

营司马也是左将军府的标配,名义上主管军事工作,排位第三也就在情理之中。

,这个庞羲虽没啥名气,但也非等闲之辈,是东州派系的首脑人物之一。

庞羲与益州牧刘焉家族是世交,深得刘焉、刘璋父子信任,而且是刘焉的托孤重臣。

刘璋时期,庞羲担任巴西太守,这个职位是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给张飞的,可见并不一般。其女儿还嫁给了刘璋的长子刘循。这么说,庞羲与刘璋是儿女亲家。

庞羲好义士,邓芝就慕名投奔。他手下兵强马壮,曾私下招募刚猛善战的賨人为部曲,一度遭到刘璋的怀疑,担心他要自立。

刘备得到益州之后,任命庞羲为营司马,地位仅次于许靖。这既是刘备平衡权力的结果,也是想利用庞羲在益州的影响力。

庞羲排位第三,像东土派的李严、吴懿等人也就不好说啥了。

排在第四位的是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

射援这个职务看上去复杂许多,是刘备专门为他设置的官职,跟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一个情况,并不是朝廷固有的工作岗位,也可以说是不在编。

不管刘备跟诸葛亮如何“犹如鱼得水”,但这个军师中郎将却不是朝廷体制内通行的官职,也就是拿不到桌面上的,是刘备私下授受的,其说服力就大打折扣。

不过,射援也是个不一般的人物。其先祖本姓谢,后被赐姓射,世居长安京畿,少有名气。为此,太尉皇甫嵩将女人许配于他,其家族在京畿地区很有影响力。

射援的兄长射坚原本在朝廷为官,因为三辅地区发生饥乱,兄弟二人一起入蜀,投靠了刘璋。

射援是刘璋旧党中三辅势力的代表人物,刘备以此来笼络人心,安抚益州刘璋旧部。

排在第五位的就是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至于诸葛亮排名第五,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就交情而言,比不了关羽、张飞;就私情而言,比不了糜竺、糜芳兄弟等金主;就进入益州之后的影响力而言,比不了法正、李严等人。

就刘备占据成都后的封赏而言,诸葛亮与法正、关羽、张飞同为一等。这不仅仅是论功行赏,也代表了他们在刘备集团的真实地位。

豹眼认为,诸葛亮这个排名也是经过权衡之后的结果。他能排在关羽之前、在马超、许靖、庞羲、射援之后,也说明了诸葛亮与刘备的亲疏关系要在关张二兄弟之后、而在马超等人之前。起码明面上是如此,毕竟诸葛亮是刘备入川前的资历,但出山在关张之后。

,刘备这个汉中王的表章排位,是经过全面权衡之后的结果。

从中看出,基本有几个原则第一,既然要上表,就是遵从汉室的规矩;既然遵守汉室的规矩,那就按照体制来办。

第二,既然按照体制来办,那就把亲疏关系放在后边。越是亲近,排名越后。

如果把关羽、张飞、诸葛亮排在前面,马超、法正等人排后面,看上去就是刘备自己一般人在搞事;把马超等人排在前面,而刘备最信赖的人在后面,就说明刘备众望所归,五湖四海的精英聚集在一起,为匡扶汉室这一大义而做出的非常选择。

这样看起来就高大上多了哈。

第三,政治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势力。

这一点非常复杂,刘备小集团,但却来自许多不同的势力派系。比如马超等投降归顺派、益州本土派、东州派、京畿移民派系、荆州派系、徐州金主派系、一同起事的元老派系等等。

每一派系都有为首的人物,安排好了首脑人物,也就基本控制了这些派系。

,这个排位是各派势力斗争的结果,考虑到表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就把亲疏关系放在了一边。

这就是政治,一切以利益为主导而不是以感情用事,整个就是一个套路而已,既是各人地位的体现,但又根本代表不了每个人在刘备集团的真实地位。

几句题外话

虽是表面文章,但毕竟汉中王这事,刘备是要假戏真做的。

群臣也清楚,不管这一百二十人如何排名,都不具备足够的法理性,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其实,诸位爷也没打算曹操、献帝同意批准,就是给他们打个招呼而已,起码说明他们还把献帝放在眼里。

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群臣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么做是不太符合规矩,但为了讨除奸贼,让献帝您老人家活得体面些,就顾不了那么多了。等到除掉了曹操,恢复了您的权利,我等就负荆请罪,等候您的发落,虽死无恨。

这一句很关键,我们决定就这么干了,爱咋地咋地吧。

先主传遂于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

随即就在沔阳设了个土台子,给刘备戴上王冠,这就齐活了。

其实,就当时的情势,也并非一边倒的支持刘备自立汉中王。

据《零陵先贤传》记载

【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刘备要自立汉中王,曹操肯定不干,但中原地区许多人却还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江湖上都在传说刘备是如何的仁德,也希望看到一个新气象。

这也是群臣上表排名大费心思的缘由之一,那就是给天下人看的,忽悠一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蹭蹭热度,赚点流量。

刘备授意群臣做做样子也就算了,可刘备是想假戏真做。这时候,刘巴、雍茂就站出来,持不同意见,反对刘备这么做。

刘备不高兴了,找了个理由就把雍茂给杀了。如此一来,天下人就清楚刘备想干嘛,也就没有人再来投奔刘备。

零陵先贤传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先主称尊号,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

刘巴看事不好,赶紧掉头转向,在之后,刘备由汉中王进尊号为帝时,所有的手续,都是刘巴一手操办的。

说到刘巴、雍茂,就不得不再提到一个人费诗。

《三国志·费诗传》记载

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

在刘备自立汉中王时,并没有记载费诗出面反对,但刘备称帝时,费诗上疏劝谏,说刘备不要学曹操父子,逼主篡位。

由此,费诗得罪了刘备,被贬为永昌从事。

从刘备自立后,派遣州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者,向荆州关羽通报情况来看,费诗不太可能反对刘备自立汉中王。

本来关羽对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有意见,再派一个反对他自立的人前往,岂不是自找难看哦?!

如果费诗跟法正一样,本是受刘璋之命邀请刘备入川,却鼓动刘备图谋益州。费诗到了荆州,如果鼓动关羽也自立,岂不很尴尬哦?

关羽表示“不愿与老兵卒为伍”,尽管经过费诗一番口舌欣然接受,但也看出几个问题

第一,上表献帝,关羽排位第六,是否有些情绪呢?关公可就好这口哦,不给面子哪行呢?把马超、诸葛亮排在前面也就罢了,居然排在了许靖、庞羲、射援之后,情何以堪?

黄忠排在他之后都不干,许靖等人排在他前面,他能干吗?咋就不见关二爷言语呢?

第二,你私自就把二爷的大名给挂上了,你派人问过二爷同不同意了吗?

你整天忽悠我们要匡扶汉室,二爷可是读过《春秋》的,你这么做符合春秋大义吗?

你还别不信,豹眼就认为,关羽之所以冒然发动襄樊之战,就是因为二爷不同意刘备自立汉中王。

这事之前说过多次,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一点,群臣上表,那就是个表面文章,不代表刘备集团每个人的真实地位,都是政治的需要。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的配合。

再说一点,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加官进爵,但诸葛亮还是他的军师中郎将。

先主传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

刘备称帝,太傅许靖领衔上言,但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一般情况是,不设丞相,而由司徒掌管丞相之事。设了丞相,又弄了个司徒,其实就是个虚职,借借许靖的虚名而已。

这一点,也说明了群臣上表刘备为汉中王的奏章排位其中的猫腻,一切都是套路而已。

刘备真正亲近的人是糜竺,那不仅是刘备的金主,更是刘备的大舅子。刘备入川后,地位最高的就是糜竺。但刘备自立汉中王时,糜竺跟赵云一样,并没有看到在列名的十一人之中。

但刘备称帝时,糜竺却位列上表第二,这也说明了刘备自立汉中王的表章排位,越是亲密,排位越是靠后。

可见,刘备是江湖老手。不过杀了雍茂,恐怕是失算了。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在请求汉献帝封刘备为汉中王的表章中,关羽确实排名只有第六,他的实际地位在刘备集团中可以算第三。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取得汉中之战胜利以后,刘备已经占据了益州和荆州大部,实力大增。考虑到此时曹操已经被封为魏王,为了扩大声势,和曹操抗衡,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共一百二十人一起上表献帝,请求任命刘备为汉中王。

在这个表章上,排名第一的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接下来是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许靖,第三是营司马庞羲,第四是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第五是军师将军诸葛亮,第六才是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

这个排名,是按照官职、地位高低而排。越是在前面的,官职和地位就越高。而在关羽前面的五个人中,诸葛亮是刘备倚重的干臣,自然地位很高,其他四人地位高于关羽是有特殊原因

马超

马超排在第一,是因为他原本和刘备一样,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占据凉州,和曹操抗衡,一度还打得曹操狼狈不堪。只是马超战败,才去汉中投奔了张鲁。此后因为张鲁不容于他,马超又改投了刘备,所以他的地位本来就有些超然。

马超对刘备来说,就如当年刘备去投曹操一样,是用来树立自己厚待天下群雄形象的一个榜样,授予高位也就不奇怪了。

许靖

许靖同样不简单,他很早就和自己堂弟许邵一同成名,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之一。董卓专权时,任命周毖为吏部尚书,让他选举贤能时,也特意让许靖一同参与,可见他名气之大。

后来许靖辗转依附豫州刺史孔伷、扬州刺史陈祎、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交阯太守士燮等人,这些人也对他都是非常礼遇。益州牧刘璋也是仰慕许靖的名望,才特意派人去交州请他入川。

所以虽然开始刘备有些看不起许靖,同样认为许靖只有虚名但没有实际才能的法正却劝他许靖尽管只要虚名,已经名满天下,要对他敬重以待,做出招纳贤才的榜样。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庞羲

名气虽然没有马超、许靖那么大,不过他是刘璋父亲刘焉的部属,曾经和赵韪一起辅佐刘璋即位,在东州集团里也是属于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刘焉、刘璋父子统治益州多依赖东州集团,东州集团在益州影响力颇大。刘备夺取益州以后,自然也需要借重东州集团的力量帮助自己巩固对益州的占领,所以对其人员也是极力拉拢。

这种情况下,刘备自然需要对庞羲格外重用,名列第三也就不奇怪了。

射援

射援同样自小就有名气,太尉皇甫嵩因为赏识他的才能,把女儿嫁给了射援。显然他也是一个名士,而且也是东州集团中的一员,刘备为了拉拢他,会授予高位。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刘备授予马超、许靖、庞羲、射援高位既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忠于自己,只是政治需要才如此。所以尽管马超等人地位很高,不过实权却不大。

比如说《三国志》记载马超在益州“羁旅归国,常怀危惧”,日子都过得战战兢兢。而关羽却是坐镇荆州,手握重兵的地方大员,两人的实际权力根本无法相比。而庞羲、射援等人在刘备巩固了益州的统治以后,也逐步销声匿迹。

表章上关羽虽然排名第六,不过论实权,他仅次于诸葛亮而已,足以排第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