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写出爆款的重阳节好文案?(重阳节敬老

网络知识 2023-02-18 15:35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时隔一年,“看一看”总算有了要发大招的迹象。去年5月,“看一看”借微信实验室初次露面便引发业界关注,并被拿来对标今日头条,但之后却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它。去年10月,微信订阅号将改造成信息流的消息传出时,“看一看”的……

时隔一年,“看一看”总算有了要发大招的迹象。

去年5月,“看一看”借微信实验室初次露面便引发业界关注,并被拿来对标今日头条,但之后却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它。去年10月,微信订阅号将改造成信息流的消息传出时,“看一看”的身份还是一个躺枪对象“自从看一看引入后就感觉微信变了,没想到还要改信息流”。

直到不久前,张小龙在最近一次微信内部产品交流会上的发言流出,透露出关于“看一看”的新讯息

“看一看不应该做成另一个今日头条,过去的一年是打基础的阶段,18年才是真正面临压力的时候,看一看的产品开发和迭代的节奏会加快。“

张小龙说,“看一看”应该具有微信特色,应该把腾讯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对于社交关系链的使用。

张小龙所说的压力是什么?一年的时间,“看一看”究竟走到哪一步了?

一、“看一看”能看到什么?

“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微信最初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可以浏览热点资讯,好友关注的资讯,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那么现在的“看一看”呢?按标签来看,主要有这几类内容

1.“已关注”即微信用户订阅关注公号所推送的内容。

2.“朋友都在看”即微信用户的好友阅读较多的公号推文。

3.“本地资讯”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标签的内容分发,此前还出现过类似“广州市民都在读”这样的标签。

4.“互联网精英在读”、“电影爱好者在读”等基于用户兴趣标签的内容分发,但应该还在小范围内测。

5.“热门话题”基于话题热度等进行专题式内容打包分发。

6.“朋友圈热点”聚焦朋友圈维度的热点内容,但又不局限于个人朋友圈(例如榜哥榜妹更容易看到互联网相关的内容)

7.未加标签的内容目前并没有看出什么明显的规律,而且是推荐精准度较差的一类。

8.视频内容,近期刚推出。

除了这些分类,目前“看一看”所有内容均有一个供用户反馈的按钮,用户可以直接“屏蔽此来源”,也可以反馈不喜欢该内容的原因重复/过时、内容太差、不感兴趣,以及“不看xx”等等。

比如,在一篇题为《做广告,看不懂00后的聊天方式你就输了!》的文章下,不喜欢的原因可以是“不看聊天”,或“不看00后”。

通过用户反馈来改进内容推荐方式,这已经是算法驱动的内容产品的标准做法。这些“不喜欢原因”反馈,势必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以后会在“看一看”看到什么以及不看到什么。

为了得到相对客观的使用体验,我们将常用个人微信与新注册微信的“看一看”进行比较,发现新注册的个人微信推荐的内容水平比较低,也是各类猎奇段子、标题党、震惊小视频满屏飞。而订阅更多公众号、阅读使用更频繁的微信号,“看一看”的推荐就精准得多。

左新注册微信号;右常用微信号

这也是微信介入流量分发的优势,虽然头条在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上先微信一步,但迄今为止,微信仍然是中国互联网最有活力的内容蓄水池,掌握着最为丰富多元的用户数据,并了解用户的社交和阅读习惯,很早就实现了千人千面。

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增加,标签的细化,推荐的内容也会跟紧调整。无论“看一看”看上去多么像今日头条,但对用户来说可能会比后者更“可控”,更有效率。

2、变化中的“看一看”

“看一看”其实一直在稳步改进,上文提到的标签细化就是其中一点,还有一些显著变化

1.2017年6月,微信“看一看”新增“热点话题”的标签和功能。

直至目前,这也是“看一看”图文内容中唯一呈现阅读人数的标签(部分视频也会显示播放次数),打开后的呈现形式类似门户网站的专题。

2.2017年6月,“看一看”增设“要闻”,并提供更多站外信息。

“要闻”标签基本为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此前,用户刷新“看一看”后要闻会居于“刚刚看到这里”的首位,目前无论怎么刷,要闻都稳居页面顶端。

“看一看”页面提供了更多站外信息也值得一提,比如新浪网新闻频道的资讯。

3.2017年10月,微信关闭搜索功能内的“看一看”(原朋友圈热文)入口。

原朋友圈热文与“看一看”完全融为一体,朋友圈热文实验性的使命也告一段落了。

4.最近几个月的变动可能更为引人瞩目,主要有公众号后台图文阅读数据新增“看一看”部分(此前,“看一看”数据都被归类在“其他”);开放短视频内容。

身边不少同行表示,自从后台图文阅读数据显示“看一看”的来源,才发现原来有些文章的“看一看”占比这么高。

几个“看一看”占比较高的案例,黄色部分代表“看一看”阅读来源

目前我接触到“看一看”占比最高的达到82.55%,不过这位运营者介绍,虽然“看一看”的比例增加了,阅读量似乎跟之前波动不大。

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清晰,但这并不影响新媒体从业者涌起对这一产品的研究热情。

如果自己的文章能被看一看选中,想必多少会扭转公众号打开率、阅读数下降等不利局面。毕竟,这也是“看一看”去年推出时就被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新榜也曾对此做过分析(在今天仍具备一定参考价值,可以了解一下公号推文如何才能出现在“看一看”)。当时文中提出一条破解之道

微信公众号需要长期坚持、专注专业地在垂直细分领域,创作与公号定位相符、值得用户沉迷阅读并乐于分享的优质深度内容。

“看一看”最早推出时,官方也对其内容来源和选取标准进行过解释用户通过使用这两个功能获得的信息都来自微信,比如公众号的文章、朋友圈被公开转发的文章等。这里综合考虑了信息的时效性、内容的原创及质量、用户体验等因素进行输出。

这些都符合微信一贯的产品设计理念。而对于向来重视后台数据的运营者来说,“看一看”阅读来源的开放,势必会反过来促使我们对内容进行调整,创作出更多微信希望看到的优质内容。

是短视频内容的开放。据观察,目前打开刷新“看一看”,都会收到至少一条短视频推荐。点击进入视频,通过下拉操作就可以不停地看到更多视频。视频内容大多来自腾讯视频以及各种视频公众号。

其中,很多视频下方都带有具体的标签,点击标签进入相关页面,会呈现同一个话题的视频流,同样可以通过下拉一直刷下去。

日前,榜妹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微信和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原企鹅号)的内容近期有望全面打通,像天天快报微视上的视频内容,将出现在微信“看一看”页面;而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也有望一键分发到腾讯旗下的各大内容平台。

打通如果实现,“看一看”的内容总量将有很大提升,而且或许会成为腾讯微视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推手。

3、“看一看”与小号的春天

2018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公开表示微信订阅号不会做信息流,只会逐步改善阅读效率和体验。

“订阅号只是大家订阅的一个集合,我们应该去改善一个用户对于订阅的所有东西的阅读效率,对用户订阅的东西怎么样才能找到它,找到重点。”

理念决定细节,这一年“看一看”的种种变化,无一不是在朝着改善阅读效率的方向前进。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订阅号和朋友圈都已经无法满足我们高效率的阅读需求。

一定程度上来说,微信对“看一看”的倾斜,是在帮用户重新找回对微信内容阅读的信心。当订阅号和朋友圈开始令人疲倦,需要有人为我们拨开迷雾,重新整理思路。(“看一看”就是学霸张小龙在给我们划重点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看一看”重内容而非账号的呈现方式,加上与微信阅读数据的打通,或许更有机会让来自小号的优质内容摆脱束缚,得到逆袭式的曝光,刷新微信的“去中心化”理念。小号的春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看一看”在内容和商业方面的想象还不止于此。

离开了微信实验室的襁褓,“看一看”的内容总量和分发机制都在不断调整,想必日后还会越来越成熟。虽然目前入口还比较深,但不排除其他可能

未来“看一看”或许可以走出微信的襁褓,成为一款独立的内容资讯App,取代天天快报App的地位,扛起腾讯在算法分发信息流内容产品之战中的大旗。,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文作者@新榜由(靠谱运营)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广告投放平台龙游游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