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学私域凭啥能在90天里裂变出8000万人的流

网络知识 2023-02-18 15:33www.1681989.comseo网站推广

01做了3个月互联网医疗运营,我意识到流量就是财富来到上海,第一步是要活下来。凭着仅有的一张医学文凭,我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得到了一份跟医学相关的运营工作。那一年(2015年),刚刚上线的拼多多、滴滴们开始崭露头角,获巨额资本加……

01

做了3个月互联网医疗运营,我意识到流量就是财富

来到上海,第一步是要活下来。

凭着仅有的一张医学文凭,我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得到了一份跟医学相关的运营工作。那一年(2015年),刚刚上线的拼多多、滴滴们开始崭露头角,获巨额资本加持的美团、饿了么们,疯狂地烧钱圈着流量。

当时,互联网医疗同样被资本热捧,公司估值一路看涨,不过我入职仅3个月就提出了离职,对我来说,在大平台做螺丝钉带来的个人成长实在是太慢了。

不过,工作的耳濡目染,让我这个医学生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虽然只是个月薪5K的运营,但我已经隐约意识到,在互联网圈,流量就是财富。

所以,我对第二份工作的要求很简单,我要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而且我要接触流量。奔着这个目标,我选择了一家专注微信流量的创业公司。回过头来想,我很庆幸当初的选择,因为选对赛道有时候真的比后天努力还要重要。

02

小白初入私域,怎样快速上手10000个母婴群的运营?

我入职的第二家公司,也是我个人创业前的一家公司,是一家初创企业,专注做微信生态流量。创始人做咨询出身,服务大量头部母婴品牌,所以我们初期一直聚焦做母婴微信流量。2015年底,公司开辟了一批线下吸粉渠道,可以精准对接到孕期宝妈人群。

如何快速用社群接住这些宝贵的母婴新客?又如何批量管好1万个母婴群?这是作为小白的我,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当年业内没有案例可以参考,我只能边学、边做、边错、边改,如果你也正在做社群业务的探索,我的这7点经验和2点误区,应该对你有些帮助。

1.找到并放大用户共性,帮Ta找到留下来的理由

社群是什么?是一群具有共性的人组成的圈子。通过共性聚集的一群人产生对话沟通是非常自然的一种行为,而共性程度的深浅会影响社群的生命周期、活跃度、价值。

冷启动阶段,因为量不大,所以我试过一股脑把不同城市、各个渠道的宝妈拉入同个社群,发现效果很一般。发言的人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不说,时间一久,要么有人觉得太打扰,选择了退群,要么相熟的几个人私下拉了小群,慢慢群就死了,相信这也是很多运营在建群初期会面临的一个通病。

那问题的源头出在哪呢?分析数据时,我们发现,用户在大群中发生高频互动的对象,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人,而且一般都是跟自己共性更强的用户。比如她们都来自同个引流渠道、宝宝处在同个月龄段或者年龄跟自己相仿。这些人也更容易抱小团,集体沉默或流失。

那如果让这些爱抱小团的人,身边充满了跟他们一样的宝妈,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基于这个洞察,我们马上调整策略,在宝妈们进群前,我们先通过调研问卷获得宝妈精准信息,后台基于宝妈填写的月龄段(每3个月一个月龄段,如怀孕1-3个月,产后1-3个月)推送群活码,将来自同个渠道的宝妈,进一步按月龄段精准分流,这其实就是最早的标签化运营思维。

如此一来,社群中的宝妈,来自同个城市,同个渠道,年纪相仿,宝宝还同龄,不仅有聊不完的话题,还有可能发展成线下好友,拼团购买育儿产品……留在社群的理由可以列举出不下10个。

2.三个动作,让新人在群里迅速找到归属感

新人入群后,要迅速通过发送欢迎语、要求修改昵称、澄清群规则三个步骤,第一时间告诉她,社群能给她带来什么价值,,也要让群员快速了解新人基础信息,方便后续交流及连接。

,这3个动作也不是见人进群就发。前期,我们就曾试过因为发送频次过多,导致部分宝妈退群的情况。我们见状也是马上调整策略,在进群高峰期,会根据进群人数来调整发布频次,延长至15-30分钟做一次告知,退群的问题马上得到很好的改善。

还有1个细节值得注意,群主在建群时,要提前以地域名、月龄段等关键信息,做好群命名(量大要提前拟好命名规则),方便新人在入群时,第一时间清楚社群用户结构,强化信任。

3.控制社群人数和入群时间,卡准社群生死线

社群测试阶段,我们发现,同个渠道、同期建立、相同月龄段的2个宝妈群,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流失率。经过数据比对,我们才了解到,社群人数规模跟群活跃率存在着很微妙的关系。

单群从150人到350人是陌生人母婴社群的最优规模,这代表着最高的群活跃度、内容打开率和活动参与率,以及最低的退群率。而且我们观察到,当社群人数超过150人时,几乎100%会自动出现多个活跃用户(或社群意见领袖),刺激社群内的发言讨论和互动。

,社群达到150人这个关键规模的速度非常重要。招募周期一旦超过4周,早期进入的用户会因为对社群价值产生怀疑,选择大量退群。

4.做好社群角色分工,避免建群就变死群

我们几乎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服装店老板建了个客户微信群,老板每天定点在群里发布穿搭技巧、发商品链接、优惠券,群里就是没人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死群。

老板的思路其实很清晰,先给客户创造价值强化信任,再抛出钩子、卖货变现。但他没想清楚的是,如果这些工作从头到尾都由一个角色来完成,就变成了王婆卖瓜。

换个角度看,如果小红书大V发了试穿测评,你会不会买?可能有点心动。如果评论区有用户下单了,还赞不绝口呢?准备下单。如果这时候商家刚好出了个限时折扣呢?买买买。

其实,社群管理员就相当于这里的KOL,但当KOL有了明显的商家属性(比如社群用了商家或者品牌命名、或者管理员直接用品牌名),浓浓的广告味儿就会第一时间抢占用户的心智,很明显,这样的“广告群”一上来就不受人待见(,品牌力特别强的除外)。

在测试阶段,我们的母婴群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想清楚上面的逻辑后,我们对社群里的角色分工做了调整,我们设置了“班长”、“水军”、“小助手”、“KOC”4类角色。

班长是管理员,也是一位宝妈,她会主动在群里分享育儿经,也会热心回答其他妈妈的问题,在她的朋友圈里,会有各种育儿经验分享,最重要的是,班长使用过的不错的产品,体验过的不错的福利,也会积极地分享给身边的妈妈。

水军不用过多解释,主要用于前期社群氛围的活跃和响应。小助手作为班长的副手,主要负责社群的流程化管理和规则管理。

前面我们提到过,当群规模超过150人时,群内一定会有多个活跃用户(KOC),这些关键节点用户,不管在增强群粘性还是后续的用户裂变中,都会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发掘KOC呢?我们在群里搭配设计了一套积分系统,积极响应班长的指令、或者协助班长答疑,都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奖励,积分积累至一定值,可以兑换相应的福利。在积分的激励下,不仅班长在群内的好感度得到提升,我们的社群还很快进入了一种“用户主动服务用户”的高级形态,社群黏度大大提升。

这样的角色分工,有几点好处

(1)提高班长的管理效率,很多时候维护好几个关键的KOC即可;

(2)班长的角色可以大大降低宝妈的戒备心,是后期品牌变现的关键节点;

(3)KOC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连接增多,社群粘性大大增强。

建立信任之后,班长的变现才能水到渠成

5.合理规划社群内容,避免对用户过度“压榨”

很多人都知道,社群运营要“干湿结合”,既要有干货知识,让用户获得留在社群中的价值感,又要有“湿货”,完成变现目标。

6.拆解团队能力模型,批量复制团队

摸清楚了前面5点,一个社群从建立到运营、变现的链路已经跑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批量化复制、快速起量。

这个环节有三点非常非常关键

(1)线下引流人员的培训;线下引流人员跟用户的第一次交流,决定了用户对社群的初始印象,做好对引流人员的观念培训之余,还要给到标准化的引流和应急话术文案。

(2)设计成熟的激励机制;引流人员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引流的效率,而班长的激励机制,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群的变现效率。

(3)拆解岗位能力结构,快速招聘铺人;社群角色和需要投放的内容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按照各角色的定位,拆解其对应的能力结构,比如班长最好是生过宝宝、而且做过客服的女性,比如群内干货海报的设计师,需要招擅长可爱插画风格的等等。

7.及时复盘,用数据不断优化运营思路

对私域操盘手而言,MVP(跑测试)思维和数据化思维必不可少。MVP思维可以在项目快速起量、上规模前,及时发现问题,尤其是结构性问题;数据化思维则可以让你快速透过数据,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善用数据真的帮我在社群运营中少走了很多弯路,除了前面提到的一堆例子,我还有2个母婴群的关键数据跟大家分享

(1)班长的会话量占比对社群活跃度有明显影响,群活跃度随班长周会话量占比增加而缓慢上升;班长周会话量占比达到5%时,社群活跃度能达到最理想的水平。

(2)我们通过群数据发现,产前宝妈群活跃高峰一般集中出现在11-12点,16-17点和20-21点;产后群活跃高峰一般出现在11-12点、13-15点、16-17点以及21点-23点。我们基于此,制定出了班长的社群内容投放节奏。

除了以上经验,还有不得不提的2个误区

误区1有了工具辅助,我的社群可以轻松做到上百万人

工具市面上有很多,确实能给运营者提效,但现阶段,大家知道工具能替代的仍是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工具带来的最大价值,反而是数据层面的,比如帮运营者跟踪裂变链路、追踪引流渠道、快速制作营销素材等等。

那些宣称只靠几个人的团队,就精细服务了上百万私域用户的,要么是瞎扯淡,要么是工具商的引流套话。实际上,在微信群这个人际关系的社交场,你的预算多少,你能请到多少人(客服),才决定了你的运营负荷边界在哪里,决定了你的运营可以做到多精细。

这么说吧,一家纯靠微信1对1私聊,进行销售转化的美护品牌,销售客服招个上千人一点都不夸张,老板每月员工薪资支出就是大几百上千万。而根据我多年的品牌服务经验,批量化的社群管理,客服数和用户数占比达到110000,已经是一个极限值,以单群平均200人计,一个客服最多也就招呼50个群。

如此换算,维系100万用户,至少100位客服,加上客服的轮班、休息,保守也要150个客服,这150个客服的单月人力成本就不下50万人民币。

误区2我们销售部(市场部)想尝试做一下私域

公域流量红利已过,我建议所有的大中小企业、个体户都要布局私域,但私域不是老板命令某个部门员工或者助手去尝试一下就能搞定的业务,而是实打实的一把手工程。

为啥?我在误区1中提到的预算问题是一方面(小公司做私域初期不投入预算,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对于母婴这种涉及到品牌方、连锁KA店、经销商的传统零售行业而言,如何协调人手,让本来人手就吃紧的线下门店,调拨人力来支持一个结果未知的项目,是一个销售总监协调不来的;,私域变现还触及到了与传统渠道的利益分割问题,比如私域回流电商渠道产生的销售,是私域导购的业绩,还是电商部门的业绩?这也不是一个渠道部老大,就可以拍板的。

社群运营涉及到的内容面太广了,比如不同体量的社群该怎么选择合适的工具、管理员的朋友圈人设怎么打造、社群如何高效变现等等细节,篇幅关系,我就不在这跟大家展开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我私下交流(DanianLee3637),后续我也会通过案例跟大家详细拆解。

03

没有供应链、没有卖过货,我是如何起盘千万级社交电商的?

作为私域新手,我在1万个母婴社群的运营中,边做、边错、边优化,积累到了宝贵经验的,我也学会了用结构化的思维,去拆解社群运营背后的私域底层逻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用户构建信任,并基于这层信任完成变现。

除了母婴行业,我后续在新零售、美护、餐饮、家电、医疗等不同行业,也服务过不少头部品牌,比如麦当劳、方太、匡威、阿斯利康等等。

正当我的社群业务做的顺风顺水时,老板突然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基于公司的母婴流量,去起盘一个全新的社交电商业务,测试公司在电商赛道的机会。

虽然有着丰富的社群经验,但我一没做过微商,二不懂供应链,三没产品开发经验,怎么搞?还是那句话,只要洞悉了私域的底层逻辑这层“术”,剩下的就都是“道”也就是方法层面的问题。

先说结果,我当年用时3个月,将社交电商的月营收做到了7位数,我的团队培训出来的代理有1万多人,业绩好的代理,单产每月超过6万元。按照当时正常的增长曲线,如果业务持续推进,项目一年营收可轻松突破1500万。

肯定有人要问,我这个“三无选手”,是如何做到这个成绩的?

1.先尝试自己朋友圈卖货,1个月赚了8000

自己都没卖过货,谈何教别人卖货。为了摸清楚微信卖货的逻辑,我在项目启动前,先在自己的私域里做起了一个“小微商”。

在没有接入供应链的情况下如何引流?因为常年混迹流量圈,我找到一个小窍门,先去淘宝联盟找高佣低价商品,在朋友圈以低价噱头,将有意愿的付费用户拉到自己的微信群。流量过来之后,再以免单的噱头,发起裂变。看似单价10几块的淘宝商品(客户自己去淘宝看确实也是10几块),刨去佣金,每件商品自己需要支付的实际成本可能只要一两块钱,裂变300人的初始流量,实际只需要付出500元不到。

社交电商,其实就是基于你的社交场发生的买卖。想产生交易,就得先让对方放下戒备心,跟你建立信任成为朋友。所以,那些日子,我几乎不分白天黑夜的跟客户聊天,家长里短、工作困扰、美容护肤……

通过聊天我发现,我积累的目标用户女性为主、看中商品性价比。很快,我在朋友推荐下,拿到了一批私域口碑还不错、99元一套的微商化妆品,亲测效果还不错后,我开始了朋友圈安利和售卖,结果朋友圈发出去1个小时,居然卖了99套。

中间为了扩大生意规模,我还用我的代理价发展了几个小B。一个月下来,只是靠着一套商品,我的毛利达到了8000元。这样的测试成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很强的信心。

2.没日没夜地撩代理,200个“死忠粉”跟了我4年

我操盘的社交电商,从产品推导、技术开发、搭建供应链,到代理培训、分销机制搭建……我几乎全程一条龙跟到尾,也得了个“龙哥”的称号至今。

如果要我说整个项目最核心、最难的环节,无疑是解决信任层面的问题,包括了如何构建操盘方与代理之间的信任,以及如何教代理与他们的用户建立信任。

曾有无数朋友问过我如何跟人快速建立信任的问题,市面上也有数不清的类似的销售课程,我的答案永远都是那句话,构建信任没有捷径,都是在你跟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在对方一次又一次地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解决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叠加起来的。人性本善,我跟对方掏心窝子,我就不信她们感受不到。

我以下的这几个做法,对于有意尝试社交电商的朋友,应该多少有些启发

(1)冷启动阶段,面对90%以上都没有卖货经验的宝妈们,我专门成立了一个教练团队,梳理了不下10万字的教程,除了基础的平台操作指引,我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怎么与用户闲聊、怎么对用户做标签管理、怎么发展水军、怎么打造自己的人设、怎么管理社群等等,事无巨细地做好了各种材料。我自己在微信卖货的实打实的步骤和方法,也在一次次的交流中,跟代理们毫不保留地倾囊而授。

(2)为了给代理打气,我每个礼拜都会组织“销冠”在群里给大家做经验分享,老师的方法是从上到下的,但同班同学的开单方法,却是完全可以照搬的。代理们从被我强迫着复盘,到把复盘变成一种习惯,对她们的帮助非常大。

(3)冷启动招募的200位代理,我全部细致地给对方打上了标签,她们的宝宝几个月了、有什么问题、家里几口人……方便我第一时间找到跟他们聊天的切入点。代理们无数次凌晨2、3点发来问题请教,我都尽量秒回(夜猫子的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不断加深代理对我的信任。

(4)为了给大家更快解疑答惑、也方便代理之间分享,我当时专门建了个知识星球,半个月跟代理分享了300多条私域卖货知识,开星球当晚就突破了200人。

(5)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代理们的需求,比如有一次,我看到有代理吐槽“要是我们平台有收单工具就好了”,我二话不说连夜拉技术开会讨论,2天之后就上线了该功能,这种出乎意料的关注,以及超快的解决问题的响应速度,真的很能迅速拉近你跟代理的信任。

冷启动阶段,我在原有的母婴社群中结识了这200多位宝妈,这些跟我素昧平生的人,跟我建立的粘性有多强?从2022年底至今,这四年多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中间我操盘过的项目,他们参与了不下10个。毫不夸张的说,有了他们的支持,我几乎可以起盘任何项目。

3.靠朋友圈就能搞定靠谱供应链?

众所周知,供应链靠谱与否,对社交电商的成败影响至关重要。不过这一部分,我要说的其实不多。我从未深耕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研究也谈不上深。但在需要江湖救急时,我在私域沉淀的口碑,跟各路朋友建立的信任,总能帮到我。需要什么类目的供应链,往往发条朋友圈就能搞定。

做私域好比构建信用银行,建立信任的过程,是你不断往里存钱的过程,如果只是象征性地存点钱,就想一味地取钱甚至透支,本就不牢靠的信任会瞬间崩塌。

,建立完整的分销机制和激励机制,平台选品逻辑等,在社交电商中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前面提到的几点,只不过因为篇幅关系,大年在此仅集中分享了信任构建的经验,对社交电商有进一步了解兴趣的同学,可以跟我私聊(DanianLee3637)。

04

全世界都在挤脑袋搞流量,我这个“插班生”凭啥能在90天里裂变40万个群?

裂变是一门所有的老板都想掌握的技巧,不为别的,因为买流量实在是太贵了。2022年那会儿,整个朋友圈都在挤破头搞流量。

2022年,根据微信官方的数据,微信月活超过了10亿。那时候,大家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被短视频占据,每天在微信中新诞生的微信群,保守估计在200-400万个。

微信群流量,显然是一个严重被低估了的流量洼地。我当时却带着不到10个人的团队,在3个月的时间里,用不到50万的预算,爆加了40万个微信群,群成员总数超过8000万人,而且测试下来变现效率高的吓人,最高单群单月变现30W。

你肯定很好奇,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插班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把我拉进微信群就可以躺赚?

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接触过的最魔性的裂变产品是什么?最让你上瘾的产品又是什么?你肯定能想到拼多多,想到当年的QQ宠物。拼多多将“利他”发挥到了极致,后者则利用萌宠打破社交壁垒、引导用户习惯养成。

我们在脑暴过后,想出了这样的产品模型用户只要把微信端的“小宠物”(个号)拉进Ta所在的微信群就可以赚钱。

乍听可能以为是骗人的网赚技法(后来经过复盘,发现这也可能是冷启动阶段流量没爆的原因之一),有这种好事,设计产品的人不是要亏死?我们靠什么变现呢?

很多新闻APP都玩过一个套路,用户只要看看新闻就可以提现。按理说,有这种好事,头条不是要亏死?不是,头条的上游拿的是广告主的钱,只要用户产生点击,广告主就愿为此付费,用户拿到的那点钱,对头条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我们项目前期,其实也是在布一个同样的局,让我们的号不断通过病毒式裂变进入更多用户群,形成一张巨大的信息发布网,变成微信生态中的“头条”,这些号为我们去提供更多“内容”做了一个基础通路。有了流量,变现就不愁了。

我们在项目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将信息发布官设计成各种宠物形象,萌宠天然让人不具有戒备心;再比如,我们设置了一定的提现门槛(满xx元可提现),并设置醒目的提现进度条,时刻让用户能知道提现进度,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分享热情;,我们前期测试了很多版的分享海报,发现最简单粗暴的版本也是效果最好的。

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用户接受

2.大家凭什么跟你玩儿?

很简单,有利可图,而且是3层收益。

第一层,用户只要将宠物号拉进群里,就可以给到不低于0.6元的现金奖励。

第二层,你的宠物号发布的“内容”(信息流、广告链接),只要群成员产生点击,你又可以继续收获广告收益。

第三层,我们为宠物号设计了2级收徒机制,你的“徒弟”、“徒孙”通过以上2种方式赚取的收益,你也可以参与分成,提一嘴,这个分销模式是成立且合规的。

最牛的用户收了7435个徒弟,月提现18000+

3.看似粗暴,我们是如何打消用户分享顾虑的?

普通用户的分享动机,无外乎利己和利他。有人会问了,这个项目利己是不假,利他谈不上吧?不!我们发现,在很多人所在的社群中,尤其是三四线用户的社群中,充斥的大多是“脏乱差”的信息,而我们的“宠物号”,正是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群标签和群成员的喜好,匹配到社群中。推荐“宠物号”入群的用户对此非常认同,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正是一种正能量的价值传递(运营者如何通过话术,给冷启动用户“洗脑”,是一门必修课)。

如此一来,用户分享的顾虑被彻底打消,甚至用户为了保证自己的“宠物”不被踢,还自发做起了“宠物”的推荐官,一如小红书上的KOL们,收了商家推广费用会卖力为产品叫好,我们相当于用极少的钱,维护了一大批社群活跃KOC。

4.如何在初期找到关键的引爆节点?

没有捷径,在充分利用好自有流量的,疯狂寻求渠道合作。而在寻求渠道前,要想清楚你需要哪些流量,这些流量会在出现在什么渠道。

,因为社交电商的积累,我们手上有大量的宝妈资源。,为了拉拢三四线城市的下沉流量,我联系了大量的三四线城市本地吃喝玩乐大号,投放或资源置换。,充分发动我身边的私域大佬们转发(这时候平时积攒的人脉和口碑爆发)。

经过2周的冷启动,项目在一个自媒体大咖的付费社群中一夜引爆,根据我们的统计,最高峰时,我们的“宠物”一天可以狂扫18000多个群,短短90天时间,我们就爆加了40万+个微信群,总人数超过了8000万,涉及了体育、游戏、财经、母婴等几乎所有标签。如果是花钱去买同级流量,也会是一笔天价预算。

5.怎么应对羊毛大军?

做裂变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真实流量没涨,福利和预算却被羊毛党薅走了。我们也确实遇到了,这种拉人进群就可躺赚的玩法,简直是羊毛党最爱。我们当时甚至在论坛中看到,有些人甚至专门出了教程,教小白怎么去各种垃圾网站搜各种二维码,然后狂加交友群、微商群。

我们的策略有两个,是不断完善我们的风控体系和去重机制,比如监测到社群质量下降之后,我们马上增加了一个“社群舒适度评审”,在对群人数、群活跃、群标签等维度,对社群综合评级后再给出奖励金额。,用户疯狂将“宠物号”拉入人员重合度较高的群的行为,系统会判定无效。

第二个策略是控制增长规模,趋严的风控已经让羊毛党觉得没什么漏洞可钻,加上对“宠物号”数量的控制,又进一步让羊毛党的兴趣降低,剩下还愿意跟我们玩儿的,就都是真实普通用户了。

6.这款产品的变现和后续发展如何?

我们的变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走品牌曝光的CPM广告,一种是CPA/CPS类的效果合作广告。我们曾与游戏公司基于游戏标签社群做过效果合作测试,最高做到200人的社群单群单月流水30W+。

有人肯定要问,这么好的项目后续发展如何?我们关掉了,你没听错,就像对社交电商的评估一样,卖货、流量变现是很赚钱,但纯做流量生意和为行业做私域赋能相比,老板和我们的团队在投票后,坚持了后者。

社交电商和“宠物”这两个项目,是公司基于战略层面做的业务探索,尽管没有作为主业务进一步放大,但我在从0到1的起盘过程中,积累的这些被验证有效的成功经验,却可以实打实的在后续的私域赋能中,输出给更多的品牌主、商家。

在没有想清楚“用户为什么要跟你玩儿”、“用户为什么要帮你分享”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不建议大家一头扎进各种五花八门的裂变套路和细节中。同样是2022年,我跟朋友做的临期食品社交电商项目“爱瓜分”,也仅凭一张分享海报和身边几十个朋友的启动流量,就取得了上线当天卖出20000份进口零食套装的成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