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设性争吵
建设性争吵是指坦诚开放,公平的争吵,指出关键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改变或改进的方法及建议,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心理沟通方式,它可以使人们彼此协调,更加了解相互间的差异。
这种争吵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对于爱情或者婚姻来说,有些夫妻经过争吵后,彼此的爱恋会更浓厚,公平的吵架,能使人们发泄积郁的感情而减少紧张,轻松气氛。
建设性争吵的原则
1、把你的愤怒集中在刚发生的事情上,针对现在而不是过去
2、知道你们为什么吵架,对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3、不要争输赢
4、作好争吵后的善后工作
吵架也是能力?聪明的家长,会和孩子越吵越亲密
世界上有从没和孩子吵架的父母吗?
这显然是一道“送分题”。
提到“争吵”,许多家长都会眉头一锁、神色紧张。
毕竟,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在新闻中看到孩子和家长争吵后负气离家,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
历史 的经验告诉我们,争吵总会进一步激化亲子关系中原本就存在的、长久积累的矛盾。
但尽管如此,争吵却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也不意味着我们是失败的父母。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擅长”跟孩子吵架吗?
01
我们得重新认识吵架这件事
相信不少父母都听过这么一句话 “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意思是,父母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孩子,而情绪好的父母,则更有利于孩子心理 健康 的发展。
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实践起来却很难做到。毕竟,父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无欲无求的神,是人就有自己的情绪。
心平气和的时候,跟孩子说话还能控制住脾气,慢慢引导,但事情太多太乱、生活不堪重负的时候,跟孩子吵架、语气强硬一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起高喊着口号,让父母“温柔而坚定”,“坚持循循善诱”跟孩子讲道理谈感受,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跟孩子吵架这件事。
02
我们害怕的,不是吵架
而是不好好吵架
心理学上将吵架分为两种
一种是 破坏性的争吵 ,是指那些伤害感情,隔断联结的争吵。这种争吵对于亲子关系的破坏是根本性的,甚至,是无法缝合的。
另一种则是 建设性的争吵 ,是指那些在争吵中彼此知晓、达成共识,并且通过争吵达到 情感 上的重新融合。这种争吵是一种良性的争吵。
良性的争吵,能够缓解情绪,释放负面情绪,让亲子关系,越吵越亲密。
我们真正害怕的,其实不是吵架,而是不好好吵架。
不好的争吵,像一把最尖锐的刀子,割得人遍体鳞伤,痛彻心扉。
03
吵架时
孩子会如何对抗我们?
我们再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跟孩子吵架。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跟孩子吵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希望孩子能够改正自己不当的行为,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将来更能适应 社会 的人。
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孩子并不能完全接收到我们的想法。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反抗”父母,而这些应对方式, 恰好展示了孩子真实的“自我”,也映射了父母容易忽视的另一面。
指责方式
“家长说一句,孩子顶十句。”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事情。
- 儿子,今天冷,多穿件衣服。
- 我不冷,不穿。
- 少玩点手机,对眼睛不好。
- 我自己的眼睛我自己管,不用你管。
- 赶紧写作业,别看电视了。
- 你怎么知道我作业没写完?
有这种反应的孩子往往带着对父母 “抗拒”的心理 ,不管父母是不是出于好意,是不是言之有理,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耐烦和愤怒。
逃避方式
有一种孩子,不管家长说什么,都有本事说到别的地方。
- 走路别蹭着走。
- 这有啥,鞋不就走路用的嘛,我去写作业了,别打扰我。
- 你看,这道题刚讲过又做错了。
- 知道了,我会了,刚才是粗心。我要做语文作业了,要不该写不完了。
孩子为什么习惯性岔开话题?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 打岔就是一种逃避沟通的行为 。这样的应对方式,看似能避开和家长的争吵,却也等同于关闭心门。
孩子听不进家长的话,更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原本双向的沟通变成了单车道。长期来看,亲子距离感不断加深,很难产生真正的理解和认同。
讨好方式
还有一种孩子,会在与父母反复争吵后学会变成“讨好的孩子”。他们会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是顺从了他人,避免了争吵,但其实,这也是一种逃避沟通、回避问题的做法。
不过,孩子对抗争吵的方式往往并不单一的,常见的是采用“指责+逃避”“逃避+讨好”等多种结合的方式。
04
学会吵架,是一种能力
无论孩子采用哪一种方式,都是在试图躲避伤害。在他们的心中,他们真正渴望的,从来都是那种温馨和谐的,可以自由交流的氛围。
其实,吵架是一把双刃剑, 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和孩子,究竟是“越吵越亲密”还是“越吵越冷漠”,取决于我们会不会进行一场成熟的吵架。
真正成熟的吵架,一定是从讲情到讲理,是先有情再有理的。
良好的争吵,对父母是一种 情感 释放;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成长。
弗吉尼亚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让150个13岁的孩子描述他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研究表明, 在家跟父母经常争吵但能保持冷静的孩子,更能轻松应对外界的意见和分歧 。
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成熟的吵架,都会经历 “情绪的爆发—情绪的控制—问题的沟通—事后的修复” 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
控制情绪
很多吵架,都是从一点小事开始,之后越吵越凶。成熟的争吵,一定是建立在平和的情绪的基础上。,当情绪难以控制时,我们不妨及时按下暂停键,让自己转移一下注意力,做一些其他的事。
父母情绪的及时“退出”,是为了避免战斗的升级,而且没有了对手,孩子的“抗拒”也失去了意义。
和孩子发生争吵时,有的家长若吵不过孩子,或者觉得理亏,就会使出杀手锏——我是你爸/妈,言外之意,你是我孩子,必须听我的。
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要么会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要么会让孩子产生蔑视心理,拒绝深入交流,这都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
争吵并不是完全的情绪输出,更不是单方的情绪压制 ,而是为了倾听对方的声音,争吵之后要进行反思,求同存异,共同成长,这才是我们与孩子争吵的最终目的。
2
就事论事
要记住,我们的争吵只是针对于事情本身,争吵的目的也是要孩子明白对错,修正行为,并且找出解决的方式。, 不要在争吵中掺杂其他的 情感 ,更不能给孩子贴标签,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比如,孩子做作业太粗心,三道计算题错了两个,我们只要批评他这次作业太粗心了即可,如果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忌吃不记打啊?”这就是人身攻击了。
翻旧账也是常犯的错误。孩子弄洒了一杯牛奶,爸爸怒斥孩子做事不着调、读书不认真、和人见面不打招呼等等。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在生活中屡屡出现,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行。
争吵是解决当下的问题,一次争吵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翻旧账的结果会让我们忘记了因为什么而争吵,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情绪发泄完了,事情却没有解决,周而复始,才是最伤害亲子感情的。
3
事后修补
在每一次吵架之后,父母的真诚道歉可以缓和孩子的情绪,也告诉孩子虽然刚才我们失控了,一切都在安全范围内,刚才的争吵是为了释放情绪,解决问题,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若再加一声“我爱你”,便能以爱为底色重新架起亲子之间的一座心桥,让彼此都能达到对方的内心,未来父母也能更容易知晓孩子的想法,洞悉孩子的感受。
天下没有不争吵的家庭,也没有不争吵的亲子关系。
就像《孩子挑战》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说的那样 应对挑战的核心是成为孩子的合作者。
既然争吵无法回避,那么成为孩子争吵中的合作者,或许才是最好的方式。
与其一味的回避争吵,压抑自己的 情感 ,不如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面对与孩子之间的争吵。
好好说话,好好吵架,好好修补,在真实、流动的 情感 中,给孩子搭建起最踏实最温暖的心灵家园。
,也请好好地珍惜那个与你争吵的孩子,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真的长大了。
什么是建设性冲突?
做事的建设性就是指有实际作用和效果明显的事情,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做了什么,做了会有什么效果的事情。
说话的建设性是指,你对某件事提出异议的时候,一定要附有你的更好想法或改进的方法,例如别人炒某个菜,你尝了下味道,说不好吃,之后要说再加些什么作料就好了,如果只说不好吃,就不具备建设性。
建设性问题就是提出的问题针对了某事或某方面的关键处,如果该问题能得到解决就能让事情得到相应的解决或者是做出效果斐然的事。
什么叫做“建设性冲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江湖就必定会存在矛盾冲突。大家的想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总会有分歧产生,同一个项目,有的人赞同,有的人反对。面对这样的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
前段时间公司想要在营销部做活动,拉客户,给每位前来参与的客户一定的奖励,对于奖品到底送什么合适,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
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各个营销部门的组长。聚集在一起,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因为意见不统一,还产生了一点小冲突。最终,领导决定让大家把自己想要买给客户的礼品说出来,大家投票表决选出了10款奖品。
虽然在会议当中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产生了冲突,有一点点的矛盾在里面,但实质上大家的本意都是好的,出了办公室大家还是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工作餐。没有将办公室里的那一点不愉快带到生活当中。
这件事,其实就体现了何为“建设性冲突”。
团队的建设,不能是一味追求一团和气,而是要保有适当的冲突,只有大家都发表意见,头脑风暴,才能有更好的想法产生,才能创新,有激情。可也要注意,这个冲突是可控,是双赢的。
吵架并不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父母怎样吵架有利于孩子成长?
看过一部比较火的电视剧,名字叫做《虎妈猫爸》。对于这部剧,相信很多家长都不会陌生,因为它反映了很多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中的矛盾、问题与困惑。其中,有好几集"虎妈"和"猫爸"因为一些矛盾当着女儿的面吵了起来,对女儿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到了后面女儿还产生了抑郁。费了好大的劲,女儿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可能有人会觉得,夫妻之间偶尔拌嘴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就算孩子看到了,也不会有剧中那样产生那么严重的后果。但事实恰好相反,父母之间如果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无疑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我看来,上述情形的夫妻争吵,在心理学中属于"破坏性争吵",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建设性争吵"。那么,这两者的定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破坏性争吵"与"建设性争吵"我们来谈"破坏性争吵"。"破坏性争吵"从家庭角度看,指的是父母之间表现不友好的争吵。这种吵架一般都是破坏性的,表面上看双方音量都很大,声调都很高,有时还会伴随一些身边物品的摔碰,实际上也会对心灵产生一定的伤害。这种争吵一般不容易不了了之,很可能一定要争个高下或有人阻拦才会暂停或结束。
"破坏性争吵" 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压力,会大大地影响孩子的心情,使得孩子失去安全感。久而久之,便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
1、 影响孩子休息和学习
父母吵架会令孩子产生对父母关系的担心,甚至担心会让自己受伤害。这样孩子便无法正常入睡和休息,其对学习的专注度和积极性会减弱,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2、 孩子容易自卑、不自信
父母之间如果长期处于不和谐的状态,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的家庭和自己失去信心,在朋友面前总是不自信。慢慢地,孩子的恋爱观、婚姻观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且还会拒绝接受别人,不利于孩子今后的社交和人脉的拓展。
3、 造成孩子暴躁的性格
父母的行为容易影响孩子,如果孩子看多了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恶性争吵的话,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暴躁的性格。不仅如此,孩子到了青春期更容易叛逆,遇到事情多数不愿意和父母好好沟通,从而极大地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而"建设性争吵"则刚好完全相反,它是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一剂良方。建议性争吵指的是双方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把差异公开化。虽然形式可能有点不好,但它足够坦白,也可以说是心灵沟通的方式。这种方式无疑会增进大家的感情。,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懂得建设性争吵,而不是无意义的破坏性争吵。
我们不妨也来看看建设性争吵的一些好处1、加强孩子安全感,促进亲子关系
当父母进行建设性的吵架的时候,一般都较为理智而且以理服人。这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要求他们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摆出家庭矛盾,并且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明白了父母之间的矛盾,并且见证了问题解决的方法产生的过程,孩子会认为父母是有能力解决家庭矛盾、维护良好家庭氛围,以及保护好自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随之提升。
2、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父母进行建设性争吵的过程中,能够明白对方的思想,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双方之间的要求也会被明确提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教会孩子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尊重对方、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等等。
3、孩子能够从争吵中明白其中的道理
父母在建设性争吵的过程中,方式无非就是辩论和讲道理,孩子也会有收获。而且,父母还可以将一些道理放进去,这样也能够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比如,在争吵中,有的父母会跟对方说要多做一些家务、不能晚回家、不能喝酒、不应该说脏话、要多体谅对方等等,孩子也会接收到同样的信息,我们也就自然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既然建设性争吵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巧妙运用它,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建设性争吵"应该注意什么?1. 明确双方想法
爆发式的争吵容易让人思维混乱,不知所措,在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诉求后,不要急着去反击,而是了解为什么对方会这么想,并及时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根据双方的想法找出问题的根源。明确地找出对方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会让彼此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容易找出争吵的问题。
2.双方态度要理性
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比较激动,千万不要脱口而出,因为这时主观意愿多于客观分析。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当地缓和情绪,请求理性登场,在氛围缓和的时候再进行沟通。
3. 就事论事
不要翻旧账,而是讨论当下或是未来出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不可能挽回,如果新与旧再混为一谈,恐怕会让对方情绪更激动。,不要针对无法改变的问题,因为争吵是为了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抱怨。如果总是关注在无法改变的点上,如"你为什么就是这么穷" "你的家庭为什么如此",这样无异于做无用功。
4.莫论输赢
"建设性争吵"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所以不能纠结于输赢。有时候争吵不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果,而是想要对方的一个态度,所以理解更加重要。
在争吵的过程中,双方要充分理解对方,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将差异摆出来说明。这样,会促进双方的感情,增加彼此对家庭的照顾以及对孩子的关心照料。
5.做好善后工作
争吵后的善后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争吵双方之间的协调以及感情的表达,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心情的安抚以及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之间的善后,就是要双方能够各退一步,并且能够主动打破僵局,接受对方的批评以及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便可以促进夫妻之间的感情,从而减少争吵的次数。
对孩子的善后,则是要向孩子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吵架,得出什么结果,有什么道理,必要时还要向孩子道歉。这样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之间的争吵并不会带来坏的结果,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感。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建设性争吵",让孩子明白其中的技术含量,也可以在亲子矛盾中实操,让孩子懂得如何去沟通、如何解决和他人的冲突。
争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引导孩子正面争吵,不是为了孩子能赢,而是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更多的冲突或是造成不好的影响,孩子的教育不需要时时小心翼翼,而是需要更多的在意和用心!
生活知识
- 微信零钱被司法冻结怎么解决 微信零钱被限制使
- 华为手机的营销软文 华为手机软文营销推广
- 海外服务器租用的价格 海外服务器租用的价格高
- 市场营销实习报告 市场营销实习的核心要素
- 微信客服电话人工服务24小时 怎么找微信客服电
- 软文街:软文街登录平台有哪些
- 营销策划公司:营销策划公司有哪些
- 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登录入口
- 软文写作:实用的软文写作技巧
- 微信支付密码在哪里修改 怎么修改微信支付密码
- 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分析
- 微信视频美颜怎么设置 oppo手机微信视频美颜设置
- 营销案例:深入剖析三个经典营销案例
- 软文平台:软文平台哪家好
- 微信拍一拍功能在哪里设置 手机微信拍一拍功能
-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