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的成分是什么?有哪些用途?每吨价格?
膨润土的成分是什么?有哪些用途?每吨价格?
膨润土(英文名Bentonite)、又名膨土岩、斑脱石、俗名观音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份的粘土矿物,该土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膨胀性,吸附性,可塑性,分散性,润滑性,阳离子交换性。同其它盐基、锂基交换后具有相当强的悬浮性,经酸化处理后又有优良的脱色性等。它可制成各种粘结剂、悬浮剂、吸附剂、脱色剂、增塑剂、催化剂、净化剂、消毒剂、增稠剂、除垢剂、洗涤剂、填充剂、增强剂等。其化学成份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
高岭土和高白泥的区别
高岭土和高白泥没有区别,二者基本为同一种物质。
高岭土,由高岭石族矿物(高岭石、地开石、埃洛石等)组成,其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通常呈微小片状、管状、迭片状等形状。
高岭土用途非常广泛,主要是由于它的可塑性、粘结性、一定的干燥强度、烧结性及烧后白度等特殊性能,使其成为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通常所说的高白泥就是指高岭土含量高的泥土,烧出来的瓷器比高岭土含量低的要白很多。
扩展资料
高岭土用途
1、高岭土又称观音土,在大荒年间老百姓常拿它来充饥,传说是观音菩萨指引其用途而得名。
2、精细高岭土由于粒度细,水分低,PH和DPG吸着力稳定,沉降体积高于化工部规定的指标,故用该产品生产的各类橡胶制品的磨耗低,强度、曲扰性能好,成为生产各类橡胶制品的半强辅填充料。
3、高岭土功能添加剂还大量地应用于电线电缆加工方面,尤其是用于EPDM电缆。普通电线和低压电缆(1-2KV)护套材料多采用PVC和PE树脂,除非为了阻燃的要求,不需要填充剂,有时也加入碳酸钙以降低成本,改善介电性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岭土
现在农村经常吃野菜的人多吗?
现在农村经常吃野菜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吃,也只是尝一尝鲜,改变一下口味儿。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农村也不像从前一样了。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农民虽然种的是粮食,交公粮、纳税粮,真正分到自己的也不多了,常常是饥不择食,能吃的都吃遍了。小时候,我家人多,分配的粮食不够吃,弟兄姐妹们,经常挖地里的野菜吃,为的就是能填饱肚子。我曾记得,吃过苦菜,吃过灰灰菜,采过杨树叶,采过洋槐花,割过苜蓿吃,刨过蒲草根晒干了磨面吃。曾经有一年,政府发救济粮,给的是红薯干,妈妈手艺巧,将红薯干磨成面,压成了饸饹蒸熟吃,甜甜的味道至今回味无穷。扫帚草,猪耳朵草,燕儿油,很多叫都叫不着名儿的草,挖回来一锅煮,拌点玉米面就是全家人的一顿饭。那一年四哥吃的灰灰菜多了,医生说是中毒了,上吐下泻差点要了命。 吃野菜把一些农村人,吃伤心了。
现在,无论城市、农村,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了,即使是冬天,反季节蔬菜随时可以买得到,农民也常年吃上了白面、大米、猪肉、鸡蛋了,早晨还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饥寒交迫一去不复返了,再不必去挖野菜度日月了。可有很多城里人,羡慕农村生活,羡慕农村可吃到各种野菜,并讲到各种野菜的功与效,吃了野菜的好处多多。有很多男女老少,开着豪车到农村的田野,乱挖各种野菜吃。我以为,其实也是赶时髦。
现在,我们农村人偶而也吃野菜,但决不是经常在吃。吃野菜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了,留下只是悲苦的记忆。
现在农村经常吃野菜的人是不少,因为地里野菜到处都有,春天一到,我看到不少人背只竹篓,在沟围路旁去挖蒲公英,他们也知道春天肝火旺盛,用蒲公英泡茶,泻肝火,是很好的选择,到了冬天,正处四九寒冬,挖路通草泡茶,制胃痛,胃胀效果也很好,到夏天,金银花开得特别旺盛,用金银花泡茶清热解毒,防止生疮,效果绝佳,还葶苈籽利尿通淋,枸杞子滋补肝肾,这些都不用化一分钱,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农村的野菜有很多种。如龙葵、马齿苋、香椿芽、蕨菜、野苋菜等都可摘回来炒吃,做凉拌。以前吃野菜的人的确很多,现在经济提高吃野菜的人也越来越少,不过还是有些人吃腻了自己菜园种植的疏菜,久不久会摘点野菜回来吃。
龙葵
龙葵在我家乡叫做白花菜,是一种常见的茄科杂草,它的果实成熟时紫黑色,小时候还经常摘回来玩,它的嫩叶可以吃,爸爸妈妈偶尔也会摘回来跟鸡蛋打汤喝,
野苋菜
我们家乡有许多的野苋菜,田埂边、路边、山丘,记得那时放牛的时候经常挨野苋菜的刺刺脚跟腿很痛,野苋菜是有很多刺的,分枝也很多,没有我们栽培的粗壮,隔壁家爷爷经常割回来喂鸡、养鱼、自己吃。
马齿苋
马齿苋拥有着非常高的营养成分,食用起来的口感比较高,对于人体也有一定的 养生 保健效果。马齿苋我们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爱吃,都喜欢拔回自家的菜园种,平时想吃就摘回来凉拌、打汤。
好了就介绍这几种野菜了,其实野菜很好吃,营养成分也高,有药用作物,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偶尔吃点野菜也是不错的。
大家好,我是阿呆,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吃野菜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代表着绿色和 健康 。 这个流行是从城里开始的, 当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大家开始注重 养生 ,野菜成了大家所追捧的一道 美食 。因为它是无化肥农药、纯天然、无污染,所以大家都喜爱。有的人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去购买野菜。
当我还在老家的时候,感觉城里人的想法和吃法都是那么的离奇。他们吃的野菜是我们大家看都不看一眼的。 因为,在农村人的记忆里,野菜只有在最贫穷的那段岁月里才吃过,谁没事吃那玩意干嘛?所以野菜也代表着贫穷和苦难。
现在城里人花钱去买这些野菜,农村的人就想着,咋滴,这玩意还是个宝呢?刚开始的时候还嘲笑城里人 。随着 健康 饮食理念的深入人心,长在田野里的无污染的绿色野菜成了城里人的心头好,这股风又迅速刮到了农村。
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 水芹菜啊,还有马兰头、荠菜、蕨菜、香椿芽等等,都是深受大家喜爱的。 现在我们有时间回老家,都会花一天的时间,拿着小锄头、提着小篮子,去河边走一走,去田野里逛一逛,看到野菜就挖,一圈转下来,满满的都是收获。
了,这些野菜也就偶尔吃一下,没有谁会天天吃,哪怕是天天喊着减肥的女生,野菜绿色 健康 ,毕竟许多野菜,味道不咋地,没几个人喜欢。
现在农村人吃野菜多了。现在我们这边山上的野菜基本都摘光了。什么芥菜。野生竹笋。龙葵菜。苦菜。野生的芹菜。蕨菜。马兰头。这些都是野菜。 有些野菜名字还叫不来。知道可以吃的,
现在的农村人,吃野菜的也不少。但只是偶尔去吃些应季的野菜,比如春天吃荠荠菜、香椿,夏季吃马齿菜、野苋菜等。不是为了单纯地裹腹,只是偶尔调节一下食欲。
夏天,是马齿菜生长最旺的季节,也是吃马齿菜最好的时节。我们家喜欢把马齿菜做成蒸菜,凉拌吃,味道极佳,老少皆宜。
蒸马齿菜,要把马齿菜清洗干净,然后拌上面粉,加入食盐、五香粉等调料搅拌均匀,上锅大火蒸约15——20分钟。然后出锅,再加上事先做好的蒜汁,再滴几滴小磨油,搅拌均匀,一份清香爽口的蒸马齿菜就做好了。
现在的农村经济水平快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吃野菜的心境也会有所不同。
尤其是老一辈人,对吃野菜的思想认知尤其鲜明。以前吃野菜,是为了单纯性地方裹腹,现在吃野菜是为了“ 养生 ”和调节食欲。
我在我看来农村人吃野花菜的并不是很多,在上个世纪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穷人没有粮食吃,长年靠挖野菜冲饥,不吃就会饿死,做梦都想哪一年吃一口的白米饭就享福了,我总听老年人这样说:“这辈子我能吃上一口的白米饭,我死了都把眼睛眨得紧紧的,”包括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过个好多快乐的日子,也是吃过不少的野菜,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长年吃玉米饭,玉米糊,红薯都算是高档的了,我们却没得吃,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不再去吃那些野菜了,因为我们吃腻了,尽管吃了有好处,我们也不会吃,那有大鱼大肉味道好。那怕是少量的,也是挑好的,反正比苦菜强得多。
现在农村吃野菜的可多了,而且农村人对于吃野菜的心态和目的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陌上花的奶奶就是这一变化的亲历者。
听奶奶说,她们小时候也吃野菜,而且吃得还不少。不过,那会儿吃野菜是因为迫不得已。以前年景不好,家中粮食不够吃那是常有的事,除了搭配杂粮,还得经常去田里山上挖野菜。
野菜挖回家后就洗洗用水煮熟,也没什么调料,顶多撒几颗盐,煮至烂黄,就跟猪食差不多,也没什么味道可言,纯粹是为了饱腹救命。
奶奶说,那会儿还有野菜吃已经算不错了,等到野菜都被挖完,就得剥树皮、吃观音土了,被撑死的有好多。
奶奶说,很多野菜的苦涩味都很重,难以下味。还有一些有药性,吃多了,各种难受劲就出来了,比如眼花、犯呕、腹泄、腹胀、便秘等等。
奶奶说,那会儿她发誓,只要条件好了,粮食够吃了,就再也不碰野菜了。不过,到了奶奶晚年,可没守住这个誓言。
随着 健康 饮食理念的深入人心,长在田野里的无污染的绿色野菜成了城里人的心头好,这股风又迅速刮到了农村。
而且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野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也被广为人知。人们不仅吃它的味道,更是借助于它的功效。
每到春季野菜大量上市的时候,田间地头、溪涧山上到处可见搜寻野菜的农人。什么马兰头、荠菜、蕨菜、香椿芽、春笋、水芹菜等等,都是深受大家喜爱的。
用马兰头炒土腐干,用荠菜包饺子,用蕨菜炒肉,用香椿芽炒鸡蛋,用春笋炖腌肉,将水芹菜用麻油凉拌……,这些都是再美味不过的 美食 了。
农人们不仅采回家自己吃,多了还拿到集市上去卖,这种纯野生的绿色蔬菜特受城里人喜欢,价格也卖得特好。
像香椿芽刚上市时能卖到一两百元一斤,价格回落后也能稳定在四五十元。有些农民每年靠采卖野菜还能有笔额外收入,而且农民们还嗅到了这其中的商机,将野菜进行人工种植,利润也颇丰。
奶奶这些年也没断过吃野菜,每到春天,还主动会提,什么野菜成熟了,什么野菜能采了。
吃的时候,还常自言自语的说也真奇怪,现在的野菜比我小时候那会儿可好吃多了。
每次,陌上花就会偷笑,野菜还是以前的那个野菜,现在的调料这么丰富,吃法众多,味道好了。而且又不当饭吃,只是偶尔尝个鲜,换换口味,会觉得它好吃了。
大冶最憎金踊跃 哪容世界有奇材 什么意思,解释下这句话哈
大冶最憎金踊跃,哪容世界有奇材
兵部火票递的是军机大臣的字寄,抄录关于上海厘金的上谕前因曾国藩奏请在上海抽取厘金,接济江西军饷等情,当谕令怡良等体察情形具奏。兹据奏称,江苏军需局用款浩繁,专赖抽厘济饷,未能分拨江西。且上海地杂华夷,该地方官绅年余以来,办理尚能相安。若再行派员办理,实多窒碍。所奏自系实情。所有上海厘金只可留作苏省经费,曾国藩所请饬调袁芳瑛专办抽厘以济江西军饷之处,着无庸议。
曾国藩读完这道上谕,心里凉了半截。调拨上海厘金,并由袁芳瑛专办的如意计划,竟遭到两江总督怡良的断然拒绝。
“怡良可恶!”曾国藩在心里狠狠地骂道。如今朝廷,居然这般软弱,怡良说不给就不给。曾国藩想,这种事在宣宗时代是决不可能发生的。哎!今日之情势,真要办事,非得要有督抚实权不可!随便在哪个省当个巡抚,供应二万勇丁都不成问题,何来向人乞食这副狼狈相。曾国藩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心中充满委屈。这时,门被轻轻推开。
“哎呀!筠仙,你几时回来的!”正在为军饷担忧的曾国藩,一眼瞥见从杭州运盐回来的郭嵩焘,仿佛见到赵公元帅一样高兴。
“刚到南康,就来向你交差了。”
几个月的劳累奔波,郭嵩焘显然黑瘦多了。曾国藩亲切地说“这趟差使辛苦你了,看瘦成这个样子。”
按照待老友的惯例,曾国藩亲手为郭嵩焘泡了一杯浮梁茶。
“瘦一点不打紧,事情没办好。”郭嵩焘满脸倦容。
“三万引盐如数运到广信,你为军营立了大功,怎说没办好呢?”曾国藩知道郭嵩焘一向不讲客气话,这中间必有难处。
“涤生,现在世道人心都坏了。国家遭大难,本应和衷共济,共拯危难,其实大谬不然。”郭嵩焘很气愤,“一到浙江,先是巡抚何桂清高低不肯拨,说是浙江也是受长毛蹂躏区,不能承担八万军饷的义务。幸而不久户部下来公文,他只好勉强接受。派去办理的各级官吏层层盘剥,弄得百姓怨声载道,知道是要运到江西充军饷,都骂你没良心。”
“愚民无知,就让他骂去吧!”曾国藩苦笑道,“自出山办团练以来,我也不知挨过多少无端的咒骂了。”
“好容易运进江西,在玉山解开几包准备食用时,发现上当了。”
“怎么啦?”曾国藩惊讶地问。
“盐里掺了观音土。一包盐一百斤,至少有十斤观音土。”
“这批混蛋!”曾国藩脱口骂道。
“这倒也罢了。”郭嵩焘继续说,“原拟每引盐可售价二十五两,除去成本和各项开支外,在广信一带出售,每引可赚四两多。谁知每引只能卖到二十两左右,几乎赚不到钱。”
“这是什么原因?”曾国藩感到事情严重了,净赚十万两的计划岂不要落空!
“后来一打所,近来大批走私淮盐正在出售,价格也在每引十九、二十两之间,有的还便宜些。”
“三令五申严禁私盐,为何没有堵住?”曾国藩气得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
“江西的州县,不是你这个兵部侍郎所能管得了的。你可能还不知道,那些从安徽贼区买淮盐的私贩子,几乎个个都有官府作靠山。走私盐是州县官吏的一大财路,他们会真正地禁止吗?据说,”郭嵩焘走到曾国藩身边,小声说,“藩司陆元烺、署理盐法道南昌知府史致谔就是最大的走私犯。”
“筠仙,你有确凿根据吗?”曾国藩转过脸,咄咄逼人地问,“如果有,我即刻上奏弹劾。这班人,简直是国之巨蠹!”
“确证有。不过你可以弹劾一个陆元烺,弹劾一个史致谔,你能弹劾掉全江西的官吏吗?世道人心已坏,整个风气已坏,是根本无法扭转的。”
曾国藩长长地叹了口气,不再做声。他觉得自己已走在荆天棘地之中,前面是张开血盆大口的虎豹豺狼,这似乎还好对付些,而身后及左右的蚊虫蛇蝎、刺丛陷阱,却无力制裁防范。他咬紧牙关,狠狠地吐出一句话“如果有朝一日我当了两江总督,我要把这些腐败家伙全部清除!”
“涤生,我这次来一则向你交差,二则向你辞行。”
“怎么!你也要离开军营?”曾国藩深感突兀。
“我已服阕,理应回京供职,明日我即离开南康,先回湘阴安置一下,然后再北上。”
“江西局面仍在危困之中,你再帮我一把吧!”曾国藩实在不愿意郭嵩焘离开。
“涤生,按我们的交情,我是应该留在这里帮帮你的,但这次办理盐务,办得我心灰意冷了。我想,我们大清帝国怕真的要亡了。不易亡在长毛手里,而是亡在自己人手里。我这次在杭州,看到一本介绍英国国情的书,夷人有许多长处值得我们学习。我真想到英国去亲眼看看。”
“夷人的确有许多东西比我们好,就拿他们造的船和炮来说,就强过我们百倍不止。你帮我平定长毛,大功告成后,我向皇上奏明,保你出洋考察何如?”
郭嵩焘苦笑说“我不过说说而已,你就抓住这点和我做起交易来了。这几年的辛苦奔波,也使我烦腻了。你是知道的,我这个人最耐不得烦剧,你还是让我到翰林院去过几天清闲日子吧!”
曾国藩知不可挽留,说“明天我和孟容为你置酒饯行。”
郭嵩焘见曾国藩答应了,反觉过意不去,他深情地望着曾国藩,说“涤生,你顽强坚毅,定会做出大事业来。我禀性柔弱,在这方面不能望你项背。刚才所说的,我自思也过于灰心了。有志者事竟成,国事也并非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明天我要走了,今天我要送你几句肺腑之言。”
曾国藩也颇动感情地说“贤弟请讲。”
“你若像我这样,不在地方办事,又不带勇剿贼则罢,倘若指望办成大事,剿灭逆贼,你有些做法要改。”
“旁观者清。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你就直言不讳吧!”曾国藩已感受到郭嵩焘的一片真心。
“第一,要联络好地方文武,不要总是站在与他们为敌的地位,当妥协处则妥协。常言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第二,越俎代庖之事不能再做,费力不讨好,反招怨敌。第三,要利用绿营的力量,不要再单枪匹马地干。若做到这三点,许多事情会办得好些。”
“筠仙,你这三点的确是金玉良言。今后是要按你的意见办,否则弄得焦头烂额,还是一事无成。”曾国藩说到这里,想起江西局面的困危,眼眶潮润了。
第二天,曾国藩请来刘蓉,一同为郭嵩焘送行。曾国藩拿出一幅字来,对郭嵩焘说“贤弟要走了。我无物可赠,心绪烦乱,亦无佳作,现录十六年前旧作,权当为贤弟送别。”
郭嵩焘接过来看时,写的是四首七律,题作《寄郭筠仙之浙江四首》
其一
一病多劳勤护持,嗟君此别太匆匆。
二三知己天涯隔,强半光阴道路中。
兔走会须营窟穴,鸿飞原不计西东。
读书识字为何益?赢得行踪似转蓬。
其二
碣石逶迤起阵云,楼船羽檄日纷纷。
螳螂竟欲挡车辙,髋髀安能抗斧斤?
但解终童陈策略,已闻王歙立功勋。
如今旅梦应安稳,早绝天骄荡海氛。
其三
无穷志愿付因循,弹指人间三十春。
一局楸枰虞变幻,百围梁栋藉轮囷。
苍茫独立时怀古,艰苦新尝识保身。
自愧太仓縻好爵,故交数辈向清贫。
其四
向晚严霜破屋寒,娟娟纤月倚檐端。
自翻行箧殷勤觅,苦索家书展转看。
宦海情怀蝉翼薄,离人心绪茧丝团。
更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坐夜阑。
录道光二十年旧作为郭筠仙送行,咸丰六年冬于南康军营
郭嵩焘接过这幅字,看着上面刚劲挺拔的字迹,往事浮上心头。那是曾国藩大病初愈时,郭嵩焘应浙江学政罗文俊之聘离京入浙,也似今日,曾国藩在寓所为他置酒饯行,后来又将这四首诗写在信里寄给他。郭嵩焘想涤生今日把这四首诗重新抄给我,是不是暗责我在困难时离他而去呢?他心里怀着一丝歉意。
“涤生,我到京城住两年就回来。”似乎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惭愧,郭嵩焘说出这句言不由衷的话。
“筠仙,你的性格才情,宜在翰苑,而不宜在军旅。你回京是件好事,今后若不是别有缘故,也不必再到军中来。你为我在京联络京官感情,了解朝中大事,勤写信来,就是帮我大忙了,或许比在军中起的作用还大。”
刘蓉说“刚才涤生提起联络京官感情,了解朝中大事,倒使我想起一件事,不知二位知道不?”
“什么事?”曾国藩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
“前几天,文中丞府里的袁巡捕到南康来清点湘勇在营人数。”
“文俊又不按人头发饷银,他凭什么来管我的人多人少?”
曾国藩打断刘蓉的话。
“袁巡捕说,大军在江西,地方招待不好,文中丞准备给兄弟们发点礼,故来点一下人数。”
“这里头有蹊跷。”郭嵩焘说。
“我也觉得不大对头。袁巡捕又说不必跟曾侍郎说了,我便更加怀疑。于是留下他,客客气气地请他吃饭,乘他酒酣耳热之时,我拿出一副象牙骨牌送给他。”
“你哪来的这种东西?”刘蓉一向规矩严谨,从不涉牌赌,曾国藩对他有骨牌感到奇怪。
“我哪里有这种东西。”刘蓉笑着说,“这是春霆的战利品,他要我给他保管,说金银丢了不要紧,这东西不能丢,放在我这里保险。”
“春霆就是爱赌爱喝酒,终究不是将帅之才。”郭嵩焘一向不喜欢粗野的鲍超。
“我把这副象牙骨牌送给袁巡捕,他高兴极了。”刘蓉不想议论鲍超,接着说,“我乘势问他,省城近日对曾侍郎和湘勇有些什么看法。姓袁的附在我耳边悄悄说'我前天听文中丞和德音杭布在议论曾侍郎。'”
曾国藩两眼盯着刘蓉那张已变粗黑的脸,心中有点七上八下。
“姓袁的讲,德音杭布说,寿阳相国跟皇上提过,曾某人在江西一无成就,但勇丁却不断增加,现在又叫一个弟弟招募几千兵到江西来了。一家三人都带兵,而且都集中在江西,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呀!”
曾国藩听到这里,心里一阵恐慌,手心渗出冷汗。
“又是那个祁老头子在使坏,早就该致仕了,却总这样恋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郭嵩焘很愤怒。曾国藩两条扫帚眉锁成一条线,三角眼黯淡无光,嘴唇紧闭。
“姓袁的讲,文中丞听后说'寿阳相国老成谋国,所虑的是。'文中丞还说,姓曾的刚愎冷酷,不能相处,陈子皋是他的同乡同年,军饷拨慢点,就下此毒手。跟此人共事,得处处提防,并要德音杭布注意点。德音杭布说姓曾的城府深,心思摸不到。我当时听到这些胡说八道,直气得发抖,心想,这分明是文俊、德音杭布和祁隽藻上下串通一气,在算计我们。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第一个弹劾。”
“这一伙魑魅!”郭嵩焘骂道。
屋子里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良久,曾国藩长叹一口气,无力地说“夕阳亭事,不久就会重演了。”
刘蓉心里一紧。他后悔刚才不该一古脑把话都倒出来,引起曾国藩这样大的伤感,便安慰道“杨伯起生当乱世,又遭权贵所害,才弄得被迫自杀。今日天子圣明,祁寿阳虽然糊涂,究竟不是权奸,他与你个人无私怨,那年对你冒死直谏也很称赞。我想他只是对你这几年所做的事尚不甚了解,想到历史上常有拥兵作乱的事,提醒皇上注意罢了。即使不是你,换成一个汉人,他也会有这种疑心的。”
曾国藩说“孟容这话倒也不错。虽然祁寿阳上次也在皇上面前说过我的坏话,不过,此人到底还不是耿宝一流人。”
“再说,皇上比汉安帝也英明百倍。”郭嵩焘插话。
“是的。”刘蓉继续说,“今后你事事注意点,一切小心谨慎,必可避祸趋吉,平安无事。”
“小心谨慎自是应该,不过,”曾国藩的紧张心绪已消除,代之而起的是极为委屈的痛苦,“当世如祁相国这样的人,学识才具,二位都很清楚,顶多当个'平庸'二字,却天子信赖,群僚拥戴,位高秩隆,身名俱泰,且这种人尚不只祁隽藻一人。咸丰二年,国藩乃一在籍侍郎,本可不与闻国事,只是想到两朝恩重,斯文无辜,不忍心看鼎移贼手、孔孟受辱,才不自量力,以一书生募勇练团。实指望上下齐心,扫除凶丑。谁知在长沙时,鲍起豹不容,靖港败后,一片诟骂,湘勇进城者竟遭毒打。这两年在江西,步步艰难,处处掣肘。在地方上受如此苦不说,还要在朝中遭无端猜忌。唉!虹贯荆卿之心,见者以为淫氛而薄之;碧化苌弘之血,览者以为顽石而弃之。看来我死之日将不久矣。二位他日为我写墓志铭,如不能为我一鸣此屈,九泉之下,永不瞑目。”
说罢,神情黯然,怆叹良久。忽然,他离开酒席,走到书案边,奋笔疾书。然后,对郭嵩焘说“刚才那幅字不要带了,我另送你一首诗。”
郭嵩焘和刘蓉接过看时,上面写着
送郭筠仙离营晋京
城中哀怨广场开,屈子孤魂千百回。
幻想更无天可问,牢愁宁有地能埋。
夕阳亭畔有人泣,烈士壮心何日培?
大冶最憎金踊跃,那容世界有奇材!
郭嵩焘嗟叹,刘蓉饱噙泪水,三人望着冰冷的杯盘,再也无心吃下去了。突然,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曾国藩的心立即紧缩起来。
【冷知识】龙虾上位极简史
与我们今天知道的龙虾不同,在100多年之前,龙虾并不是“虾中之龙”,人们称它为“海蟑螂”,是奴隶、下等人、犯人和战场上打仗的士兵的主食。龙虾能有今天的地位,还有一段传奇的历史
龙虾现在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一桌高档饭菜,龙虾大多处在桌子的正当中。如果把它拟人化,它可能是个开着SUV,带着金链子,留着小平头的纹身大哥。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家伙可不便宜,而且它在食物界有点“不在三界内,跳出五行中”的意思。你翻开一本菜单,每个菜都是明码实价,唯独龙虾和几个海鲜类的硬菜后面标的是“时价”。如果今天晚上你们家餐桌上能摆一只龙虾,想必是吃得又心疼又开心。在100年前,除非你家已经快要揭不开锅了,不然龙虾这种下等食品是绝对上不了台面的。
遥想当年,刚坐船抵达马萨诸塞州的白人移民生活十分清贫。没有饭吃的他们,每天从被海水冲上沙滩的龙虾群中走过……去刨观音土吃。虽说这观音土兑水之后口感像糯米,毕竟是土,人吃多了没法消化。这些拉不出屎的白人移民,仍然放不下身价,坚决不吃龙虾,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 龙虾是奴隶和囚犯的食物。
时间再往前推400年,有个叫威廉姆的官员用龙虾狠狠地羞辱了新来的白人契约奴(17-18世纪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一种役使的白人劳动力。俗称“白奴”。),他拿着大龙虾,蔑视地看着白奴说“ 对不起啊,我们这里艰苦,你们只能吃龙虾喝凉水了。 ”
这个龙虾侮辱事件影响极坏,彻底点燃了新移民的怒火,并导致大面积暴动,殖民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个规定契约奴隶一周内吃龙虾不能超过三次。
在古英语中,蜘蛛写作“Loppe”,龙虾的“Lobster”就是根据这个单词来的。它被视为海洋之中的最低等生物,就像陆地上的小昆虫一样。所以在当时,美国佬们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吃的,就算是吃,也不会让人看见,而且吃完之后往往还会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怎么混的这么惨。
19世纪,一些加工厂觉得既然这玩意也能吃,成本又低,不如拿来做成罐头。于是,当时比较便宜的豆子罐头5毛钱一斤,而这个龙虾肉罐头,只要11美分,而且都是给猫吃的。当时市面上也有了大龙虾的身影,只不过都是死的。
龙虾的故事有点像民国时期的大闸蟹,都是从一文不名到后来壳上盖着钢印,各个带着防伪戒指一样。
和大闸蟹不同的是,大龙虾华丽转身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刚才我们也说了,大龙虾灾难一般的泛滥,只有奴隶和囚犯才会吃。缅因州当地的罐头厂拿它做成罐头来喂猫。在当时,5斤以下的波士顿龙虾属于残次品,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龙虾的数量减少,后来小一点的龙虾也就符合了生产标准。
工业进步导致龙虾选材个头变小,并没有影响供应,也没有把龙虾的身价抬起来。铁路发展之后,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列车长发现,内地的乘客没见过这个东西,要是把这个东西说成是美味,在车上卖给他们吃岂不是个生财之道?
淳朴的内地乘客,在车上吃了这个被海边人当垃圾的东西之后,赞不绝口,不但喜欢上了这个海味,还把它们当场了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这样,海里的龙虾顺着陆地的铁路走进了千家万户。1880年的时候,厨师们发现这龙虾得吃新鲜的,于是就像今天一样,当时饭店内看到的龙虾都是活的。
虽然当时美国人把龙虾当做饭后的色拉来吃,需求量的确是大增,涨价也是顺理成章。
2006年,作家Motherjones在文章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1920年,龙虾的价格达到巅峰。经济危机导致人们消费不起,于是龙虾市场又走向衰败。龙虾罐头又成了下等货,供给给大兵们为他们补充蛋白。1944年,美国士兵们吃着龙虾罐头跟德国佬打仗。因为战争的缘故,龙虾们有了繁衍喘息的机会,美国经济的复苏虽然让龙虾的价格渐渐恢复,也没有让它脱离下等货的命运。在大萧条时期,缅因州的穷人们不得不下海捞龙虾糊口,孩子们第二天早上带着 龙虾肉三明治。 上学,还会被同学嘲笑。”
二战期间粮食欠收,只有龙虾这种东西不会被限量供应。没想到的是,美国佬们这一吃不但没觉得惨,而且终于吃出了龙虾的真谛。1950年代,龙虾已经从“海蟑螂”完成了到“龙虾”的蜕变。好莱坞明星吃龙虾成风,大户人家办婚宴上也得有只大龙虾,就连十九世纪的第一个亿万富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也请大家吃龙虾。
《福布斯》网站曾公布过“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最终约翰·洛克菲勒名列榜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他的生平。
到了今天,去海边度个假吃个龙虾,十个人里有八个都得发条朋友圈,对于早八晚五的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没好的生活了。仍然有对龙虾嗤之以鼻的人,还有正统的犹太人也觉得龙虾不干净而拒绝食用。美国人早就忘了自己当年是怎么嫌弃龙虾的了。我们得感谢火车上的“坏”厨师,更得感谢那些不知道龙虾是“垃圾”的土大款们,要不然我们怎么能发现波士顿龙虾这种美味。
虽然我吃不起。
怀念与审判
一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按照旧俗,这一天是农户制香烟糖的日子。香烟糖也叫麦芽糖,把培育好的麦芽放在石臼里捣烂,与糯米饭混合在一起发酵,七八个小时后放在锅里熬糖。父亲是这方面的行家,麦芽糖熬得不嫩不老,恰到火候。锅里的糖浆咕噜冒着大汽泡,父亲让我用小火,手持一口铁勺绕着锅沿游走,然后舀上一瓢翻转反扣,黏稠的糖浆沿着瓢壁往下淌,成帽型。“可以,——起锅。”我把一口黑亮的铁锅端过来,父亲把糖浆盛入铁锅,由我端到厅堂。小伙子们早已按耐不住,跃跃欲试。在乡村,制香烟糖、打年糕、压板糖是深冬里的趣事。特别是制香烟糖,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小伙子走村串户,一个晚上帮忙好几家都不嫌累。堂哥坤日像极了大伯,嗓门儿大,说话做事都很爽快,领着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撸起袖子干。打摆时,两根短棍夹起糖团,啪啪作响,厚重的方凳也跟着摆动,发出低沉地砰砰生。橘色的灯光下,小伙子们的脸红扑扑的,脱了棉袄脱毛线衫。“老弟,你来——”堂哥朝我示意。我凑趣着抓起短棍打摆,不到二分钟,气喘如牛,直呼不行。堂哥嘿嘿发笑,“你这也叫小伙?合着你会读点书,以后娃想吃点香烟糖还得求人!”论腕力、臂力,我的确不如堂哥,他能用中、食两指与我手腕较力也不输一分。
制香烟糖过程繁杂,炒稻米、磨芝麻,育麦秧都得提前准备。即使制糖当天,捣麦——发酵——熬糖——洗脸——打摆——制帽——出糖,七八个程序,把一天安排的满满当当。
农家有土灶,土灶上有香炉或是一个红色萝卜墩,烟囱柱子上帖着旧的落满灰尘的四方红纸,上面歪扭写着还能辩识的毛笔字:“呈奉 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平安”。腊月二十三,制好的香烟糖第一份得给灶神爷吃。灶神管锅上的事,管一家人的嘴和胃。女主拿一个盘子,一把(长短十几根)香烟糖摆在灶头,倒上一碗谷雨茶,服三个万福。除夕的时候,还得给灶神烧些纸钱。现在,农村土灶还有,逢年过节用得上,炖肉、醅饭、烧大锅菜都还用得上,供奉灶神爷的习俗日渐消亡。哥哥新做了房子,橱房里没有土灶,发亮的瓷砖从底部贴到顶上。母亲七旬有余,学东西慢,液化灶的按钮拧开,火舌呼呼上窜她就会害怕,加上大嫂子有洁癖,随意粘贴是要被教育的。一年除夕,夜色未黑,母亲在液化灶前呆愣了一刻,心里犯难,祈福帖贴在哪里似乎都不合适。
故乡已经很多年不种小麦了。
走进田野,2月的春风温和。枯黄的稻茬成片铺展,碧绿的油菜地点缀其中。小麦销声匿迹。
想吃香烟糖也很方便,流动的货郎开着带斗的四方车,一路叫卖。“萨琪玛,香烟糖,芝麻片——”母亲闻声出来,买上一些,然后放在一个茶色的瓮里。晚上,我带女儿看望双亲。父亲坐在离电视一米之间津津有味地看戏剧。母亲起身,赶紧把瓮里的芝麻片、香烟糖取出,塞到歆儿手里。“吃,甜的,可脆了。”女儿委曲地望着我,打心眼里不喜欢。我象征性地抽出二根香烟糖,“够了够了,牙不好。”其实双亲的牙也不好,那些朝夕相伴的伙计一个个决然离去。父亲说,几个牙都掉了,他也要走了。母亲是一口廉价的假牙,一开口,露出不自然的白。买香烟糖等零食,其实更多是为了招待我的二个孩子。
正月初一拜年时,母亲照例取出一个果盘,在果盘的每一个盒子里放上香烟糖、芝麻片、果仁、橘子,然后摆到八仙桌上。烧好一壶水,准备好茶杯、茶叶,寂寞地坐在大门口看着人来人往。那些初一给父母拜年的孩子长大了,或许有了新的应酬,或许不屑与老人交往,一整天都看不见人影。晚上,母亲只好又把东西装回袋子,放进瓮里。
二
邱水发的女儿结婚是在腊月二十四。我刚从县城回来,下河堤就看见他家门口车子停了一大溜,鞭炮炸响,腾起一阵阵烟雾。妻子说,听说见面礼(即聘礼)四十多万叻。
我知道妻子的意思。她心里一直有个梗,娶她的时候见面礼给了二万二,其中二万还是瞒着她贷的款。知道后妻子又哭又闹,觉得自己傻子一样的被骗了。妻子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吃苦的人。十五岁被招工去了深圳电子厂,直到最近七八年,都是只身在外谋生。她给我看过臀部,两块痂是板凳上坐出来的。她不闹了,踏踏实实过日子。只是每年腊月正月,看到朋友圈里晒的耀目的礼金,她就会故意给我看,“你看看,现在见面礼都六十八万叻。”
我只好酸着给她科普,婚姻是两个人因相爱、责任在一起。互不认识的人,仅因为媒妁之言在一起,用成堆的钞票保障婚姻是庸俗的、愚蠢的。我想给她讲钱钟书和杨绛、萨特和波伏娃,讲现在的离婚率高于结婚率……妻子别过身子,继续刷她的抖音了!
夜很静。
妻子到小店打麻将去了。歆儿甜甜的入睡,响着微鼾。我摊开一本周国平的书,周国平是生活哲学的倡导者,是真性情的皈依者,也是我崇敬的作家。现在看不进去几行字,脑海闪腾着都是婚姻有关的事。
邱水发的女儿头婚嫁在邻村一个殷实的家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怪病让他的女婿成了瘫子。人心肉长,自己的孩子自己疼。谁愿意看见自己女儿在火坑里继续苦熬。何文波的妻子软硬兼施,频繁劝女儿离婚。去年,纠缠了好几年的婚姻走到尽头。他的女儿一咬牙离了婚。去年暑假,我看见一个男孩热泪拉扯着他女儿的衣襟,歇斯底里的喊着妈妈,我心里隐隐酸痛!孩子的哭声是最锥心的。一次,女儿口腔溃疡,满嘴长着水泡,进水喂药都痛。妻子一巴掌打了不肯吃药的女儿,又立马搂着女儿自己哭了起来,“老天,这个病让我得吧,别折磨孩子了!”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纪伯伦《关于孩子》
我试着想邱水发女儿选择离开,用了多大的勇气!
我想到村里金崽的女人。出嫁那天,下着大雪。金崽的母舅用自行车推着她进村。我和母亲坐在火盆烤火,看见门口一列行人。母亲说,这个女人命苦。小时死了母亲,做女儿时尽着母亲的责任,洗衣做饭,打柴喂猪,无一落下。熬到出嫁的时候,天也不作美。母亲叹着气。像是冥冥之中的事,在他们孩子七八岁的时候,金崽出海打鱼,死在大海,尸骨无存。
我想到父亲,由于家庭贫寒,只好入赘余府。爷爷外公说成这门亲事时,父亲满眼是泪,哭着问爷爷奶奶,为啥是他入赘。或许是爷爷擅长说理,或许是大伯的承诺,或许是一个贫困家庭给了父亲以勇气。父亲很快答应了。新婚时,父亲跪着外公外婆,舅公接过香,在他的左右手臂上点出六个痣。为了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安宁,在外公、母亲面前,父亲隐忍了大半生,只有同他人争执时,才袒露出叛逆的个性。大伯喝着酒,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这些后辈,“咱们李家,再穷也不要让人当上门女婿。”
婚姻是一座城堡,有人出来,有人进去。
娟子的不婚主义,是对乡村传统的一次叛逆。腊月正月的时候,很多年轻小伙子在长辈的陪伴下频繁相亲。年轻女孩成了香饽饽,有时一天来四五拨人。女孩的母亲连泡茶的心情都没有了。
娟子的母亲不愿看别人热闹,只好躲在家里叹气,尽量少出门。有一次,娟子的母亲把我请进屋子,给我泡茶,端来点心。“他叔,你是喝墨水的人,帮嫂子劝劝娟子吧,再耽搁几年就成老姑娘了。”“你说一个姑娘家的,也读了一个大学,长得也不耐。怎么就不愿嫁呢?”
我懂水莲嫂子的心思。在农村,要是一个小伙二十四五都娶不到媳妇,他就离单身近了;一个女孩二十五六还没嫁出去,流言蜚语也就不远。我答应了水莲嫂,试试。
那天,娟子在我家门口散步,一件黑色的长款束身大衣,更显示出她姣好的身材,酒红色的卷发凸显都市丽人的气质。为喊娟子进屋,拐弯说到她的婚事。
“……叔,你说结婚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完成父母的心愿?我是个正常人,能够一个人过,为什么还要迁就一大家子人。”
“婚姻是一种冒险。你看,我爸大男子主义,在外面赚点钱就回来吆三喝四的,吩咐我妈就像吩咐仆人一样。”
“结婚多么可怕。刚一结婚,爱情就死了。然后挣扎在柴米油盐和孩子之间。人生短短,应付社会,还得回来应对家庭。我不想在年轻的时候,享受生活的时候,却在爱情的城堡里内外交困、焦灼。”
……… ………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柏拉图式之恋都是我热切期盼的。现实中,我只能摁住这颗狂热的心,在人世间摇摇晃晃地生活着!
对娟子而言,过年俨然成为一种形式。或近或远的故乡给她的压力,远不及他乡更让她舒适。正月初四,娟子拉着手提箱匆匆离去。她身后的村子,哑巴叔在广场上几十年不变地咿咿呀呀呀喊叫着,像极了是某种隐喻。
三
在家住了几日,大都是阴雨天气。四野昏暗,淫雨霏霏,到处都湿漉漉的。年轻人宅在一起喝酒、玩牌、打麻将;年纪大的抱着火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小孩子有部手机,簇拥在一起疯狂玩着手游,饭都可以不吃。山村静谧,广阔的天地里,可以清晰听到鸭子的嘎嘎声。若不是庆生的烟火照耀天空,你不敢相信,这是过年时节。天气忽然间晴好。
女人们忙碌地洗漱衣服、被褥、鞋子,甚至是厨具。家家户户,竹竿都横竖支着,像一次盛大的服装展。勤快的男人,把车子开到宽敞处,把车子擦拭得油光锃亮。上午十点多,溪涧里的人才慢慢少去。
获得了空闲,我领着歆儿出树林子走向田野。田野里有人提着白色的塑料桶在挖野菜。我打身边经过,“哟,挖野菜叻。”
“无聊,带着孩子出来挖野菜。李老师这是出来散步!”
“跟你差不多,领着孩子随便走走。”
歆儿还小,“野菜是什么菜?”
“野外长得菜呀!”我顺手采了一棵黄花菜。“这种菜叫黄花菜。大了会开小黄花。”
歆儿走到田边,在禾茬下抓了一把新绿的稻搓菜,“爸爸——,这是不是黄花菜?”
“不对。这是稻搓菜。味道有些苦的。牛都不喜欢吃。”
“这个呢?”歆儿又抓了一把。
我摇摇头。
田野里是有很多野菜的。三、四月份,有地皮菇,放一点红薯粉勾芡,清香润滑。五、六月份的野藠头长得像葱像蒜,味道香,火气大。孩提时代,我常常到地头采摘,一大把洗净,嚷着让母亲炒鸡蛋。我是幼子,母亲疼爱有加,自然照做。就一个鸡蛋炒野藠头,我能吃二碗饭。马兰头比地皮菇时间还早,有红梗青梗两种。在黄柏教书时,一些农妇在街面上放一个蛇皮袋,马兰头成堆的放在那卖。四五块钱就好大一堆。开春没事,我乐意带上孩子,为他们上一些生活课,给他们的生活增添野趣。
山上也有很多野菜,竹笋、山蕨、蘑菇、香椿,不胜枚举。这种久雨之后天气放晴回暖的时节,最适合野蘑菇生长。我黏着二姐,挎着小竹篮,撑开湿淋淋的茅草,就能寻见褐色的野蘑菇。竹菇的表层红艳艳的,像一顶顶撑开的小伞,很难寻见。
人是自然之子,每一种植物都与人休戚相关,都有神性。人类在困难的时候,经过先人辩识后的那些植物喂养了我们的胃。(困难年代,人们连观音土都吃过。还有什么没尝试着吃的!)有些被我们引进菜园,成为日常相见的菜蔬,有些仍然遗留在野外。每年,我们的肉身在凡尘辗转,我们需要有这么一次亲近,带着家人走进田野,与它们一一相认。
四
进入腊月底,农民的生活节奏忽然缓慢下来。过年、乃至一整个雨季的柴火都已经备好。地上种着油菜,也已经追了一道肥。该结的账也结了,结不了的也就等东家一句靠谱的话。余下的时光懒懒散散、做做停停,就等着过春节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除夕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上街扭。
—— 民谣
旧时的春节从腊月初九就已经开始了。
除夕夜,上灯了,四周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我惶急地跑到小店,问外公什么时候开始“团年”。(方言中,一家人吃除夕宴为“团年”)外公有林姨夫走后,看看再也没有顾客来,便俯下身子,拿出最大的一挂鞭炮——一百响——对我说,“准备过年吧!”我蹦跳着回到厅堂,“外公说,准备过年咯!”一家人有序的忙碌起来。父亲端来饭甑,把筷子插在饭里,饭瓢口朝外。外婆、母亲、大姐把菜端到桌上。我和大哥摆好酒具,燃上香,烧纸钱,家里的灯全部打开。祭拜列祖后祭拜四方神、灶神也不能忽略,然后隔着夜幕,对这野外喊上几嗓子,“祖宗,老祖宗们,回家过年吃饭咯!有客的带客来,饭菜管够酒水好。大家回来吃饭咯!”点着鞭炮,大家按辈分大小就坐用餐。一顿饭吃了近二个小时。
现在当家了,为人夫、为人父,总觉得旧时过年的程序虚而不实,过于繁琐。我对妻子说,“不用醅饭吧,餐餐吃新鲜的多好,也不浪费。”妻子说,“不用放烟花吧,十来分钟就烧掉几百块,不值得。别人家放,我们看,也挺好的!”我对妻子说,“祭祀也免了吧!在世行孝则好,死后行孝都是自欺欺人。”……
除夕夜,我们四口人烧了五个菜,一盆子鸡、一钵子肉、一条鱼、一盘可乐鸡翅、一盘青菜。用电饭煲煮饭,十几分钟就够了。我们大家喝了点饮料、红酒。对孩子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儿子得到了红包,高兴地找他的玩伴去了。妻子让我收拾碗筷,打电话约她的麻友。一年来,我们怀着热切期盼的一次晚宴,一个小时不到就结束了。我多少有些失落。
生活需要仪式感。
我的耳边一个声音响起。
感情里没有仪式感,就会弱化彼此的想念;祭祀的时候没有仪式感就会轻慢先祖;平凡的日子里缺少仪式感就会散失光泽。闲暇的日子里,我们去林间读书、漫步,将庭院打扫干净、把房间整饬有序;我们可以锄草,埋下一些种子。哪怕我们敷衍,也要赋予节日一个必要的仪式。
五
正月初一的时候,二姐约我去济源寺走一走。
济源寺因济源岭而得名。据说,张村乡余寿元的孝子余明章,用募捐筑桥的余款修建了一座凉亭。凉亭供奉着地公地母。亭子还在,横额上还残有“任远一息”“暑雨徯栖”的字样。今人在原来的位置扩出几百平方,修了庙舍,里面供奉着地藏菩萨、南海观音。一条水泥路,从山脚修到山岭。旧时的麻石路还残留了一段,更多的麻石隐匿于荒木丛中。
每月的初一、十五都属于十斋日,这两天上香,功德可以倍增。正月初一为始,香客自然更多。我们驱车而来,远远就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浓烟从青山里腾起。庙里已经很多人了,主持从山下把家属带来帮忙,给香客烧了一锅又一锅的面条。
二姐,是来还愿。她曾经允诺神灵,要是我考上大学就来给菩萨添香油钱。我考上大学,已是很久之前的事,入职都十八个年头,儿子也十六岁了。但我还是有些感动。二姐生活坎坷,在家做姑娘时,帮衬着做粗活。出嫁后,同姐夫风雨三十年也没享受到快活日子。现在还在外面讨生活,她给我们发视频聊天,仄窄的出租屋,虚浮的脸,疲乏的表情,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二姐和二姐夫忙碌到深夜十点、十一点钟是常有的事。
二姐捐了二百香油钱,主持给了平安绸带。二姐让我把它系在车子上,保出行安全。我同意了,跟在二姐身后,鞠躬、敬香。
山庙里来的大多是年纪大些的女性。年轻的也有,跟随而来,徒的是一个乐字,心里未必装着佛。主持穿着僧衣,大腹便便,面容光洁,在我看来心里未必有佛。现在,佛院清修之所却也绯闻不断,充满着铜臭味。开着汽车打着电话、在餐馆吃荤喝辣、在KTV里拿着麦克风K歌的。一些所谓的佛系美女在寺院搔首弄姿获得点击率。据传,寺院与KTV、饭馆一样,成为投资的对象。来自中央媒体的报道中,一位私人老板曾在2004年以每年220多万元的价格将云南岩泉寺承包,到2010年,价码升至720万元。父亲说,瞎子骗光子(视力好的人),死人(地仙,看阴宅风水的人)骗活人,泥巴木头(菩萨)骗香客。
长田邱家的山麓里有一西峰庙,庙里供奉着李广老爷和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没有僧侣,没有清规戒律,主持是当地的几位邱姓的老伯,轮班制。烧香点蜡之外的日常与我们无异,还同我们玩钱的纸牌。有次,我与他开着玩笑,“老伯,《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中的‘五蕴’是哪‘五蕴’啊。”他有些生气,“我老人家还记得住这些东西。烧香就烧香,瞎问什么。”他添完香油,到寺院后边的厨房忙着洗菜做饭去了。
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是有的。佛教是用来普渡众生的。释迦牟尼为了众生放弃王位,来到城外的苦行林打坐参禅,每天只有一粒麦子充饥,饿成皮包骨。六年后,才大彻大悟,超脱生老病死带来的困厄。作为他的信徒如果执迷于俗事都必然得不到真传,必然是卑劣的假行僧。
我和二姐驾车回来,前往济源寺都车子隔一段路就遇见一辆。,又有多少是真的信徒了。
人间物欲横行,身处其间的寺院而不沾染俗尘,难已哉!
六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度。记录新年有阴历阳历之别。每年的元旦或者除夕,对即将过去一年的对新年祈盼的文字充彻网络。
方方是一位受武汉人尊敬的作家。前年因《武汉日记》而被网暴。现在疫情还在,那些谩骂她的人也还没老去。沉浸许久的方方在2021年末尾发表岁暮感言:
明天即是新的一年。
祝平庸和机灵的人继续欢乐。
祝正直和真实的人继续诚实。
祝愚蠢和谄媚的人继续跪舔。
祝卑鄙和低劣的人继续邪恶。
祝天下所有人好好活着。
我已不再怀着期待祝福新的一年更好。
我只惟愿未来的日子不要让人越发失望。
余秀华也是网红人物,曾被称作“脑瘫诗人”。她的样貌粗俗而又畸形,文字干净,像一条清澈的溪流。2022年元旦,她用诗歌继续写下摇摇晃晃人间下的感悟。
《关于2022年》
这么多弯曲的数字套在脖子上
就是纠缠在一起的绳索
把一个人的中年拉扯得四分五裂
如同漏了底的船,我们涉险而来
你说你已经把人生看了个透
但还是向着成熟的果园不停行走
天空湛蓝
像一种祝福
祝福得到,也祝福失去
祝福在时代的雾霾之外
我们对视的眼眸里
依旧有圆月升起
母亲不是文人,幼时上过几年私塾。在她的意识里还有很多传统的东西。立春时,母亲从地头采一棵油绿绿的青菜,按在瓷碗里,箍上红纸,点上香,服三个万福。除夕的时候,母亲让父亲做了我跟大哥做过的事情,贴对联——醅饭——接神——祈福。
团年饭后,我和歆儿去小店玩,已是晚上八点钟的事了。我看见父亲从屋里抱出一盒大烟花。父亲也看见了我,“红儿,歆歆!”母亲也出来了,又进去拿香烟糖和芝麻片。
“爸,我来点吧!”父亲把打火机递给了我。母亲让我小心点,并把歆儿搂在身边。找着引信,点着后,嗤嗤的闪着火花。不一会,一根爆竹簌地一声钻出纸箱,啪的一声在天空炸响。那缤纷的七色光芒形成无数的透明弧度。紧接着,第二根、第三根腾跃而起,在天空炸响。女儿跳跃着,“爸爸,真好看!真好看!”我看见,烟花照亮下的父亲母亲的脸庞,如菊花一般,是那么好看。它们是丑年除夕最为生动的祝福。
母亲喃喃说,“嗯,烟花真好看!”
正月初十,我回到了县城,回到另一种生活。城市已步入节后的日常轨道,清洁工在六点左右就已经清洁好街道。很多店铺都早早开张,窥视着奔忙的人群。我把自己沉淀下来,面对年中所经历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怀念或是审判,都是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古代的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吃饭的时候都吃什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美食文化也是重要的传承。因为民以食为天,所以对于食物的需求是从古至今都不能逃脱的命题。为了能够享受更多的美味,才有了后来的各种美味佳肴。,在古代的穷人,到底吃什么呢?
盐
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一味调料,不仅便宜而且量多,家家户户都需要他。因为盐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果长期不吃盐,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甚至甲亢。,在古代的时候,盐确是个稀有的产品,甚至许多家庭都以能吃上盐为荣。
盐最早从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从最初的的调味品,到不可或缺的作料,盐成为了城市间的重要纽带。,盐成为了国家经济和税收的重要来源,以至于盐一直处于管控状态,价格还居高不下,这导致普通家庭几乎买不起盐。
在这么缺盐的时期,古代的穷人都吃什么?
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古代的穷人到底日常都吃什么,在那个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期,美味佳肴不过是贵族的专属。对于穷人来说,一碗白米饭搭配一块肥膘肉,这就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终极食物。,大多数时候,人们的主食则是杂粮饭再配上一些蔬菜。
有人会问,为什么古人不去吃肉呢?可以去抓鱼、抓虾甚至抓各种野生动物来进行食用,这样吃野味的生活,在现代也很奢侈。,如果当我们真的去经历那个没有盐的时代,连续一星期吃白水煮的鱼、虾和各种野味的话,保证你下次再见到时就吐。
所以,古代的穷人更希望能够吃到白米饭。,那时候还未有袁农平老先生的杂交水稻,所以整体的亩产量极低。平均亩产不过200斤,十亩地才2000斤粮食,这时候再经过一番扣税后,能够留下的粮食,只能勉强糊口。如果再遭遇个天灾人祸,那基本上就面临无粮可食的境地。这时候必须借高利贷,春一夏三的高利贷两三年就能吞掉全部家产。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电视里或者老一辈的口中听说,人们为了活下去,去吃无法消化的观音土,只是为了能够有饱腹感。但吃观音土的穷人,最终只能被活活胀死。其他的则依靠吃树皮,吃草根等,苟且地活在世上。
小结
古代穷人在丰收的年月里,还是有一些别样的菜色可以吃。像葵、藿、薤、谷糠等,都能够成为人们饱腹的食材。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对吃东西百无禁忌,完全是因为曾经被饿过,如果不吃就会被饿死。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食物。
生活知识
- 微信零钱被司法冻结怎么解决 微信零钱被限制使
- 华为手机的营销软文 华为手机软文营销推广
- 海外服务器租用的价格 海外服务器租用的价格高
- 市场营销实习报告 市场营销实习的核心要素
- 微信客服电话人工服务24小时 怎么找微信客服电
- 软文街:软文街登录平台有哪些
- 营销策划公司:营销策划公司有哪些
- 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登录入口
- 软文写作:实用的软文写作技巧
- 微信支付密码在哪里修改 怎么修改微信支付密码
- 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分析
- 微信视频美颜怎么设置 oppo手机微信视频美颜设置
- 营销案例:深入剖析三个经典营销案例
- 软文平台:软文平台哪家好
- 微信拍一拍功能在哪里设置 手机微信拍一拍功能
-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