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字的由来

站长百科 2023-01-13 22:02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成都名称的来历?

“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拓展资料

关于成都名字的由来还有两种说法

“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成都)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中原汉人把蜀都音译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国的都市,虽然夕阳无限好,已近黄昏了一一就在古蜀开明王朝迁都不久,秦国的金戈铁马碾碎了开明王朝的美梦,古蜀国的历史也随之画上了句号,成都即“的都市”;

古代蜀地蚕丛氏发明了城墉,因而蚕丛这支部落又被称做“崇墉”。随着朝代的更迭,到古蜀国开明王朝时,其部族仍称“崇庸”或“庸成”,简称为“成”;而“都”的意思无外乎“人之所聚亦曰都”,所以就称开明王朝的首都为“成都”了。

成都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成都就为蜀国的都城,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日成都。”秦置成都县。1930年设“成都市”。成都,简称“蓉”,因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

参考资料成都 (四川省省会) 百度百科

成都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是什么?

成都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此为成都建置之始,也是成都有准确的历史纪年之始。公元前311年,秦王下令创筑成都城,并按秦国都城咸阳的格局和建制来规划成都城,这是成都有文献记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始,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自先秦迄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成都一直是县、郡、州、府、路、道、省的治所,其间先后成为大成、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大蜀、大西7个地方政权的首府。

其他建制的名称代有变更,但“成都县”一名2000多年始终没变过,成都城区也一直归“成都县”管辖。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成都县分设华阳县(初名蜀县)。成都从此由两县共管一城。

4500年前的成都人

宝墩人在成都平原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他们修筑起高大的城墙用来抵御野兽、洪水,在城墙周围还有精致的护城河用来排水泄洪——这种种都说明了远古时期成都平原水患很严重。

作为早期的“成都人”,宝墩人种植水稻当作自己的主食,他们还驯服了野生的猪、羊开启了畜牧业,农闲之余,宝墩人还会约上三五好友驾着一叶扁舟在家门口的河流中捕鱼虾、螃蟹来吃。

在和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时候,宝墩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尽情改造着自己的家园。

受制于知识的局限性,宝墩人狩猎、耕作使用的是精心打磨过的石器,居住的是木骨或竹骨泥墙搭建起的房屋。富裕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精美的陶器烹饪、盛放东西。

成都名字的由来

成都名字由来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的都邑。

“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成都名字由来

成都,这座西南重镇,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和文化积淀雄厚而知名于世。,成都含义为何?古今学者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兹将诸家之说简述于下,以明关于此问题的学术渊源。最早对成都二字作出解释的是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乐史认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路郡名条认为“盖取《史记》所谓三年成都之义”。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影响较大。今人王文才先生就赞同其说。他在《成都城坊考》中认为“史称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宋人因古语以释成都之义,亦无不可。”任乃强先生在《成都》一文中认为“望帝杜宇新营过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义”。因为杜宇“认为建国功成,可垂久远,这个都城可以一成不变了,所以命名为成都。”李金彝、王家佑先生根据《山海经》有“成都载天”之山、“成侯之山”的文字记载,认为成都的“成”是古族名或国名,其字形为戊与丁的合体,戊是斧钺的形象,丁象箭或箭中靶形,“成侯就是以这个字来作为部落酋王的权力的象征。”“都”字在藏语中指两条河的交汇处 。按照他们的解释,成都二字的含义就应是成侯居住的(两河交汇的)地方温少峰先生则认为成都二字“不过是用中原华夏文字对蜀语‘成都’这两个音的一种对译罢了”。然后根据读音推论“成都之成是蜀人族称,其义为高原人”,“成”字是“蒲卑”二字的对译。又根据氐羌系统的普米族“很可能是古代蜀族先民的直接后裔”,在普米语中,地名末尾的“都”音是表示“地方”、“地域”,从而推测成都之“都”字也应是这个意思。由此得出结论“‘成都’的蜀语含义是成族人的地方,换言之,即蜀族人的地方,或蒲卑人的地方刘冠群先生对于成都得名的由来提出了一种新看法。他认为成都二字是蜀语音译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语读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u 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读如现代汉语的“du”音,那么,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的都邑’ 西禾先生在《蜀族的演进与成都聚落的形成》一文中,也对成都的得名作了考察。西文通过对古代西南地区民居形式和名称的分析,提出了成都古代的居住形式是一种称作“笼”的巢居,成都的“成”字就是重叠的“笼”,“都”字本意是水泽汇聚之地,古成都地势低洼,池沼密布,故称为“都”的新看法 沈仲常、黄家祥先生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特别是根据先秦至秦汉时期四川漆器铭文演变序列成——成亭——成市——蜀郡工官,从而推测“‘成都’一名,在周秦以前不存在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也发生过变更,它是在秦汉之际出现,并在秦以后才普遍流行起来的。”至于“成都”二字的含义,沈、黄二先生未予明确的解释,只是说《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蜀王开明迁居成都的记载,“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秦汉之际人们遂将开明氏建都这个地方称之为成都了

成都简称“蓉城”“锦城”的来源?

一、成都简称“蓉城”的原因

五代前、后蜀和两宋,成都的繁荣再一次达于鼎盛,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故此得到“蓉城”的别称。

二、、成都简称“锦城”的原因

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从两汉至三国蜀汉,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这一时期,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锦官城”而获得“锦官城”和“锦城”两个别称。

扩展资料

成都的地理环境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

成都市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简阳市沱江出境处河岸,海拔高度为359米。

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由于气候的显著分异,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