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的来源

站长百科 2023-01-13 21:07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余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余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1、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2、源于赤狄族出自秦、汉时期赤狄族隗姓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3、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古蜀国褒余之道,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4、源自少数民族今苗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白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余氏族人分布。

余姓,中国百家大姓氏之一,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650余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2%,当年排名第41位。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余姓的来源

余姓的来源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由余是周携王姬余臣的子孙,在出使秦国时,秦穆公见其有才,于是用计留作己用,任其为上卿。由余在任期间,为秦穆公制定攻讨西戎蛮族的策略,助秦灭西戎十二国,使之拓地千里。由余的后人以其名作为姓氏,称由氏和余氏。

2、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继禹而为天子。次子宰,被封为显。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其后以封地为氏,称余氏。

3、源于余丘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地区的诸侯,因封地在余丘,家族称余丘氏,后简化为单姓余。

4、源于地名,出自蜀道褒斜栈道,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难》中对褒余栈道有明确的描述。世代居于褒余栈道沿途之民众工匠、驿站官吏、商家栈伙等,其中以陕西汉中一带秦姓为主的流民,皆有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褒余氏、褒斜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褒氏、余氏、斜氏。

5、源于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出自满族尼玛哈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不姓氏、金国时期为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汉义“鱼”,后多冠汉姓为余氏、俞氏、于氏、胜氏等。满族裕瑚噜氏,以地为氏,世居虎尔哈、讷殷、安楚拉库、长白山、裕瑚鲁,后多冠汉姓为余氏、玉氏、裕氏、于氏、娄氏等。源于赤狄,傈僳人,畲人,党项人等,如唐朝时期白马氐族等等,即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余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余姓氏的来源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宰相由余之后。余姓,中国百家大姓氏之一,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51位民国版中列第90位,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650余万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2%。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上主要以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字因古时读音区别,故有多种不同的源流差异。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迁徙情况因缺乏历史资料,故难以详考。

余氏家族的由来

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

起源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由余的后人以其名作为姓氏,称由氏和余氏。

2、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3、源于余丘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地区一个小诸侯,因封地在余丘,家族称余丘氏,后简化为单姓余。

4、源于地名,出自蜀道褒斜栈道(褒斜亦称褒余),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赤狄,傈僳人,鲜卑人,古氐人,畲人,党项人等,如唐朝时期白马氐族等等,即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一、余姓始祖

由余春秋时秦国的上卿。先祖原为晋人,逃亡入西戎。至由余时,初在西戎任大夫一职,后奉命出使秦国。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曾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尊其为余姓的得姓始祖。

二、历史名人

1、余玠,字义夫,曾任资政殿学士,兵部尚书兼四川制置使等。钓鱼城防御体系的创建者。南宋抗蒙名将。

2、余有丁,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之一。

3、余子俊,明朝名臣。祖籍湖北京山,曾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任上曾力筑延绥长城。

4、余国柱,湖北大冶人,曾任吏部尚书,康熙年间入阁。

5、余正健,清朝名臣,曾任左副都御史兼顺天府尹。雍正时曾御赐“天下师表,和而不流”。

6、余朝贵,晚清重臣,黄冈余家楼人。清廷曾赐“劲勇巴图鲁”称号。是与左宗棠,曾国藩等并列的清廷五位从一品衔汉人武官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余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由余

姓余的祖先是谁?

姓余的祖先是姬由余。

余姓,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中国百家姓氏之一,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640余万(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另2016年公安部统计数据约有近700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41%,当年排名第41位。

人口分布主要以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

扩展资料

余姓名人

1,余懃唐朝名臣,历任工部尚书兼御使大夫,勋封上柱国。

2,余靖,北宋大臣,庆历四谏官之一,官至尚书左丞。

3,余元一,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弟子,为其得意门生。

4,余天锡,南宋大臣,与宰相史弥远有深交,官拜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余姓

“余”姓的来源是什么?

余(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春秋时秦由余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风俗通》所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称为由氏;有的姓余,称为余氏,由、余两姓同出一宗。 2、出自姒姓,为夏禹小儿子姒罕,封姓为余氏。据《姓考》所载,相传夏禹之后有余氏。大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姓姒,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其后代相传为余氏。禹妻是绍兴涂山之女,禹封小儿子姓余,有纪念妻子之意。 3、出自赤狄族,为隗氏五姓之后有余姓。据《国语》所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也。” 4、出自由他族和他姓改姓而来 ① 据《余氏总谱》载,云南镇雄县余姓,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有诗为证“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赶散入西……前传诗句词如此,后嗣相逢系本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九子一婿。九子一婿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十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但此类余姓根据多名历史学家考证,实出自于西夏党项羌人,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余阙及同族之人。世居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后世避红军之乱逃入四川,清代又迁云南、贵州.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符,冒认自诬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统称为铁改余氏。 ② 僳僳族以鱼为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 ③ 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 ④ 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为余。 ⑤ 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 ⑥ 其他如苗、彝、布依、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由余。春秋时秦国的大夫,也作繇余。其祖先原为晋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便留秦国为相,很得穆公信任。时秦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其地位并不显要。由余为上卿后,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谋划攻伐西戎之策,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因曾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尊其为余姓的得姓始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