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是哪一年
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期间发生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四年(1769)。当时四川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人口锐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清政府在统一之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
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湖广填四川是哪一年?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
一、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通过大规模的人口移民来填实四川,以此来挽救、振兴天府之国,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湖广移民和客家移民分别占当时四川总人口的40%和33%。
二、影响
1.大量的移民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
2.大量的移民导致四川的农业垦殖从最初平原荒芜地的复垦,逐步向丘陵中部、山地推进,垦殖范围进而到达丘陵顶部、半山上部,当时山田盛行,梯田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物种消失等消极作用。
以上内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哪一年
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期间发生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四年(1769)。当时四川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人口锐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扩展资料
清政府在统一之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
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历史上的湖广填川是哪一年?
湖广填四川,是由于四川地区几度人口锐减之后,从明代初年开始的,在清代初年达到高潮的大规模移民入川的一个历史过程。其结果是使四川地区接纳了大量的外地移民,其总数超过了四川本地的居民。大量移民入川既是人口的融合,也是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促进了四川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使得四川地区清代以来经济文化的复苏和发展更加具有兼容并蓄、汇纳百川的显著特点。
历史记载
"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过程确实是存在过的,这是在元代末年、明代初年、清代初年连续进行的长期的移民运动。民间的有关传说较之历史的真实有明显的扩大与渲染,也有一定的偏差。"张献忠剿四川"这一历史事件也是发生过的,民间的传说较之历史事实有失误,也有一些歪曲。参见袁庭栋:《张献忠论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如果把这些偏差或失误排开,就可见到所谓"湖广填四川"原来是连续进行了多年的人口与文化的大融合,对巴蜀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所谓"湖广",包括今湖北与湖南,而湖北的麻城与孝感县籍的又占第一位,估计这一地区是清初大规模移民入川时的重要的中转站。在蜀中老人口中与民间文学中,几乎都将麻城与孝感二县误为"麻城县孝感乡"。胡昭曦根据部分地方志和家谱中所载的716户人家的有关资料统计,元末以前即已居于蜀中的只有65家,仅占9%。在清代以前迁入的220家中,湖广籍就有171家,占77.7%。其中湖北麻城又有151家,占湖广籍的88.3%。在清代以前迁入的移民中,大多是元末明初迁入的,如从现存家谱的资料统计,清以前迁入者共58家,其中在元末明初迁入的有40家,占69%。见胡昭曦:《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多年来,我曾注意过明清时期若干知名人士的祖籍,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明代著名诗人张佳胤,清代著名经学家廖平,自贡盐业界最大的盐业经营者王三畏、李四友,五通桥盐业界最大的盐业经营者吴金三等,他们的先辈都是在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过程中举家入蜀的。
元末明初大量移民入蜀,又可以分为四类:
1.红巾军农民大起义开始之后,湖北地区若干家资较丰者(包括一些蒙古族)纷纷"避难入蜀"。
2.如上所述,明玉珍率领大批湖北军民入蜀。当朱元璋的军队攻占湖北之时与之后,若干原来红巾军旧部或与红巾军有联系的人,为了逃避朱元璋部下的打击,也纷纷逃奔巴蜀境内的明氏"大夏"政权,求得保护。
3.朱元璋派汤和率大军由湖北攻入巴蜀,派傅友德由陕西攻入巴蜀,以后驻在四川也就成了巴蜀人。
4.明代初年,为了控制巴蜀局势,若干官兵被留居巴蜀。鉴于巴蜀地区人少地多,急待垦殖,所以明中央有意安排邻近巴蜀的湖广移民入蜀,这是整个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中的主要部分,所以在现存的很多家谱族谱中,都记载着先世在明初洪武年间是如何"奉旨入蜀"的经历。
以上,就是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的大致情况。
由于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由于明代前期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所以经济有一定的恢复,人口也有所增加,,明代的巴蜀经济还未完全复苏,又进入了一个比宋元之际时期更长、情况更烈的战乱与残破时期,巴蜀人民遭到了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浩劫。对于这场浩劫的存在,古今均无异词。但这场浩劫的原因,看法却各有不同。
在清代的史书中,多认为这场浩劫是因为"张献忠屠蜀",或者说"八大王剿四川"。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个事件发生在那个朝代?
“湖广填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 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本文对麻城移民在“湖广填四川”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看法。 一、实施“湖广填四川”政策的背景 在中国移民历史上,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是历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等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戮。据官方统计,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形式和人数 据《光绪广安州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麻城移民入川占有重要地位。 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 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北省地理位置离四川最近,又有长江通入四川盆地,在古代的条件下,是最佳进入四川的路线了。所以湖北麻城从元代至清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中,进入四川落业的人最多。麻城移民条件有三一是麻城离重庆不远;二是麻城移民历史悠久,在元代、明代初年就有大量的麻城移民入川。三是与张献忠农民起义有关。张献忠在鄂屯兵时间长,后又转战湖广、江西,特别是麻城,有许多农民入伍。故张献忠部下不少是麻城人。张献忠失败后,有一部分人隐姓埋名留在四川。
采纳哦
生活知识
- 微信零钱被司法冻结怎么解决 微信零钱被限制使
- 华为手机的营销软文 华为手机软文营销推广
- 海外服务器租用的价格 海外服务器租用的价格高
- 市场营销实习报告 市场营销实习的核心要素
- 微信客服电话人工服务24小时 怎么找微信客服电
- 软文街:软文街登录平台有哪些
- 营销策划公司:营销策划公司有哪些
- 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登录入口
- 软文写作:实用的软文写作技巧
- 微信支付密码在哪里修改 怎么修改微信支付密码
- 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分析
- 微信视频美颜怎么设置 oppo手机微信视频美颜设置
- 营销案例:深入剖析三个经典营销案例
- 软文平台:软文平台哪家好
- 微信拍一拍功能在哪里设置 手机微信拍一拍功能
-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