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不习乎的意思

站长百科 2023-01-13 15:25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传不习乎的意思是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

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传不习乎”啥意思?

“传不习乎”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论语十则》,见于《学而》篇。整句是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重点字词解释

1、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2、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贡献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十则

传不习乎是什么意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翻译

其中“传不习乎”的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有没有好好温习呢”还是"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实践过呢"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出自《论语》的《学而》一章。《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扩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教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意思

意思是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出自《论语·学而》。

原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每日三省吾身”,即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含蓄的。

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

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