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的午是指几点

站长百科 2023-01-12 20:38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过午不食的午一般是指中午12点。

过午不食的“午”按现在的时间计算,一般是指正午12点,但在我国古代,则是以日照为准,通过日晷观察,当影子达到正中,就代表已到正午,此时便是过午不食中“午”的标准,因为经度不同,各地的日中也稍有差异。

过午不食,又称“持午”、“持斋”,更规范的说法则叫“不非时食”,为佛教戒律,意思是不能在规定以外的时间吃东西,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规定从正午开始到次日黎明的时间段内均不可进食,以此降低食欲,休养肠胃,有更充足的时间修行参悟,好处众多,利益广大。

过午不食的午是指几点

古人曾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至13点,虽然现代人入睡的时间明显晚于古代,很难做到"过午不食"。,晚饭最好在晚上7点前解决,避免晚餐吃太晚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佛教所说的“过午不食”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东西,而是坚持过午不食对于机体新陈代谢是非常有利的。关于这一理论,我们需要了解“子午流注”这一概念,因为这是“过午不食”的理论指导。

我国古代中医圣贤发现因太阳、地球、月亮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便把人的十二经脉、十二时辰及人体的五脏六腑联系配属,得出某经络脏腑在某个时辰运行活跃的规律,称之为“子午流注”。

这种把生命与时间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病养生观念,是中医不同于西医的地方。现代时间生物学亦认为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称之 “生物钟”,所以子午流注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午不食也会有一定的危害。午餐后不再进食,让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没有食物可消化,胆汁、胃酸就会出现空运转。空运转的时间一长,胆汁、胃酸就会出现逆流,腐蚀胃黏膜,形成消化性溃疡及胆汁反流等。而且,身体内部有着自己的调控识别,长时间挨饿,会让身体对这种行为作出调控反应,加强胃肠对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过午不食的午是指几点?

古代的“过午不食”的“午”指正中午。过午不食科学可行。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注意

减肥的方法比较多,有应用减肥药物、喝一些减肥茶或者是应用一些其他的减肥产品,也可以进行运动减肥,配合饮食调理。

比较健康的减肥方法主要就是调整饮食的情况,尽量不要吃一些热量太高的食物,控制好饮食的总量。

古代的“过午不食”的“午”指什么时间?过午不食科学可行吗?

古代的“过午不食”的“午”指正中午。过午不食科学可行。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过午不食减肥法不是一种简单的节食方法,一般在下午3点后不再进食固体食物,也有指3点后不再进食除水果、水之外的饮食。少摄入碳水化合物,会慢慢地恢复体重调节中枢,转化为不易复胖的体质,这样对于减肥也是非常有利的。

减肥原理

最新的研究,体内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不会转化为脂肪,会影响脂肪的燃烧,而且还会破坏脑下垂体体重调节中枢,很容易导致人体发胖。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会使得破坏脑下垂体体重调节中枢慢慢地恢复,有助于减肥。

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宜症状,我们可以选择健康减肥食品来替代,适量进食以保证我们的基本营养供应。我们摄入时候后3-4小时内是饱食期,饱食期后12-16小时是空腹前期,48个小时就进入空腹期。

而在饱食期中,人体的血糖会上升,分泌大量的胰岛素,造成脂肪细胞囤积,在空腹期的时候,血糖会慢慢地下降,增加瘦激素分泌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过午不食究竟是几点后不吃东西?

过午不食就是过了正午(中午11点到下午1点)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进食了。

过午不食最早来源于佛教,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非时不食’。佛陀规定过午不食有完整的理论训练体系,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修行、清欲、养生等。僧人过午不食的原因一是为了不增加供养者的负担,二是有利于僧人修行。

后来,过午不食曾被明末清初的医学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提及,特指血证兼痰证饮食最需要注意饮食禁忌的道理,过午不食更应该理解为“非时不食”,即按时进食,也就是说在该吃的时候吃,不该吃的时候不要吃。

扩展资料

过午不食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

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远比古时的僧侣多,必须保证每天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能量。而且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本身就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经常坐办公室的跟经常做体力劳动的人需要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过午不食更多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作为养生方式应该因人而异,不可盲目照搬。吴义春表示,人体内具有生物钟,到了吃饭的固定时间,胃就会开始加速蠕动,胆汁分泌旺盛。午餐后不再进食,让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没有食物可消化,胆汁、胃酸就会出现空运转。

空运转的时间一长,胆汁、胃酸就会出现逆流,腐蚀胃黏膜,形成消化性溃疡及胆汁反流等。而且,身体内部有着自己的调控识别,长时间挨饿,会让身体对这种行为作出调控反应,加强胃肠对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过午不食”养生靠谱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