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时指的是几点到几点

站长百科 2023-01-12 20:38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戌时是19时至21时。戌时为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戌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戌时是几点到几点?

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

下面详细介绍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独创于世的。

扩展资料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段时间狗开始守门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次日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戍时指的是几点到几点

戌时是19时至21时。戌时为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简介

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出生关系

戌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